記者 陳楚珺
最知民情、最通民意、最接地氣,在民主法治建設的最前沿,基層人大是黨和國家聯系人民群眾最重要、最直接的橋梁;鶎尤舜笕绾卧谌粘B穆毠ぷ髦畜w察、關切、解決人民的急難愁盼?
旬陽市人大給出的答案是聚焦群眾身邊的“小微急”,推動“民聲”落地成為真正的“民生”。
在旬陽市段家河鎮北庵村村口,每天在新設的公交站點排隊的村民不少,孟兆忠就是其中之一。
“以前出門只能等面包車,等大半個小時坐面包車到段家河再等公交,一來一回折騰大半天時間,F在村口就是公交站,公交定時定點,省時又省力!”孟兆忠說,這事兒,多虧了人大代表楊關來。
北庵村地處316國道沿線,十天高速通車后,大部分客運車輛改道走高速,附近村民出行問題亟需解決。在日常走訪中,旬陽市人大代表楊關來了解到這一情況,便向旬陽市人大提交了建議。
“走訪調研了兩個多月,形成了翔實的材料遞交上去。”在楊關來的努力下,旬陽市人大常委會將代表建議轉辦至相關部門,交通局、公交公司等單位快速協調,6個月時間就開通了新的公交路線。如今,看著這條途經北庵村、文雅村等一江兩岸8個村、方便了1萬多名村民出行的“定制”路線,楊關來的心里不禁振奮。
同樣因解決了群眾身邊“小微急”而成就感滿滿的,還有旬陽市甘溪鎮人大代表李曉紅。
路燈老舊,夜間出行不便曾是困擾甘溪鎮甘溪社區居民的一大難題。在走訪中了解到相關情況后,李曉紅拍了照、配上文字說明,通過人大代表“隨手拍”小程序進行了反饋。
鎮人大主席團第一時間收到了意見建議,并積極協調鎮政府,最終多方籌資實施集鎮亮化設施改造提升工程。該項目分三期進行,目前一期工程已經全部竣工。“路燈亮了,出行也方便了,環境確實美了。”社區居民張愛萍笑著說,整個人都舒暢了。
群眾反映問題有人辦、快速辦、有效辦,而且還真正將“怎么辦”變成“正在辦”“立刻辦”,這都得益于旬陽市第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的《旬陽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市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小微急”代表建議的辦理辦法》。該《辦法》對以“小問題”“微民生”“急事情”為對象的人大代表建議辦理提出了規范要求,是旬陽人大針對人大代表工作提出的一項創新舉措。
“通過鎮級代表中心聯絡站將56名鎮人大代表分成7個代表小組及時收集群眾意見,對關于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小問題’‘微民生’‘急事情’,形成了‘提、受、交、辦、督、考’閉環辦理流程。”據旬陽市甘溪鎮人大主席張昌東介紹,今年以來該鎮人大代表共反映“小微急”線索32條,現已通過《辦法》解決28條。
“通過《辦法》,引導和拓寬了人大代表在閉會期間關注民情民意的視野和范圍。把這一類的問題怎么去發現,怎么去轉辦,怎么去督促辦理,以及到最后這個辦理效果怎么樣,通過程序規范起來,及時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在旬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柳康看來,這樣高效聯動的運行機制,為解決群眾需求找準了“點”、落實了“效”,大大地貼近了代表和選民之間的關系,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制度優勢,轉化為了治理優勢。
擴寬蜀河社區興文橋排水口,在金河口小學設立學前班、為解放路下城街人行步道鋪設排污管道、為段家河鎮集鎮增設公共廁所……聚焦“小微急” ,讓“民生”跟著“民聲”走,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還在旬陽大地持續流涌激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