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記者 張婧) 近年來,我市年年有變化,一年一個樣。從年度考核的“八九不離十”到如今的“三連優”,從“跟跑”到“領跑”,在短短幾年內,安康正邁著自信的步伐,激蕩著加快發展的蓬勃朝氣、改革創新的昂揚銳氣和風清氣正的浩然正氣,走在“追趕超越,綠色崛起”、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路上。
是什么力量,讓安康迅速步入全省第一方陣?
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委書記郭青給出了這樣的答案:“十二五”以來,我市堅持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政績,用“黨建+”系統思維凝聚干事創業強大活力,實現了從一個發展滯后地區成為綠色快速崛起地區、從一個工作較落后地區成為工作先進地區的蛻變。
追求政治生態和經濟生態雙一流
漢濱區恒口鎮馬鞍村村民,至今對去年3月份鎮紀委給予該村主任何某“黨內嚴重警告”的處分記憶猶新。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何某利用職務之便,違規為其夫妻二人申辦了農村低保并領取低保金7380元。2017年3月,恒口鎮紀委經查實,給予其黨內嚴重警告處分。4月27日,漢濱區紀委在全區公開通報此案例。
在安康,這種查處一起曝光一起的“零容忍”高壓態勢不是特例。十縣區紀委聚焦主責主業,助力精準扶貧脫貧、生態環境保護、規范市場秩序三項重點工作,踏著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的有力節奏,扎實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為實現追趕超越提供堅強紀律保證,為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市整風肅紀。
2015年以來,出自安康的漢陰沈氏家訓、白河黃氏家規、嵐皋杜氏家規等先后被中紀委推向全國,嵐皋“統派直管”改革、科級紀檢干部“單考統管”改革等一系列創新性工作,以“治未病”的事前預防和春風化雨的民風再塑,在剛柔并濟之間,為發展贏得好環境,讓廣大黨員干部心無旁騖地投身火熱的生產實踐。
2015年,“三嚴三實”專題教育覆蓋到全市1009個黨委(黨組)班子和1069名縣級干部,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出實策、鼓實勁、辦實事,不圖虛名,不務虛功,把作風建設扎實引向深入。
2016年,“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成為全市黨建工作的龍頭任務。市委推動學習教育在全市6500余個基層黨組織、14.7萬多名黨員中全面展開。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以好支書張明俊為標桿,以全市優秀黨員“十面旗幟”、百名優秀基層黨組織書記和建黨95周年市委命名表彰的百名優秀共產黨員為榜樣,立標對位,奮力爭先,促使學習教育成果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2017年,“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不斷引向深入,并進一步與脫貧攻堅相結合,黨建引領新民風建設的做法和成效,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汪洋同志“值得總結推廣”的重要批示。
近三年來,我市廣大干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淬煉,精神上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升華,成為追趕超越的排頭兵。2017年“十一”,打贏防汛救災和脫貧攻堅兩場“硬仗”,成了安康干部“兩學一做”最好的試驗場和實踐場。市領導“雙節”期間分赴受災各地,7個重點防汛縣區取消休假,其他3個縣區安排干部輪流值守,5萬名干部堅守抗洪搶險救災一線,市直有防汛和扶貧任務的單位多數干部在崗上班。
紫陽縣麻柳鎮鎮長馮流燕言辭懇切地說:“基層干部都是一樣的‘病’,下雨在家里呆不住。這么大的災情,這么大的雨情,沒有啥好說的。不存在待遇,不存在假期,職責所在,這也是基層人員必須做好的。”
就是這樣樸素的信念,讓安康的廣大黨員干部在困難面前,堅定地與群眾站在一起。
清風激揚正氣,正氣凝聚人心。全面從嚴治黨和“兩學一做”的持續推進營造了一流的政治生態,良好的經濟生態也隨之而來。
市委陸續出臺《關于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的意見》和《安康市國家公職人員“為政不為”行為問責實施辦法》,不斷從群眾和市場主體反映最強烈,最不滿意的地方入手,嚴肅查處影響發展環境的不作為、慢作為和亂作為。一方面,集中開展整治“村霸、街霸、市霸、沙霸、路霸”等社會治安突出問題專項行動。2017年以來,破獲“五霸”案件70起、抓獲違法犯罪人員177人,有力地維護了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另一方面,對黨政干部執行不力、監管缺位、推諉扯皮、庸懶無為、效率低下、紀律松弛等“為政不為” 進行專項整治,2017年通報曝光典型案例168件225人次,以干部作風轉變促進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在2018年初的市委四屆五次全會上,市委副書記、市長趙俊民表示,要像呵護眼睛一樣呵護營商環境,實施“優化營商環境十大行動”,各級各部門“一把手”要直接上手抓環境、抓招商、抓服務,嚴格執行投資環境保障“六條紀律規定”,建立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營造全國一流營商環境。
政治生態和經濟生態的雙一流,為305萬安康人民振奮安康精神、跑出安康速度加足了馬力。
用“黨建+”系統思維引領追趕超越
“黨建+”系統思維使安康的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同頻共振,實現了動員一切力量的無縫對接,交出了新常態下經濟增長逆勢上揚、質量效益“雙提升”的良好成績單。
“十二五”時期,我市提出了“走民生為本的循環發展之路,建設美麗富裕新安康”發展思路;“十三五”規劃確立了“追趕超越、綠色崛起”發展總綱;市第四次黨代會提出了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市奮斗目標。秉承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理念,市委帶領全體安康人民走出了一條欠發達地區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新路子。
三年來,安康的經濟總量比獲得省優前的2014年增長了41%,平均每年增長11%。目前,以綠色、低碳、循環為標志的生態友好型產業占安康市GDP比重達65%,富硒產業連年以30%左右的速度超高速增長,涉水產業呈井噴式增長,包裝飲用水產業產值連續兩年增速超過40%;生態旅游、山林經濟增速連年超過兩位數。安康高新區成為全國14個連片特困地區和秦巴山區唯一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147個國家高新區中綜合排名晉升至第73位;以智能家電、物聯網電梯為代表的智能制造業突飛猛進,2017年裝備制造業產值增長27.6%。同時,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65%,漢江水質穩定保持國家Ⅱ類標準,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位于全省前列。
困難和挑戰也伴隨著這座城市的發展。這里是國家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十縣區均是貧困縣,其中漢濱、紫陽、嵐皋、白河屬于深度貧困縣;全市備案確認855個貧困村,168個屬于深度貧困村;貧困人口45.39萬人,居全省第一;貧困發生率17.68%,居全省第二。
脫貧攻堅,安康要打的是一場“硬仗”。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部署脫貧攻堅工作,并在第一時間提出:脫貧攻堅就是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民生、最大的黨建、最大的作風建設和最大的發展機遇。
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委書記郭青多次指出,“把黨的力量挺在脫貧攻堅的前沿陣地”,“我們要把‘最硬’的干部派到脫貧攻堅一線去。最難的工作也是最好的舞臺,最難的工作,也會出最優秀的干部” 。為此,除了“四級書記”為各級脫貧攻堅第一總指揮、市縣(區)鎮辦建立指揮陣地外,全市已有1153支工作隊、12890人進入脫貧攻堅主戰場;22名市縣區黨政一把手、24名市級領導、274名縣級領導聯縣抓村包戶,2名正縣級領導、8名副縣級、257名縣(科)級后備干部被抽調到市、縣脫貧辦工作,8名副縣級干部被選派掛任縣區脫貧攻堅專職常委副縣(區)長。
農村要發展,還得靠產業,而如何將貧困戶納入到產業鏈上,還得依靠基層黨組織。在安康的脫貧攻堅戰場上,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越發凸顯。“支部+X+貧困戶”是安康的又一創新,其中的X可以是園區、景區、社區工廠、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能人等,基層黨支部從傳統的政治型向產業型、發展型轉變,讓特色產業鏈與脫貧致富鏈緊密聯結,讓貧困戶擺脫貧困。
家住漢濱區關廟鎮老龍村25組的貧困戶章進友父母病殘,兒子有智力缺陷,離婚后全家人的生活重擔壓在了他一人身上。2016年底,在村黨支部和金華農業園區的支持幫扶下,章進友靠5萬元扶貧貼息貸款在核桃園區里建起了養豬場,通過安康陽晨產業聯盟合作養了200頭豬,2017年出欄2批獲利近6萬元。像章進友這樣在支部和園區帶動下脫貧致富的,僅在老龍村就有165戶746人。
目前,全市已經形成了以1555個黨支部、174家扶貧龍頭企業、620個中央和省市各類現代農業園區、1860個專業農業合作社、26個A級景區和5940名省級新型職業農民為合力的“支部+X+貧困戶”脫貧矩陣。
也正是因為黨建這一紅色力量的帶動,我市探索出來的多條脫貧經驗在全國、全省推廣。“十二五”以來,全市累計減少貧困人口55萬余人,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的36.5%下降到2017年底的17.68%。
在追趕超越的道路上,安康面臨重重困難,特別考驗領導干部的智慧,特別需要不斷改革創新的韌勁。
一方面,10縣區中有9個縣列入限制開發的重點生態功能區,限制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面積占91.9%。另一方面,生態資源必須通過工業化才能變成財富,而工業化需要平地,位于限制開發區域的山區縣立地條件很差,不宜采用劈山造城、填河造地的方式進行大規模高強度的工業化城鎮化開發。
束縛是用來打破的。在“全域安康”理念指導下,我市打破縣區行政區劃限制,通過規劃、建設、管理和利益分配、項目引導等合作機制,引導限制開發、空間不足的白河、紫陽、嵐皋、寧陜、鎮坪5縣把重大項目向月河川道集中,形成了限制開發區域和重點開發區域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發展局面。
改革創新貫穿始終。我市率先在全省建立了市、縣區、鎮辦、村社區四級“河長+警長”工作責任體系,將責任落實到了每條河流和人員,這些河長、警長大都是黨員,成為承擔“一江清水永續北上”政治責任的脊梁。2015年,旬陽縣率先開展新民風建設試點,2017年在全市全面開展“誠、孝、儉、勤、和”新民風建設,扭轉了部分貧困群眾“等靠要”和為當貧困戶“爭訪鬧”等不良風氣,較好解決了部分群眾思想“疙瘩”和精神貧困難題,發揮了榜樣標桿和正向激勵作用。同時,全市農村酒席減少了三分之一,人情份子負擔下降了一半,讓貧困群眾把精力和財力集中到脫貧致富奔小康上來。
紅色黨旗引領綠色發展
今年6月2日,省政府對2017年度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先進縣(市、區)進行通報表彰,位于陜西最南端的省際邊關小縣鎮坪,再次獲得“陜西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爭先進位獎”, 成為近年來全省唯一連續三年獲此殊榮的縣區。同時,2018年,鎮坪縣和全省23個貧困縣一道,將率先整縣“摘帽”。率先是壓力,也是機遇。“摘帽”靠群眾,也靠干部。鎮坪干部的底氣何在?
楊云是鎮坪縣發改局的一名干部,2017年,因其所負責的鎮坪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考核指標增速全市第二,楊云建立了個人實績檔案。依據實績檔案鼓勵激勵機制,2017年3月9日,楊云被提拔為該縣項目辦主任。
《鎮坪縣重點工作實績檔案制度》成為該縣干部選拔任用、評優樹模、考核獎勵的重要依據,“以實績論英雄、以作為定地位”成為干部的鮮明導向,干部干事創業、追趕超越的積極性和熱情被極大地激發出來。
鎮坪縣“實績檔案”是安康市運用“三項機制”的縮影。“三項機制”實施以來,市委將寬嚴相濟的制度安排轉化為具體實在的實踐運用,讓制度融入到干部工作中、細化在考核實踐中、剛化在推動發展中。全市共運用鼓勵激勵機制提拔重用干部828人,運用容錯糾錯機制免予追責或從輕處理干部148人,運用能上能下機制調整“下”的干部229人。“讓吃苦者吃香”“讓實干者重用”“讓能干事愿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勁頭兒、有奔頭”“能者上、庸者下、有為者有位”正成為最廣泛的社會共識。
對內,我市運用“三項機制”激發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對外,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精心實施一系列人才工程,全方位構筑人才“選育管用”服務鏈,持續深化與中國農科院等科研院所長期戰略合作,通過借力、借智、借勢,大力開展“柔性引才”“柔性用才”,為創新驅動提供有力支撐。僅2017年,全市累計招聘碩士以上高學歷人才164人,柔性引才達288人,其中引進“兩院”院士3人,外國專家1人,副高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人才248人。
如何讓紅色黨旗引領綠色發展,凝聚發展活力?2016年,在市委主要領導策劃、研究和推動下,“基層黨建精準指導平臺”應運而生,其手機終端應用——“手機+黨支部”讓黨員們有了一個“紅色朋友圈”,解決了黨建指導不便捷、信息傳達不暢通、流動黨員管理不到位等問題。
漢陰縣農商行下屬10個黨支部,由于距離等客觀因素,造成十個指頭不一般齊,黨建工作開展得非常不平衡,F在,通過“手機黨支部”,實現了黨建工作常態化,黨建工作有了新的起色。
秦巴明珠黨旗紅,追趕超越當先鋒。黨的力量就像涓涓細流,浸潤著安康大地,成為改革發展的紅色引擎,“黨建+”系統思維在推動各項中心工作的同時,也成為一切工作的引領和主導,讓安康實現又好又快地發展,讓每一名黨員干部都懷揣信仰,成為追趕超越的先鋒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