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從81億元到超過兩萬億元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陜西GDP從81.07億元到邁上兩萬億元大關,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25日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改革開放以來,陜西經濟總量實現了“追趕超越”,綜合實力持續邁上新臺階,質量效益明顯提高,經濟社會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
2017年GDP總量是1978年的270倍
1978年,全省生產總值僅為81.07億元,歷時17年,到1995年突破1000億元大關,于2001年、2004年、2006年、2007年分別跨越兩千億、三千億、四千億、五千億關口,之后以年均增加1500億元以上的水平快速發展,2010年實現歷史性突破,躋身全國“萬億元俱樂部”,到2017年邁上兩萬億大關,達到21898.81億元,是1978年的270倍。在全國的位次從1978年的第十九位提升至第十五位。
經濟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持續位居全國第一方陣。1978—1994年,陜西經濟保持了穩步發展態勢,增速較為平穩;1995—2013年,發展駛入快車道;2014年以來,陜西與全國一樣進入增速換檔期,由兩位數高速增長逐步換檔為個位數的中高速增長,2017年增長8%,居全國第九位,高于全國1.1個百分點,仍保持高于全國的較快增長態勢。
人均GDP達到中等收入國家水平
人均GDP穩步提高,接近全國平均水平。1978年,陜西人均GDP不足300元,到1988年躍上千元臺階,2001年邁過5000元大關,2005年沖上萬元新臺階,2009、2011、2013、2016年分別跨越2萬元、3萬元、4萬元、5萬元大關,2017年達57266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2004年陜西人均GDP跨上1000美元臺階,2007年邁過2000美元臺階,2017年達8482美元。按照世界銀行的劃分標準,已經由低收入國家水平躍升至中等收入國家水平,表明陜西經濟發展由量的擴張期步入了質量和效益同步提升的新時期。
財政實力顯著增強,百元GDP財政含量不斷提高。1978年全省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僅19.76億元,1999年突破百億元,2004年跨上200億元臺階,2011年跨越千億元大關,2017年達2006.39億元。每百元GDP地方財政收入由1994年的5.08元提升到2017年的9.16元,經濟發展的“含金量”不斷提升。
10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在陜落戶
對外貿易規模連上臺階,增速居全國前列。1978年全省外貿出口僅為0.12億美元,1985年首次突破1億美元。此后,陜西出口開始涵蓋了商品、工程外包和勞務等領域,出口結構不斷優化,“拳頭產品”不斷增多。2013年邁上千億元臺階,2017年又突破兩千億大關,達2719.65億元。2017年,陜西進出口總值較上年同期增長37.6%,居全國第五位,其中出口增長58.8%,居全國第二位。
招商引資效應持續顯現。從1983年獲批成立首家外商投資企業金花飯店之始,陜西便積極實施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2012年韓國三星電子存儲芯片項目落戶陜西,刷新了外商在華單筆投資紀錄。2017年,全省合同利用外資100.29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58.94億美元,分別比1983年增長1217.6倍和23575倍。截至2017年底,陜西共與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貿易伙伴關系,世界500強企業有100多家在陜落戶。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8.4倍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78年的310元到突破三萬元大關,達30810元,增長98.4倍;農民人均純收入從134元起步到邁上萬元臺階,達10265元,增長75.6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縮小。
2017年末,陜西城鄉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年末現住房建筑面積分別達到32.7和46平方米,比1981年分別增長6.6倍和4.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