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一江碧綠
——“河長+警長+X”使我市河長制向縱深推進
安康新聞網訊(記者 劉銳萍 郭颯) 和其他地市不同,“四區”疊加的獨特市情,使安康的河長制從一開始便承擔著光榮而艱巨的歷史使命。
因此,安康的河長制不僅起步早,而且在不斷探索中蹄疾步穩。特別是官方河長和民間河長的有效互補、相互促進,使得我市河長制在上下聯動、無縫對接的機制體制中不斷突圍,跳出了自己的獨特節奏。
理順體制、盤活機制,以官方河長制為牽引實現“河長治”,讓每條河流都有自己的守護者
漢陰縣平梁鎮朱家溝河畔,村民鐘家宏每日都要去走上好幾遍。以前去河畔就是散散步,遛遛彎,而現在去還要看看河邊有沒有人扔垃圾、捕魚等。因為從2017年開始,他的身上多了一個名頭——護河員。
護河員,不只是一個職務,更多的是責任。按照層級,護河員是我市大小河流管理的最后一道把關人。
2017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向世人宣告:“每條河流要有河長了”。如何讓河長制在安康落地生根并結出碩果,不僅事關中省大局,也考驗著我市執政者的智慧與魄力。
2017年3月,《安康市全面深化河長制實施方案》正式印發,這也意味著我市河長制正式啟動。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要求,我市建立了以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負責制為核心的“河長+警長+責任單位+護河員”工作責任體系。市委書記郭青、市長趙俊民擔任總河長,市委副書記鮑永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趙璟,副市長魯琦擔任副總河長,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楊尚偉擔任總警長。
此后,“河長+警長+X”的治理體系相繼在市、縣、鎮、村四級全面鋪開,明確了公安、環保、住建、農業、林業、教育等15個市級單位為河長制成員單位,并實行一個單位聯系一條河流,負責市級河長具體事項承辦,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強大工作合力。
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明確各級河長3244名、警長965名,開發護河員公益專崗3000名。全市流域面積5平方公里以上的每條河流都有了自己的守護者。此外,按照“五統一”原則,在全市規范設置了河長公示牌1426塊,將各級河長負責河段、管護內容以及河長、警長姓名職務、監督電話等向社會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利用“考核問責”和“獎優罰劣”的工作杠桿強化各級政府河湖管理保護的主體責任,確保河長制工作有力推進。
與此同時,各級河長辦積極發揮“河長+警長”機制作用,強化組織、協調、督辦,協調縣區、鎮辦及相關部門加強排查清理整治,強化河湖系統治理;全市開展了亂倒垃圾、亂排污水、亂采砂石專項整治,去年以來,共組織聯合執法檢查726次,查處涉河違法案件228起;開展了災后河道垃圾漂浮物清理;召開了河長制工作推進會、新聞座談會、示范河流現場工作會等。
2017年,全市示范河流、示范鎮創建活動拉開序幕。要求各縣區以漢江及11條市級河長負責的河流和西北最大的人工淡水湖——瀛湖為重點,每年最少創建1條示范河湖、2個示范鎮,利用三年時間,實現全市河湖“凈、清、美”的目標。
從來沒有一蹴而就的變革。正是在決策者的智慧和魄力下,在全市各級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水環境質量穩定向好,漢江出陜斷面水質穩定保持國家Ⅱ類標準,全市地表水水質優良率100%。嵐皋縣的“三長治河”、漢濱區的“三長一員”、石泉的“兩長四員”機制等得到了中省媒體的關注以及中省領導的高度肯定。特別是嵐皋縣的“河長+警長+督察長”治理體系獲評全國2017年水利部基層治水十大經驗。
典型帶頭、自發參與,發揮民間力量的最大公約數,使護河成為廣大老百姓的自覺行為
在美麗的漢江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僅巡河、護河,還會監督政府、企業,阻止排污水,消滅污染源。和普通護河員一樣,他們承擔著守護這一江清水的使命,但不同的是,他們是自發行為,而且從來不拿工資。
2014年4月,還在安康學院上學的李鵬博發起成立了安康環保公益協會。協會成立之初,并不被大家看好。
“撿垃圾干什么,又沒人給錢,為什么要去做呢?”
“政府都不管,你們做這個有啥用呢……”
測水質、撿垃圾,做一些倡導和調研,把發現的問題用微博、微信的形式發布,引起政府以及環保部門的關注。
在一片質疑聲中,安康環保公益協會堅持了一年多。他們排查過近兩百個排污口,成功干預解決過十多個污染源。功夫不負苦心人,這個組織也逐漸贏得官方認可和廣大老百姓的支持。
2015年1月,李鵬博發起了“民間河長”計劃,與協會僅有的幾個年輕人一起開始招募漢江沿岸居民參與到漢江的保護中。通過不斷的努力,尋找資金支持,尋求專業培訓指導,逐步解決協會面臨的實際問題。
在網上查詢企業的排污許可證書,向政府部門索要企業的環評驗收報告,向環保部門直接曝光企業的污染狀況……先是被政府無視,后來變成企業、政府的“眼中釘”。環保公益組織的艱辛可想而知。
功夫不負苦心人,一路艱辛換來一路歡歌。如今,這一群“毛孩子”已然成為政府的合作伙伴,成為保護漢江的一支不可或缺的民間力量。而民間力量與政府部門的合作,也讓雙方的工作效率都更高了。據安康環保公益協會的工作人員說,以前舉報,可能一周或者半個月才能回復,現在基本上當天就能回應,積極采取措施處置。
民間河長逐漸獲得廣泛的認可,公益組織的力量也逐漸在全市范圍擴大。
在漢濱區黃洋河、縣河流域,從前非法毒魚、電魚的行為比比皆是,大大破壞了這里的水質環境。為了徹底制止這一行為,“民間河長”在這里成立起了黃洋河環保服務站,同時用籌集到的公益基金作為獎勵,對舉報電魚、毒魚的人給予一定的獎金作為回報,鼓勵人人都參與到環保中來。而今,這一片流域幾乎看不見電魚、毒魚的行為,水環境得到有力提升。
2017年,由長沙綠色瀟湘環?破罩行暮桶⒗锇桶凸婊饡摵习l起成立了河流守望者發展中心(籌)。同年,安康市綠色秦巴環保公益服務中心正式在民政部門注冊,成為河流守望者發展中心(籌)的合作伙伴。如今,“民間河長”的名字正式被河流守望者取代,這支隊伍在我市已發展至100余人。此后,縣河環保公益協會、白河環保公益協會等一批環保公益組織相繼成立,他們作為城市環保工作的“天眼”,每天不間斷地監督著全市的環保問題,為一江清水的保護默默做著貢獻。
“每一條河流都需要被保護,只有人人都成為河流守望者,才能真正監督和解決每一條河流的環境問題。”這是全市環保公益組織者的共同心聲。
相得益彰、發揮合力,讓官方治水與民間護水相向而行,還安康河湖美麗底色
如果我們把以官方名義組織的河長簡稱為“官長”的話,那么我們不妨把民間自發組織的河長簡稱為“家長”。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將“美麗”作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和標志之一,強調指出“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
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水源涵養地,面對境內1000多條的大小河流。如何讓安康的天更藍、水更綠,讓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數更高?只有讓“官長”與“家長”同時發力,才能讓河湖的美麗底色重現。
白河縣境內的白石河,曾經一度遭受重金屬污染,導致河水不能灌溉,人畜不能飲用,當地人還將其戲稱為“黃水河”。隨著河長制的深入推進,白河縣不僅著力實施截污治污和河流生態建設,還投資400多萬元,對漢江流域白河段39.2公里、白石河下游15公里布設42處視頻攝像頭,實施全天候動態監控。同時建立河長制監控、預警指揮中心云平臺,讓河長和護河員能夠及時通過手機發現和上傳巡河中的問題。如今的白石河,水面碧綠清澈,兩岸干凈整潔,成為全市眾多河流的一條典范。這也是我市推行“一河一策”成果的直接體現。
按照“一河一策”的要求,我市各縣區積極抓點示范促特色。平利縣結合壩河的水文特色和生態條件,相繼投資8000余萬元,開工建設了“壩河十里水景”、“東區景觀公園”、“長安河棧道”、“西河小鎮”等重點工程,既改善了水質,又美化了環境。紫陽縣將河長制推進與全域旅游綜合布局,啟動投資5億元建設環江旅游景觀長廊工程,并在蒿坪鎮金石村試點建成太陽能微動力污水處理工程。漢陰縣將河長制納入學生課堂,讓護水愛水也成為孩子們的共識。
通過統籌推進管水、防水、護水、治水、興水工作,2017年我市建成國家級水土保持示范園2個、省級水土保持示范園6個;創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4家、省級水利風景區6家;建成40個市級和40個縣級水利產業園區。對瀛湖網箱進行了集中拆除。市中心城市污水處理率95.17%,城鎮污水處理率93.78%;實施十鎮百村美麗鄉村示范工程,10縣區67個鎮247個村完成整治任務。
量的積累帶來質的飛躍。如果說官方河長帶來的是河湖“質”的轉變。民間河長們也為“量”貢獻著不容小覷的力量。
除了河流守望者時刻為保護一江清水做出貢獻,越來越多的“環保衛士”、“環保志愿者”也在不斷壯大我市民間護水的隊伍。
陜西經貿學院青年志愿者就是這樣一群人,無論刮風下雨,還是酷暑嚴寒,他們都堅持在漢江邊開展環保志愿活動,他們手提衛生袋,不僅將河岸上的垃圾清理干凈,還進行分類處理。安康育英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也時常自發組織這樣的活動,他們不僅清理垃圾,還勸導江邊洗衣服的市民,開展環保知識宣傳,讓環保意識滲透到每一位市民心里。
三月的春風,已經吹醒了漢江兩岸的柳樹。清澈的漢江從這一片綠影中穿過,是新生,是希望。何嘗又不是安康人民的福祉!
有位詩人說,河流是一個城市的幸運。而這種幸運,需要305萬安康兒女共同去延續。特別是隨著河長制的升級打造、湖長制的啟動實施,我們需要“官長”們在宏觀層面的更大智慧與魄力,也需要社會對“家長”們的包容與支持,讓這股民間的清新之風勁吹安康大地,不斷煥發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