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 記者 吳昌勇 通訊員 王元輝 巴遠君)時令已是深冬,但在旬河沿線整塊農地里,去年秋季新栽的拐棗、油牡丹苗橫成行豎成列,特色林果成為百姓有奔頭的產業;漢江兩岸冬閑人不閑,產業園區熱氣騰騰,農民成為一份有吸引力的職業;在共赴小康的路上,城鄉處處都是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這是嶄新的2018年,在鄉村振興戰略引領下,旬陽緊扣“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豐富內涵,結合縣域治理實際,通俗表達成既接地氣,又有實踐基礎的四句話:群眾對村上的事情能說得上話、群眾能從村上的發展掙得了錢、村上的環境能留得住人、村上班子能讓群眾放得了心。
“鄉村振興,既要‘面子’‘里子’一起抓,還要‘面子’‘里子’一起新,否則就是‘兩張皮’,充其量只能是‘鄉村整形’,看起來光亮,沒有生機活力。”旬陽縣委書記梁濤的一席大白話,道出了作為經濟大縣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具有鄉土氣息的實踐探索。
說事論理辨是非,群眾對村上的事情能說得上話
1月4日,旬陽縣桐木鎮石板溝村銀裝素裹,支部書記劉琦在他的香菇棚里忙碌著。“如果不是村上開展的道德評議,往年這個時候,我們天天都有禮送,讓人苦不堪言。”劉琦之所以可以騰出時間看管自己的香菇,是因為如今村上的事情大家都能“說得上話”。
桐木鎮石板溝村是該縣最先啟動道德評議的村之一,就“無事整酒、過事收禮”的風氣讓群眾參與了大討論,村里數百群眾圍坐在一起表達自己的想法,很快形成共識,決定 “管一管、剎一剎”。
經過“說論亮”道德評議達成共識之后,馬上修訂《村規民約》,明確加上一條:除婚喪嫁娶外,其他事項不得置辦酒席,人情隨禮直系親屬最高不超過200元,普通朋客不超過100元。
村里的事兒,村民一起說道說道,辯出個讓人心服口服的“理兒”。全縣305個村毎季度開展一次“說論亮”道德評議,即“群眾說事”定議題,“鄉賢論理”明是非,“榜上亮德”幫轉化,使人人都成為村級事務的管理員,真正發揮村民自治作用。
除此之外,旬陽指導全縣305個村(社區)依法制定和修訂《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為充分發揮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作用,采取“一事一議”的民主決策形式,討論決定村民關注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使村民不僅有發言權、建議權,還有修改權、否決權,由過去的干部說了算,變成現在的群眾說了算。
截至2017年底,全縣共推選道德評議委員會6376名,先后開展道德評議2164場次,評議出先進典型2753人次,后進典型人和事1896人次,設立“善行義舉榜”和“曝光臺”316處,幫教轉化1452人次。實現“好壞大家評、落后大家幫”,見賢思齊,鞭策后進,構筑自治根基。
量身定制產業“套餐”,群眾能從村上發展掙得了錢
2017年12月29日,“拐棗王”王茂軍正在旬陽縣龍頭村萬壽山指導農民冬季拐棗建園。
“拐棗王”王茂軍還有另一個身份——金茂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之所以他放棄了在浙江年薪百萬的薪酬,回到村里一門心思發展農業,是因為他認識到,“鄉村振興戰略就是集結號,就是要讓我們把家鄉發展好、建設好。”他不但自己流轉土地2500畝進行拐棗、藥材種植,還采取“公司+農戶”的形式,帶領龍頭村村民發展拐棗5000畝。如何讓農民能在村里掙錢?旬陽縣立足資源優勢,篩選出拐棗、油用牡丹、特色林果、烤煙、魔芋、特色畜牧、優質糧油菜、中藥材八大產業,探索創新出合作帶動型、訂單生產型、借“雞”還“蛋”型、股份合作型、園區務工型五種幫帶“套餐”,積極構建主導突出、多元發展的長效增收體系。
2017年,該縣新發展油用牡丹2萬畝、拐棗8萬畝、魔芋1.2萬畝、中藥材6萬畝,培育申報市級現代農業園區7個,發展職業農民1376人,農業農產突破發展勢頭強勁,帶動萬余農戶積極投身產業建設。
通過“三變”改革,目前累計流轉林地2.8萬余畝、流轉土地13.4萬余畝,流轉資金900余萬元;累計培育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4家、家庭農場80家、合作社592家;建成農業園區51個,帶動貧困戶入股、務工2600余戶,實現了土地集約、資本集中、勞動成果共享的良好效果。
樹新風興新業換新貌,村上的環境能留得住人
沒有婚慶公司的操辦、也沒有搭臺唱戲,每桌只有“四涼、六熱、一湯”的菜品、十元一包的香煙和自家釀造的散酒——這場簡約的婚宴并不是新郎李偉最初的計劃。在浙江做生意的他,原本想在家鄉城關鎮“大辦一場”。得知縣上正在開展“新民風”建設,倡導婚禮簡辦、喜事新辦,他才和新娘打商量,“這樣的‘風’咱們要跟!”
緊緊圍繞“誠、孝、儉、勤、和”新民風建設內涵,旬陽縣以道德評議、移風易俗、文化傳播、文明創建、誠信建設、依法治理“六大活動”為載體,開展群眾性教育活動,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隨之而來的是村民精神面貌的改變,切實讓新民風在群眾心中“扎根”。
十余年來,旬陽縣白柳鎮白柳社區的李舉知、李舉平、李恒家族內部矛盾鬧得路人皆知。不到一畝的土地到底歸誰所有,糾紛不斷,經常上訪。近日,由該村黨支部組織聯村政法干警、律師、包村干部、鄉賢人士及群眾代表等組成的“三堂會審”,讓原本疙疙瘩瘩的三方當事人當場簽訂了“調解確認書”,化干戈為玉帛。
法制環境好了,居住環境也發生了大改變。按照“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建設標準,把美麗鄉村與新農村建設、脫貧攻堅、新民風建設、村級治理與村級黨組織建設緊密結合,統籌推進,用4年時間,把全縣21個鎮、90%以上的村(社區)建成文明家園示范村,為新農村建設增加“顏值”。
怎樣讓農民安居而且樂業?旬陽縣三業并舉增收問題。通過大力扶持八大產業,助農增收。著力幫助就業,通過開辦學習用品集散工廠、小區機械加工廠、社區體育用品加工作坊、服裝及工廠等“社區工廠”,累計引資1.3億元,提供就業崗位1000多個。引導自主創業。強化技能培訓,加大政策指導和資金扶持力度,利用小額信貸和“兩權抵押”資金,引導有技術、懂經營的群眾自主創業。
旬陽做強產業,讓群眾富起來;做實民生,讓群眾得實惠;做美環境,讓村莊更靚麗;做好和諧,讓生活更幸福。培育發展了金寨鎮、王院村這些全國文明村鎮,一批特色產業鮮明、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配套功能完善的集鎮和新農村正在美麗嬗變。
“回爐鍛造”再淬火,村上班子能讓群眾放得了心
2017年4月,旬陽縣國土局7名黨組成員被“集體免職”,召回“回爐鍛造”引起全國轟動,這種“無為就無位”的壓力傳導到基層,尤其是村上班子真切感受到,縣委縣政府的正風肅紀的良苦用心和鐵腕手段。
農村工作中,只有黨風正,隊伍才有力量。“對‘庸懶散’干部實行‘回爐鍛造’,使干部成為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行家里手,從而提高鄉村治理能力。”旬陽縣委書記梁濤說。
“回爐鍛造”解決了機關干部問題,村上干部立足群眾,是執政為民的“晴雨表”,針對村上工作庸懶散、為政不為現象,出臺《旬陽縣(社區)主要干部“十嚴禁”行為規范》,對以權謀私、大操大辦、徇私舞弊、坐班值班等問題做了詳細規定,凡違反“十嚴禁”的,將依規依紀從嚴追究責任。
該縣紅軍鎮紅軍村支部委員、四組組長李業林操辦妻子生日宴會,收受本村群眾25人禮金4800元,給與黨內警告處分,責令退還禮金;仁河口鎮方家灣村違規公款購買香煙1833元用于招待,給予村干部不同處分;呂河鎮任家灣村原支部書記劉中銀在為村民申報移民搬遷補助中收受賄賂,給予處分。
2017年,旬陽不斷加大扶貧領域和村級事務監督執紀問責。目前對15名履職不適應、不勝任的領導干部實行“回爐鍛造”,有力震懾和警醒了“為政不為”問題。共查處村級扶貧領域問題案件34件,給予黨紀處分51人;嚴肅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全縣共處置問題線索355件,初核315件,立案179件,黨紀政紀處分150人,有力地震懾了各級干部。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旬陽縣堅持抓基層打基礎,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延伸到每一個支部,每一名黨員。每年倒排出10%軟弱渙散村級黨組織,采取縣級領導牽頭、縣直部門包抓、駐村工作組蹲點、第一書記負責的“四個一”制度,集中整頓提升。五年來,旬陽縣投入近億元用于基層基礎保障,新建、改建村級活動陣地137個,足額預算村級運轉經費,從機關單位選派169名優秀干部到村任第一書記,先后招聘了163名大學生村官,強化了基層隊伍,提升了服務能力,基層黨組織實現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場所議事。
如何能上接天線,下接地氣,徹底解決基層群眾和干部兩張皮的問題,旬陽創新開通“便民熱線”服務零距離。在旬陽,十萬戶群眾家門口都懸掛著“便民服務牌”這張特殊的“名片”,內容涵蓋便民熱線、鎮主要領導、聯村領導、包村干部、村第一書記、包組干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轄區派出所、村干部的姓名、職務和聯系電話。按照“民情收集、梳理匯總、解決問題、及時反饋、群眾評價”五項流程規范運行“便民熱線”,并強化督查督辦,使群眾訴求能及時迅速得到解決回復,暢通了群眾訴求通道,實現了便民服務無盲點、服務群眾零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