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傳志
大凡文人,都有讀書看報之嗜好,寧可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書無報。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書籍便為人生伴侶。讀報亦如此,F在真正能靜心讀書的人越來越少,用心共情去讀書看報,實在是一種美妙的享受。名人多睿語,文壇多佳話,讀書看報是一種文化苦旅。征途漫漫,唯閱讀能明目省心,窮理悟道。
記得讀高中時,偶爾從當民辦教師的堂兄那里看到《安康日報》,受到副刊美文佳作的影響,我對安報文化文學的專欄情有獨鐘。后來上安康師范學校,在學校里每天看報,受閱讀啟發,看著翻著就有了創作的沖動。十七八歲也正是激情燃燒的歲月,便開始無知無畏地投稿。一封封發稿信石沉大海,幸好那時投稿不用貼郵票,只需在信封右上角寫上“郵資總付”字樣即可。當時最大的困惑主要是觀察角度單一,材料匱乏,內容淺薄;分不清是什么樣的文體,“似驢非驢,似馬非馬”;沒有深刻的立意,不會挖掘身邊的資源如人生經歷、身邊故事、書本知識、親身感受等。“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說來奇妙,讀著報刊,似乎對寫作有明顯的幫助。讀新聞版加深對社會深度的認知,讀副刊恰是“拓展閱讀,引領寫作,培養讀者的文學情懷”。開心閱讀的過程,好像每天吃飯,吸收營養一樣,不知不覺就親近了文學,培養了興趣,如海綿般吮吸著知識的源泉,激發出創作的熱情。大約一年后,20世紀80年代初期,《安康日報》《中國青年報》上終于有了拙作“豆腐塊”文章了。特別幸運的是,1983年9月10日我的第一首詩歌習作《贊界嶺報》:“界嶺連脈復連源,秦楚文化有宿根。喜見香溪揚香風,但聞界嶺傳佳音?菢巧洗涤竦,橋兒溝旁擺乾坤。筆秉千鈞關國是,詩吟萬首系民情。自身得失何須計,神州興衰仔細評。奉勸文友齊努力,秦頭楚尾聚群英。”在《安康日報》副刊首次刊登。1984年7與12日散文詩《墻外花香》也是《安康日報》副刊刊登,當時那個興奮是無以言表的,好幾天瞅著報紙才相信是真實事實。那個年代,沒有借鑒沒有模仿沒有參考沒有網絡,能在報紙上刊出個文學作品來怕是萬里挑一吧!文學副刊點燃了我的寫作激情,我廢寢忘食地創作詩詞歌賦,屢有斬獲——42年間為《安康日報》投稿1000余件,采用率頗高,僅1993年《安康日報》刊發署名稿件352篇,先后當了7次“安康日報社優秀通訊員”,斬獲得數十次獎勵。我個人通過寫稿,思想境界、文字水平和創作熱情得到了進一步地提升,在新聞界和文學圈小有名氣。
如今,我已然是一名名副其實的作家。雖已退休,回眸往事,首先要感謝《安康日報》副刊,后來逐次更名現為《文化周末》這位無聲的老師。從讀報到寫稿,從縣市文秘干部到官員作家,多年來《文化周末》增長了我的才識,豐富了我的精神生活,圓了真正的作家夢。我的“成名成家”與《安康日報》的文學、旅游和文化?萜菹嚓P。我公開出版的7部作品中,130余篇在《安康日報》刊發。我的160多篇辭賦作品,50多篇抒寫陜南安康,其中《安康賦》《瀛湖賦》《鴛鴦坡賦》《香溪賦》《白河一中賦》《漢江龍舟賦》《雙創賦 》《重陽賦》《蜀河鎮賦》《義務植樹賦》《蔣家坪賦》《平利茶賦》等一批有影響的作品都首發在《安康日報》副刊;《大美安康》之一二三四系列(組詩)全部在《安康日報》副刊首發,并被多家媒體轉發刊登。我的作品,我的獲獎信息,我的寫作經歷,《安康日報》全部發布信息或做簡短報道。可以說,我與《安康日報》結下的情緣,是割不斷舍不掉的,宛如與文學母親的臍帶,即使暫時割舍開來,但依然血脈相依,濃情化不開,總有深深的眷戀和依偎。
樹有根,水有源;人有祖,知淵源。之所以本人在全國全省詩詞辭賦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均也與地方黨報的影響、栽培和提攜密不可分,息息相關!豆饷魅請蟆贰蛾兾魅請蟆犯笨部l了我的《陜西賦》《人民公仆賦》《漢江賦》《安康賦》《大學生村官賦》《家鄉辭》等部分辭賦作品,中國作家網、中國詩歌網也都有本人作品專欄。我沒有任何背景、沒有任何貴人相攜的情勢下,全憑作品的質量和數量并重,居然躋身辭賦領域大舞臺,且為“金筆詩人”“當代詩歌豪放派代表詩人”“全國十大優秀辭賦家”,想來真有些南柯一夢一般。
實話實說,40年的寫作經歷告訴我:讀書看報,是寫作的動力和源泉。多讀,筆下生花;多鑒,靈光頭腦。說動力,我讀到優美心儀的文章,越讀越有興趣,立馬產生躍躍欲試的寫作沖動。特別是《文化周末》的散文、詩歌、文學評論等文章,短小精悍,寫的是身邊的人和事,熟悉的環境,熟知的景物,以及讓我產生共鳴的各種感悟。讀罷,欣喜不已。而我卻無法具體表達出文字的意境思想,不甘心,而自己又寫不出。這種欲罷不能、提得起放不下的感覺,激勵我奮筆疾書,哪怕是在仿寫中夾雜著自己的東西,也樂此不疲,即使這樣,也讓我受益匪淺。熟悉作者的文章,不免再三研讀。即使他們經常與我見面,平凡而偉大,與我無任何差異,可他們的文章卻非同一般。于是再三分析其文章結構、遣詞造句、思想內涵表達,更是激起我寫作熱情的又一動力。寫作動力也來源于美文、熟人朋友,而寫作的源泉除了來源于生活閱歷外,更來源于書本報紙。書本報紙是積累寫作的成果所在、經驗之談。它告訴我文章如何開頭、如何寫正文、如何結尾以及全文的謀篇布局和中心思想的表達。因此,報紙書籍是無聲的老師,他無時無刻不在教我寫作技巧、獲取寫作靈感。從書籍報紙這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中,可以源源不斷地得到自己寫作所需要的帶露珠的語言、新奇的構思、超乎常人的敘述以及給人耳目一新的文字。我想說,愛好寫作的人,很有必要天天讀書看報,很有必要終身讀書學習。這樣才有寫作收獲,才有文字所得。
桑榆非晚。而今我退休了,我的書房,除了自己的電子版稿件,就是報紙雜志。習慣成自然,我幾乎每天都抽出點兒時間坐在桌前,沏一杯香茗,要么瀏覽網絡,要么拿一份份散發著油墨清香的報紙,尤其欣賞《文化周末》類文學報刊,它永遠是我的良師益友,它指引我不倦前行的路上,或是寫一兩千字的散文,或是寫一兩闋詩詞曲賦,正像老師們謬評的那樣:“觀古今中外,閱人生百味,讀世間萬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