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曦
臘月二十三,正是小年,“打揚塵、祭灶君”,漢陰縣雙乳鎮四處滿溢著濃濃的年味兒。離雙乳鎮政府只有四五分鐘腳程的福源移民搬遷社區,新換了多幅年俗主題的大型墻繪,逛鮮花市場、吃團圓飯、拜新年……老傳統與新風尚在畫中交織,烘托出新時代、新社區的別樣春節風情。
鄒春祥家在五樓,鹵肉的香味兒卻早已四溢,從一樓拾級而上,香味兒漸行漸濃。女主人正在廚房忙活,鄒春祥一個勁兒地介紹起新居。“82.5個平方,兩個睡房。”鄒春祥頓了頓又強調,“這可是室內凈尺寸哩。”臨窗眺望,月河潺潺,環顧室內,壁新器潔。“美得很,美得很。”面對記者一行人的嘖嘖稱贊,鄒春祥說:“不論大小,不管咋樣,算是有地方安生了。”
鄒春祥是2018年9月搬進福源社區的,新房剛交了鑰匙他便趕緊裝修,算是社區的第一批居民。鄒春祥不但是新居民,而且也是“新雙乳人”。
他老家在漢陰南部山區漩渦鎮雙河村。那時,當地交通落后,沒什么經濟來源,孩子上學也不方便。“我們兩口子連自己的名字都寫不好,吃了不少虧,所以下決心把兩個孩子學送出來。”為了孩子上學,鄒春祥一家租住到妻子娘家所在的紫陽縣漢王鎮。妻子在家照顧孩子,鄒春祥便外出務工,這一租便是18年。
如今,兩個孩子都已經大學畢業了,學金融的女兒在鄭州富士康公司做財務,學機電的兒子也在江蘇一家機電公司就業。“兒子女子都工作了,我們最操心的就是房子。老家多年不回去,房子都住不了了。聽說有移民搬遷的扶貧政策,我趕緊登記了一套。”鄒春祥越說越動情,“漩渦在南部山區,雙乳在東邊川道,中間隔著鳳凰山,完全不搭界,如果沒有國家的扶貧政策,我怎么可能搬到這里來,況且一套房子只交了一萬塊錢,現在一萬塊錢能買點啥呢!”
“搬了新家,我們就要脫貧了。脫貧我很樂意,國家了了我最大的心愿,還求什么呢?”鄒春祥說:“我今年在寧夏,媳婦在湖北,一家四口在四個地方,也只有過年能團聚。女兒已經到家幾天了,盼著兒子臘月二十八到家,一家人團個年。過完年我們可能都要出去,但是有個家在這里,孩子來來去去就有個落腳的地方,我們總算是邁過了那座大山。”
在客廳的顯眼位置,掛著一幅泛黃的軍人照片。見記者目光落在照片上,鄒春祥說:“那是我老父親,參加過抗美援朝,過世時九十多歲了,如果健在已經101歲了。”說完,他沉默了一會兒,記者也忍住了本來將要脫口而出的疑問——為何將逝去多年的老父親遷入新居,而且掛在顯要位置?隨后,他便談起兩個孩子,談起孩子在外的種種艱辛。“孩子在外面打拼不容易,但是總比我們強。前人強不如后人強,看他們以后的發展吧。”他言語中透露出些許驕傲,又重復了一遍剛才的話:“現在我們總算邁過了那座大山,他們走到哪里都有個根。”
鄒春祥口中的“我們”是誰?當然是他們老兩口和兩個孩子,也許還包括他的老父親,以及所有的“前人”和“后人”。沒有人問他準確答案。離開時,記者特意到廚房看了看,幾案整潔,蔬果盈盆。從廚房窗戶向外看,正好可以看見兩幅溫馨的墻繪,一邊寫著“住上好房子”,一邊寫著“過上好日子”;更遠處便是316國道,它一端通向漢陰縣城,一端通向安康市區,當然也通向更加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