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天都是一個充滿夢想和希望的季節,尤其對于大學畢業生更為如此。但是今年大學畢業的余凡,卻沒有“隨波逐流”,而是在眾人不理解甚至嘲笑中,回到家鄉安康當起了“豬倌”。
■付波 吳戎 何萬鑫 記者 向博
余凡家住漢濱區張灘鎮余灣村。2012年春節,即將大學畢業的余凡在和父親余武智談到就業打算時,說出了令人吃驚的想法:辦養豬場。大學生畢業后回家當“豬倌”,不但自己的親人不理解,就連村里人也不理解。面對村民的議論,余凡清楚地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喜歡做什么。
余凡通過一年多時間的資金籌措和市場調查,在漢濱區張灘鎮余灣村創辦了“安康市余氏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良種豬繁育基地”,踏上了艱難的創業之路。
余凡說他到養豬場的第一天,自己被搞得啼笑皆非,要多狼狽就有多狼狽。養豬遠遠不像他坐在電腦前敲打鍵盤那樣得心應手。僅憑著滿腔熱情倉促上陣是遠遠不夠的。2012年6月初,恰逢學校安排實習,余凡決定去西北最大的養殖基地——安康陽晨牧業去學習。剛到安康陽晨原種豬有限公司,就和工人們去清掃圈舍,一進圈舍,豬糞的臭味、豬的驚叫聲一下占據了他的頭腦。在清掃完圈舍后,他用最快的速度跑了出去,大口大口的呼吸著外面新鮮的空氣,這時,他那不爭氣的胃開始翻騰了,最終還是沒能忍住……
第二天,余凡硬著頭皮再次走進了圈舍,而這時,余凡發現,和昨天他一起進入圈舍的那位工人已不見了蹤影。就這樣,余凡先后在陽晨原種豬有限公司的育成車間、保育車間、產房車間、種豬車間一共學習了103天,并參加了由安康市農業局組織的安康職業養豬農民的培訓,經過這一系列的學習,余凡已經從一個什么都不懂的大學生轉變成一個集飼養、防疫等技能于一身的人才。
為了節約成本,余凡利用當地便利向農戶收購糧食,自己則動手配飼料,每天天剛亮,他就開始在圈舍里忙碌著,直到天黑都閑不下來。
面對創業中遭遇的種種難題,余凡勇敢地打掉一個個接踵而來的“攔路虎”,終于堅持下來了。
經一事,長一智,F在,余凡的養豬知識漸成體系。對養豬中出現的許多問題,他能迎刃而解。他的養豬場現有種豬1頭,純種二元母豬35頭,肥豬120余頭,都是良種豬,市價均高于當地豬種,豬舍里的生豬根本不愁銷路。由于對政策和市場的準確把握,在豬價下跌的背景下,余凡的豬場仍有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