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緒偉
我是文學業余愛好者,就愛寫一些散文。自認為散文寫作,是一種有感而發、隨心所動,優美簡潔、自然流暢的心靈文字。
兒時父親是老師,他的一句話“愛讀書,會說話,寫好文章,才算學好語文課”讓我銘記在心,學生時就有了愛寫作的意愿。自《安康日報》刊發散文《今宵熱湯圓》,《陜西日報》選發散文《油菜花兒開》,讓我深刻領悟:寫散文如工筆畫,勾勒生活的自然情節,描寫山川的風光秀麗,品味淳樸的人間煙火,其真諦在于對自然和社會的審美。
因為愛文學,而愛好散文寫作。尤其去北京參加了“2008年中國散文年會”活動,著名作家梁曉聲的《寫作不僅是創作,更是一種人生態度》的散文講座,讓人受益匪淺。因此深刻啟迪我,因人生態度而寫,因生活情感而寫,因社會思考而寫的激情。當即寫下《散文與故鄉》隨筆,《散文選刊》選發了;此后《延河》雜志刊發了《山鄉的味道》,《散文世界》雜志刊發了《守望的石拱橋》等散文。至此,散文在我心中,是山里的一股清泉,純凈涌動,明亮甘甜;更加明白,寫作不是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是為了傳遞價值觀與生命的意義。
我喜歡閱讀古今散文,閱讀中就像聽山村清晨百靈鳥的鳴聲,清脆悅耳,劃破夜空,喚出一片晨霞,照亮山川河流。我也愛品味散文,品味中就像冬去春來的暖風輕吹,萬物復蘇,大地回春;也像飄逸的沙沙春雨,喚起山川勃勃生機,引來百花盛開。所以,我的人生至愛唯有寫作;尤其每一次散文寫作,猶如清泉匯集的小溪,從山梁下、草木中、砂石上,潺潺而出,深滲大地,靜靜滋養田野;也猶如情動一曲《梁祝》、傾瀉一瀑《高山流水》、抒發一篇愛戀的《知己》那樣的心靈慰藉。
我始終認為,散文寫作要有心靈和激情沖動。散文,結構短小,簡單明快,主題突出。若是對事物、對現象、對環境、對人物,沒有敏銳感覺,沒有本質的認識與心靈沖動,就很難有情感上意識上的撞擊;其散文寫作的視角上就不會有新奇,主題審美上就不會有突破。
因而我的散文寫作,一切都來源于心靈沖動!逗M馕恼冯s志連篇刊發《插秧時節》《漢江 漢江》《冬天疙瘩火》等散文拙作,這大千世界的種種社會生活現象,無意間都會沖擊我的大腦,這種心靈沖動來了,就會即刻把它錄寫下來,然后再加以細琢精磨,用散文手法寫出來,便就是散文小品。
再比如兒時在鄉村,我當過放牛娃,對牛情感特別強烈,一篇散文《鄉村的!帆@得2008年全國百篇散文征文活動第七名。天下大愛是母親,母親的本能不僅是親情,而且是對天下兒女的大愛,一次西安出差,發生在公交車上的深刻一幕,讓我心靈受到震撼,寫下散文《母親的本能》,獲得2010年第五屆海內外華語文學創作散文類一等獎。疫情面前人的生命太脆弱,無不觸動我的心靈,散文隨筆《生命的教科書》,榮獲2020年陜西省抗疫扶貧優秀詩文創作三等獎;我是黨員,黨的宗旨一心為人民服務,一篇散文《刻在年輪上的親情》,榮獲“慶祝建黨100周年全國征文散文類特等獎”,并由中國文化出版社編入《建黨100周年全國文藝家創作精品》一書;2021年 中國第十四屆全民運動會有兩個項目在安康舉行,并與中國散文學會聯合舉辦“全國‘記憶中的運動會’主題散文征文”活動,這對我多次參加過市縣運動會感觸極深,一篇散文《掌聲下的淚花》, 榮獲該主題散文征文優秀獎;我熟悉的《鳳堰這片土地》散文,獲得2022全國“最美中國”當代散文征文一等獎。
這些獲獎的散文,都是心靈沖動的文字。都源于堅守生活的純真,勤于記錄瞬間的光環,苦于情感激流的筆耕。我認為這種心靈沖動的文字,必然是堅守文學藝術的本真,不得有急功近利的雜念;這種心靈沖動的寫作,更應該是堅守文學創作的基本規律,不得有投機取巧的舉動。因而散文寫作,也是寫作者立身社會的文字標簽。
作為文學愛好者,我認為寫作是一種生命,需追求生命的生機蓬勃,無須刻意成名成家的念頭。要向名家名著學習致敬,而不刻意追捧或模仿名家名作。散文寫作需要天賦,更需要勤奮;業余寫作要激發創作動力,更要始終保持寫作激情。散文寫作既要心懷大愛,悲憫蒼生,為世間所有的美好事物謳歌,也要為人間一切的苦難鳴不平。這樣的寫作觀念,其作品才會得到大眾的喜愛。
自始至終認為,散文寫作需要歷練。青少年時期,是風雨人生路。許多酸甜苦辣,諸多風霜雨雪,甚多坎坷蹉跎,而讓我飽經滄桑歲月,更鍛煉了意志,從而涌動了寫作的源泉,激發了散文寫作的激情。
真正開始散文寫作,是在高中畢業后,當鄉村民辦教師,與學生一道寫同題作文“下水文”,投稿到《安康日報》被選用,而漸漸走上文學創作之路。50多年的散文寫作,在中省市報紙雜志及媒體上發表文章1580多篇,680萬字,公開出版發行散文集《鄉村的!贰兑詯鄣拿x》《泥土人生》《時光歲月》4部,另外有詩歌集《月亮的背影》《花開,想起母親》兩部,小說集《草醫肖老爺》等,共7部。
“散文寫作當有情懷”,著名作家方英文這句話銘刻在腦海。我深刻體會到,若是喜歡散文寫作,就要走進散文中去,認識她,了解她,愛上她,擁抱她,呵護她。散文創作當有“情懷”,一個最簡單的道理是,在不同人的眼中,這個世界是不一樣的。大凡中國意義的文人,幾乎都有著“不名一文,心憂天下”的情懷傳承意識。作為最直接反映社會現實生活的散文,在不同人的手筆中,也會有涇渭分明的高下之分,這就是散文情懷的寫作表達。
從我的四部散文集來看:別人是優秀作家,而我是愛好文學的寫作者而已。已公開出版的散文集《鄉村的!,獲得2014年安康市首屆文學精品獎;散文集《以愛的名義》,獲得2018年漢陰縣首屆文學精品獎;散文集《泥土人生,》榮獲2023年第十屆“相約北京”全國優秀圖書獎;散文集《時光歲月》,于2024年10月由“中國科學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四部散文集均由“中國當代作家簽名版圖書珍藏館”證書收藏。
我很贊同:“書籍啟迪智慧,閱讀點亮人生”的說法,我認為凡是勤奮的作者,心中都有一個圖書館;閱讀不僅積累知識,更為開啟心靈之窗。從寫散文起筆,積累寫作常識與經驗,然后開始寫小說,后來才開始寫詩歌。文體寫作形式的轉換,關鍵在熟練生巧,有哪種生活情感的沖動,就定神、靜心、專注地去創作相應文學體裁的作品。
人生與寫作結緣,談不上“擅長”,唯有“粗茶淡飯”的文學作品,當屬散文篇章最多。因為我是山區農村長大的孩子,求學后走向城市。因而在我的散文作品中,有泥土的味道,有城市的風貌,有生命的思索,有人生的悲歡,更有歷史的風雨進程。無論記人或敘事、描景或抒情等,都真實地對自然的親近,對生活的珍愛,對生命的敬畏,對人生的透視,對社會的認知,對自己思想情感的拷問。如何寫作散文,我的想法與體驗是:
一是對生活源泉的關愛與珍惜。中國作家網刊登過我的一篇隨筆《生活是文學的烙印》,講的就是誰也沒有離開生活,每天每日都在與人、與事、與社會、與環境等等頻繁地打交道。有文學情懷的人,對生活的一些心靈沖動,以審美的觀念記錄下來,就成了文學作品。這就是對自己生活的關愛,對靈魂生活的珍惜。
二是觀察視角的獨到與犀利。首都文學刊發我的散文《大年初一遇見牛》,編者語就強調:散文寫作貴在視角犀利,而觀察生活的角度獨特,創作的散文作品才會有不同和新意。因而同一物事,不同的視角(切點),思維發展的方向與效果則大相徑庭。這就需要用豐富的知識,深厚的沉淀,敏銳的眼光,去審視、去歸納、去提升,形成一次再創作。
三是散文寫作不深奧,勤奮就能如魚得水。陳忠實說:“文學依然神圣”,勤奮才能如魚得水。韓愈說過,人做事“成于勤而荒于嬉”,散文寫作同樣要勤奮努力,不可貪圖安逸;不努力去寫,一切都是空談。對于散文寫作來說,成就永遠屬于那些勤奮的人。
四是散文寫作要有技巧,要有審美意識。散文的審美觀,是以散文成就的美感價值為主。但這樣的美感價值,與大自然的一線晨曦霞光、一波江海起伏、一抺春花秋月、一覽山川蜿蜒等等有關,但這只是純粹視覺美感的品賞;而散文作品的美,不僅有自然的物美,更有作者所要明確傳達、深刻蘊含著的心靈思想的溢美。所以散文的美感,與散文自身的價值意義是密不可分的,它高于自然美的原因也就在此。
五是散文要有題眼,好文章最忌“文不對題”。同時要“結構合理”,點題要恰到好處,內容要豐滿;題材挖掘更要深新,視角見解獨特,語句段落錘煉,結尾明快有力而寓意深邃,這便是一篇比較好的散文作品。再則,散文也是藝術作品,它不是素材的再現,而是素材的提升;散文的魅力更在于:能從極平常的東西中,捕捉不平常的事物根本所在的功力。所以散文作品,不僅要符合“邏輯思維”,更要有“形象思維”,還要有“審美藝術”,讓讀者有豐富無限的想象空間,否則就枯燥無味。這是散文與簡介與宣傳的根本區分點。
另外談點業余寫作者,如何把握工作與寫作的關系。從我的經歷看,從事教育事業18年,后來改行進入行政工作25年,先后轉任多個不同單位和職位;從單純的教育事業,到面對整個社會的復雜工作。切身經歷了親近山水、融和群眾、鄉村勞作、調解矛盾、決斷事項、上下左右溝通等實踐鍛煉,磨礪了性格,增長了學識,豐富了人生,為寫作打下厚實的生活基礎。
但我認為本職工作,任何時候都是第一位的。應盡最大努力、用最頑強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難地去做好,做到心中自省無愧!唯有最優化完成好本職工作,才能在閑時不畏他人“不務正業”的嘲諷,在燈下不管家里討厭的“夜貓子”,堅持獨享自己的愛好——業余寫作;在這樣的“個人空間”“自我世界”中,安心、靜神、空靈地去創作。
我一直尊崇,散文應該是作者深入生活,緊接地氣,貼近百姓的作品。當代的文學需要春風化雨,也需要千鈞雷霆;時代的作家需要壯行的酒,更需要清醒之劑;面世的作品需要陽春白雪的高雅,也需要下里巴人的通俗。
總之,散文寫作與審美,是一門綜合藝術,是心靈放飛的文字。好的散文作品內涵,總是體現著作者的人品、格調,學問、思想,筆墨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