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付抗 汪禮勝)2018年9月26日,對于鎮坪縣曾家鎮星明村79歲的諶建禮來說,是個一生都難忘的日子。
“當了一輩子農民,現在居然成了股東。”在星明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分紅大會上,諶建禮一手拿著股權證,一手拿著676元分紅,高興得合不攏嘴。
生活在星明村的諶建禮,一輩子幾乎都沒有走出過鎮坪縣,日日面朝黃土背朝天,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勤快人。2015年12月,村里成立農業開發農民專業合作社。今年,諶建禮將自己2.5畝土地入股到合作社,當年就收到了分紅。
自脫貧攻堅沖鋒號吹響以來,鎮坪縣堅持以促進資源聚集,推動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目標,把推進農村“三變”改革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增強農村發展動能、加快脫貧攻堅步伐的有力抓手,積極探索、大膽實踐,深挖和盤活農村土地、林地、資金等資源,把農村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以龍頭企業、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為載體,有效盤活鄉村資源,深入挖掘產業優勢,全力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為決勝脫貧攻堅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讓沉睡的資源活起來
鎮坪素有“巴山藥鄉”之美譽,而華坪鎮渝龍村山大人稀,土地、林地資源豐富,具有發展林下藥材產業得天獨厚的條件。如何讓青山變成金山銀山,這是渝龍村群眾思考最多的問題。
2018年,全縣掀起了興辦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的熱潮,這讓渝龍村看到了希望,立即組織村民成立渝龍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按照“集體經濟+承接載體+農戶”的模式,將村集體土地、林地資源入股到安康市振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農戶簽訂4180畝訂單黃連,公司對農戶免費提供黃連籽種,按每畝100元對農戶進行補貼,并采取保底價回收,每年還按照股本金的6%進行保底分紅。
“免費發籽種,黃連還能賣錢,林地不但沒有撂荒,還能參與分紅!”日前,渝龍村召開股份經濟合作社分紅大會,41歲的蘇萬財拿著合作社發放的首次分紅,與村民商討著這項政策帶來的好處。
渝龍村全村157戶456人,擁有土地2074.8畝、林地33496畝,通過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發展魔芋547.5畝、烤煙300畝、訂單黃連7500余畝,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撬動土地林地資源的效應顯而易見,給群眾帶來的受益顯而易見。
跟渝龍村一樣,全縣58個行政村成立了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實現了100%全覆蓋,土地、林地逐漸入股變“資產”,集體總資產達到18627.35萬元,其中經營性資產2337.92萬元。
讓分散的資金聚起來
“想不到我還能當上股東,不僅可以拿到分紅,還能在家門口打工賺錢,真是太好了。”鎮坪縣曾家鎮千山村貧困戶全召良向大家展示剛剛拿到的股權證和分紅。
9月25日,曾家鎮千山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舉行了分紅大會。千山村362戶1116名村民現場領取股權證和入股分紅。該村合作社按照“財政出資、股權量化、按股分紅、收益保底”的原則,將全村30萬股金分給1116人,讓全體村民入股當股東,每人配股金268元。按照章程,在召開股東大會后將所有股金入股千山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用于旅游開發,每年分紅集體保留30%后,再分給所有股東,股東們每年不僅能享受分紅,還可就近務工。此舉是鎮坪縣積極推進農村“三變”改革,帶動農村產業發展轉型和農民增收的一個縮影。
鎮坪作為2018年全市唯一率先脫貧的縣,不斷深化“一村一企一產業”模式,探索出“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業分紅+入園務工+農戶”的方式,為企業與貧困戶搭建互利增收平臺,讓貧困群眾鼓了“腰包”又暖了“心窩”。
走進牛頭店鎮先鋒村,映入眼簾的是1200余畝集中連片茶園,茶園為欣陜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建設,在建設的同時,先鋒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與公司簽訂合同,把資金、農戶土地、林地入股到公司,發展高山茶葉5000余畝、高山土豆1200余畝,吸納勞動力1530人。
“目前全鎮共有90戶貧困戶入股我們公司,我算了一下每戶每年至少可以分紅1700元,公司還流轉貧困戶的土地,每畝每年支付租金400元。同時我們還吸納周邊貧困戶到園區務工,每年每戶可收入3500元左右。”欣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楊紫越介紹說。
2018年以來,鎮坪縣完成了58個村清產核資、成員界定、股權量化等程序,成立了58個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培育引進經營主體62個,吸引社會資本1800余萬元,統籌涉農整合資金1160萬元,這些資金再按照每個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注入20萬元股本金,30萬“一村一企一產業資產收益”項目,由經營主體實施建設,村集體經濟組織按不低于6%收益分紅,年分紅達104.4萬元以上。
讓發展的信心提起來
“當股東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現在屋里喂著雞和豬,每年還能拿這么多分紅,再加上打工掙的錢,以后的日子會越來越好。”貧困戶周仕平說起此事,笑得眼睛瞇成了一條縫。
像周仕平這樣享受“三變”改革紅利的貧困戶,在曙坪鎮馬鎮村共有1007人。近年來馬鎮村積極探索“三變”改革,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投入20萬元與古鹽道旅游開發公司簽訂入股協議,同時成立馬鎮村高山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全村200畝土地、村民集資8萬元現金再入股合作社,發展了大蒜、甘藍、黃連、苦蕎等4大產業。2018年,100畝大蒜喜獲大豐收,實現銷售收入50萬元,利潤20萬元;100畝甘藍剛剛收獲,預計實現收入10萬元,利潤2萬元;200畝苦蕎種植正在種植中,300畝林下黃連,預計7年后收獲,保守能實現利潤15萬元。這樣一來馬鎮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入股的“短長結合”產業預計能讓全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馬鎮村第一書記趙曉勇認為,“三變”改革不僅壯大村集體產業,更重要的是能夠帶領全村群眾一起發家致富,走出一條利益共享的新路子,群眾不僅增收了,而且更加堅定了對以后生活的信心和決心,農民變股東,讓他們吃下“定心丸”。
與此同時,鎮坪縣以加大資金投入為突破口,為集體經濟安排股本金、資產收益、“三變”改革試點等項目,2017年、2018年累計投入財政資金8070萬元,讓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不僅徹底消除了村集體經濟“空殼村”,還重點傾斜村集體經濟組織項目建設,變“輸血”扶持為“造血”提升,進一步激發了全縣上下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信心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