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傳播特別是近年來興起的移動傳播,改變了人類信息傳播格局。網絡傳播是新鮮事,也是時代科技發展的必然。什么樣的傳播都是信息傳播,它的社會性意義并未改變。既然是向社會傳播信息,監督管理就自然也成為必然。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中外概無例二。今年以來,我省加大網絡傳播、輿論環境治理,就是以問題為導向的一項十分重要、正當其時的社會管理工作。這項工作順應民意,體現了對人民的負責精神,也是法治精神的體現。我市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在過去工作成效的基礎上,不斷加大治理力度,志在精準、依法、有效地營造安康清朗的網絡空間和輿論環境,以回應人民關切,助力安康加快發展。
近日,全市各縣區陸續查處和曝光了一批涉及網絡傳播和輿論環境的違規違法案件,類似《嵐皋一男子微信辱罵交警被依法行拘!》《石泉約談違規微信公眾號負責人》等消息在安康網絡世界引起熱議,人民群眾對有關部門果斷、有據、有力的監管給予好評。這也警示那些還在滑向違規違法泥淖的個體和機構,網絡空間絕不是法外之地,依法經營是不可逾越的底線。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末我國互聯網用戶已達7.72億,移動用戶更是高于互聯網用戶。互聯網和移動傳播,讓人人能夠擁有信息傳播分享平臺,人人都是媒體成為新時代信息化的一個特征。當網絡越來越發展,日益成為人們信息生活密不可分的重要部分時,這種傳播出自個體、作用于社會的社會安全環境問題就必然成為管理的日程性事務。網絡傳播無小事,事關家國,事關經濟社會發展,事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社會認同和情感,這樣的認識,必須成為常識,成為行為規范。
由于網絡的低門檻進入和自主、匿名等特性,互聯網上信息內容紛繁復雜、良莠不齊,傳言、謠言等不實信息,色情、暴力等低俗內容,圍攻、謾罵等極端手法,網絡詐騙、網絡推手等違法行為充斥網絡,如同“霧霾”彌漫,給網絡環境造成極大污染。特別是互聯網的媒體屬性和強大的社會動員功能,使社會轉型期存在的很多社會問題在網絡空間放大、延伸,甚至負面性渲染,影響社會穩定,敗壞人民情感,對正常的網絡公共秩序造成破壞性沖擊,必須下手加以規范和治理。
正因為如此,營造健康文明的網絡文化環境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讓網絡空間清朗起來,既是社會之需,又是民眾所盼。加強和創新網絡空間治理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黨和政府面前重大而現實的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審時度勢,提出一系列網絡空間治理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為新時代網絡空間治理提供了工作遵循和目標指引。
我市重視和推進互聯網健康發展,一直將“讓網絡空間清朗起來”作為民心工程來全力實施。全市最近公開查辦的系列涉網違法犯罪案件,就是通過聯合整治打擊,進一步形成依法從嚴監管的震懾態勢,督促和約束相關平臺、機構和個人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堅持守法合規經營,維護互聯網傳播秩序,營造天朗氣清的網絡空間。我們在為相關部門堅守職責有效作為點贊的同時,也號召廣大市民熱情關注支持這項專項整治行動,積極舉報網絡傳播輿論環境方面的違規違法行為,同時,增強主人翁意識,主動維護網絡和輿論環境的風清氣正生態,大家共同努力,讓我們的網絡生活充滿陽光和正能量,讓網絡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社會文明進步,讓安康的追趕超越綠色崛起、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市丟掉負面包袱,快步輕盈前進。
于延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