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記者 周。┙衲3月22日,《安康日報》“新安康評論”專欄,刊登立心文章——《唯有改革創新才能激活后發優勢》,提出“必須把改革創新作為第一動力,在問題倒逼中突出重圍,讓影響安康發展的瓶頸制約在改革創新中迎刃而解。我們必須更加注重改革創新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把階段性任務和戰略性目標結合起來,持續讓安康成為改革創新熱區。”這是對安康深化改革的深刻見解和深度闡釋。
近年來,全市各級黨組織不斷提高謀劃、推動改革創新的能力,積極主動爭取多項事關安康發展大局的改革創新試點,以特色改革實現關鍵突破,以創新驅動增強發展活力。當前,安康已榮獲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范市、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城市、國家政策性金融扶貧試驗示范市、國家新型工業化富硒食品產業示范基地、國家首批醫養結合試點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低碳試點城市、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先進地區等多項“國字號”殊榮。“村級財務審計全覆蓋”、“三治融合’基層治理新模式”、 “新社區工廠”、林業改革等一大批改革案例獲得“國字號”嘉獎,且有多項改革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
實踐證明, 改革創新作為推動發展的第一動力,在安康已經取得了實績,見到了實效。一系列深度改革,讓影響發展的瓶頸制約迎刃而解,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
安康何以取得“三連優”,改革創新為之提供了第一動力!
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打破發展瓶頸
2014年4月,經國務院同意,安康被國家發改委、國家環保部確定為“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范市”,保護“一江清水永續北上”成了安康的第一政治責任。
對于仍處于深度貧困、發展相對滯后的安康來說,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是保護還是開發?安康面臨著兩難選擇。如何在保護與開發中尋求突破,成了擺在決策者面前的一大難題。2014年以來,安康立足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大力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在問題倒逼中突出重圍,破解了制約發展的瓶頸。
不發展不行,發展慢了也不行。四屆市委充分認識安康經濟發展的優劣勢,以國家主體功能區試點示范市建設為契機,在實施“綠色新政”上深度試水,打好生態牌,著力發展以綠色循環產業為主體的生態友好型產業,走綠色循環發展之路。對300余家高污染企業果斷關停,雖然此舉會減少工業產值300億元,但帶來的卻是新的發展動力。新型材料、富硒產業、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清潔能源、紡織絲綢等生態友好型產業成了安康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2017年,安康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為1385.46億元,以新型材料、富硒食品、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清潔能源、紡織絲綢為主的六大支柱工業完成總產值1156.15億元,切實起到了支撐作用。
按照國家主體功能區劃分,安康的10個縣區除漢濱區外, 均被列入限制開發的重點生態功能區。無工不富,無工不強,安康的工業發展該如何破冰,才能既防止限制開發的縣繼續走劈山造城、填河造地、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增長的老路,又促使工業經濟取得長足發展?為此,市委深遠謀劃,大膽創新,提出“全域安康”的理念,實行“點上開發、面上保護”,探索出了跨越行政區域限制,在受保護的2.15萬平方公里外的安康高新區和恒口示范區發展“飛地經濟”的新路。
4年多來,白河、紫陽、嵐皋、寧陜、鎮坪5個“飛出地”已累計完成投資21.7億元,簽約招商項目66個。目前,已有46個簽約項目落地建設, 14個已經竣工投產,并撬動企業投資6.1億元,吸納就業500余人。初步形成了“種養基地在縣區、加工生產在‘飛地’、銷售市場在全域”的發展新模式,既解決了“飛出地”工業化無地可用的問題,又助推了“飛入地”盡快形成工業產業集群,成為安康新型工業化的“橋頭堡”和“樣板區”。
漢江是安康的母親河,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地。為保護一江清水永續北上,2017年,安康理順體制、盤活機制,全面推行了 “河長+警長+督察長”三長治河,讓漢江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去年,全市共確定各級河長2993名、警長959人,開發護河員公益專崗3000個,讓全市流域面積達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都有了自己的守護者。這一創新舉措,不僅使漢江出境斷面水質符合國家Ⅱ類標準,而且體現了安康305萬人民在護河治水上的政治擔當。
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資源重組激發活力
安康地處秦巴山麓,是典型的山區農業市,農村經濟的發展,對安康發展大局至關重要。“十二五”以來,安康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和農村“三變”等改革,重新組合資源并進行開發利用,有效激發了農村活力。
安康森林資源豐富,現有森林面積2878萬畝,65%的森林覆蓋率位居西北五省區前茅。長期以來,受產權不清和保護生態等方面的制約,農民只能“守著山林沒火烤”,不能把資源優勢變為發展優勢。2010年,安康將2229萬畝集體林地確權到戶,基本實現了“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的主體改革目標。“十二五”期間,安康又立足森林優勢,著力發展林下經濟,逐步形成了以林藥、林芋、林菜、林禽、林畜、林蜂、林游等林下經濟為主的發展模式,開創了一條“生態得保護、農民能致富”的林業經濟發展新路。到2017年底,全市特色經濟林基地總面積達815.17萬畝,實現林業綜合產值182億元,讓“死”資源成了“活”資產。初步建立了“市+縣(區)+鎮(辦)+村+龍頭企業+示范園區”協同推進工作體系,為生態建設、民生保障和脫貧攻堅增添了新要素。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將土地所有權和承包經營權分設,所有權歸集體,承包經營權歸農戶,極大地調動了億萬農民的積極性。但隨著城鎮化的加劇,安康農村也出現了土地撂荒的情況。為順應農民保留土地承包權、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意愿,“十三五”之初,安康在全面推行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改革、保證農民土地承包權的基礎上,允許土地流轉經營,產生規模效應。同時,在全市范圍內推行了農村“三變” 改革,在確權的基礎上促使土地、林地流轉,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不僅盤活了農村土地、林地和涉農資金,而且讓沉睡的資源“活”起來了,“火”起來了。
2016年,嵐皋縣率先在23個村啟動“三變”改革,流轉土地0.91萬畝、林地4.5萬畝,組織村組集體土地林地8820畝、資金161萬元、資產260萬元,吸收村民0.92萬畝土地和2.8萬畝林地,入股8個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組織、15家現代農業園區和12家龍頭企業,讓1.9萬人實現了由農民變股東的“華麗轉身”,既盤活了資源,又增加了效益。
深化“放管服”改革,市場活力逐步彰顯
市場經濟最基本的主體是企業。從市場發展和民生愿景上看,企業和老百姓看的都是“服務”。而從打造安康發展的新環境來說,“服務”也是其核心要義。 “十二五”以來,安康借助國家“放管服”改革的東風,深度試水,破解體制、機制不暢的堅冰,以“放管服”促政風轉作風,繼而吸引外來投資、推動大眾創業,激發出磅礴的市場活力。
2015年,安康從行政審批和便民服務入手,強力實施權責清單制度,當年就取消、下放行政審批權及便民事項200項,并建成市、縣政務中心,推行了“全程代理”機制,讓群眾辦事實現一站式服務。2016年,又從政府機構職能和事業單位改革入手,減少行政部門70個,建成105個鎮級便民服務中心和923個村級便民服務代辦點,把服務的觸角延伸到群眾身邊。2017年,在全省率先上線“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和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清理取消137項行政審批事項,讓75個事項實現群眾辦事“最多跑一次”。這個平臺的上線,無疑是推進安康“放管服”改革、深化政務公開、改善營商環境的務實之舉,實現了由人跑路到讓數據跑路,從“最多跑一次”到網絡辦理“辦事不求人”。
2017年7月,平利縣三陽鎮秦基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湯顏生,得知可以通過網上辦事大廳申請辦理證照事宜后,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在百度上搜索安康市網上辦事大廳,按照程序填寫了注冊信息,申請了在線辦理。在顯示預約成功后,他通過微信掃界面上的EMS二維碼,支付了快遞費用,沒想到很快證件就送達。拿到政照后,他激動地對人說:“只要在家把資料往網上一傳,有什么意見他們就通過網上反饋過來,不管是在辦公室還是出差,都可以及時處理,不僅不跑路,還免得看人臉色,這個系統真方便!”
在縣級層面,各縣區都根據實際情況取消了相應的審批事項,在權力上做“減法”,在服務上做“加法”,斬斷一切伸向企業的 “黑手”,讓營銷環境說話,取得了巨大成就。2016年,紫陽在全縣推行商事制度改革,推出了“全程代理”服務模式,并率先實施“五證合一、一照一碼”和個體工商戶“證照整合”登記制度改革,不僅讓市場活力得以激發,而且受到全國通報表揚,并給予證照辦理“免督查”激勵。
推進民生領域改革,改革“紅利”群眾共享
民生問題是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也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十二五”以來,安康民生改革從老百姓最為關注的問題著手,最大限度地讓群眾分享改革成果。
對于群眾反映最為強烈的村級財務混亂問題,從2016年開始,我市經過系列試點后,采取“市局主推、縣區主導、鎮辦主責、所任主力”的工作機制,在全市范圍內實施村級財務審計全覆蓋。從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共審計查出非法獲取財政資金219.27萬元、侵占集體資金156.23萬元、侵占農戶利益資金88.77萬元、清理賬外資金1312.89萬元,擠掉債務水分299.31萬元,把村級財務曬在了陽光下。
對于群眾反映的鄉村社會治理難問題,我市探索出了以黨建為引領,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三治融合”鄉村治理體系,充分發揮各級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用優良的黨風政風帶動民風持續向善向好。
健康問題也是群眾最為關切的問題。我市結合當地實際和生態環境優勢,敢于吃螃蟹,在率先推行醫養結合試點的基礎上,被確定為第一批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市,不僅讓百姓嘗到了甜頭,而且改革成果還走在了全國前列。2017年,針對群眾反映的藥價虛高問題,推進城市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嚴格控制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并取消5家市級公立醫院藥品加成,有效降低了群眾看病的負擔。
在脫貧攻堅戰中,我市結合貧困面積大、人口多、程度深的現狀,探索形成了“支部+X+貧困戶”強基工程、農村“三變”改革賦能工程、新民風建設扶志工程、新社區工廠新業工程和幫扶干部素質提升前沿工程“五大工程”,構建了具有安康特色的精準扶貧新機制,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保障。同時,創新建設“金融扶貧”機制,推出“在脫貧攻堅一線選人用人”等激勵制度,使脫貧攻堅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獲得2017年全省工作成效考核優秀。
2017年,安康還建立了解決農民工工資問題長效機制,啟動了關愛困境兒童心理援助活動和智慧社區建設,鞏固完善了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免試就近劃片入學改革成果。在黨的建設、司法體制、紀律檢查體制等改革方面也取得了新的成效。
唯改革者進,創新者強,改革創新者勝。正是我市始終堅持改革求新、創新求變,不斷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為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成為安康發展的后發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