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網訊(安康日報)通訊員 付波 汪金波 記者 孫妙鴻:在漢濱區大同鎮東紅村,一提到鄧詞珍,人們都會敬佩地向她豎起大拇指。人們之所以敬佩她,是因為她在丈夫去世后,沖破世俗觀念,頂著世人的閑言碎語,毅然帶著多病的公公去改嫁,數十年如一日無微不至地照顧公公感動了鄰里鄉親!
今年36歲的鄧詞珍,曾經有一個溫馨幸福的家庭。丈夫誠實能干,盡管孩子幼小,公公多病,但夫妻恩愛,幸福的笑聲時常在院落中飄蕩。誰知,2002年初,突如其來的一場礦難,使遠在山西務工的丈夫身亡。丈夫的不幸離去,讓鄧詞珍感覺天塌了一般。
時年,鄧詞珍24歲。面對貧窮的生活和還很漫長的人生路,鄰居們紛紛勸她改嫁。可是一旦改嫁,無依無靠又體弱多病的公公該怎樣生活?經過再三考慮,她毅然對公公許下承諾:為您養老送終,要嫁人也要帶著您一起走!聽到這發自肺腑的話,老人感動得眼淚長流。這樣的想法,卻使部分鄰里議論紛紛。有人說她精神出了問題;有人說她只是做個樣子;有人質疑她的做法。但鄧詞珍說:“丈夫去世了,公公沒有別的親人,作為晚輩不能讓他一個人晚景凄涼呀!我就是他的親生女兒,去哪兒也要帶上他。”
2002年秋,鄧詞珍將孩子交給公公自己出去打工,在去廣東的火車上,她與現在的丈夫、家住五里鎮王山村的羅顯橋相識。羅顯橋同樣是一個不幸的人,年幼時父母早逝,成家后妻子受不了家里的貧窮,在產下兒子后不久就帶著孩子回娘家一去不返。兩人在火車上相識之后,羅顯橋便常給她打電話,隨后確定了戀愛關系,但鄧詞珍還是很慎重地提出“要接受我,必須得接受這個家庭”。為人厚道的羅顯橋當場許諾:放心吧,我敬佩你的人品,會和你一道照顧好這個家!2008年兩人結婚后,將鄧詞珍的公公和兒子接了過去。從那以后,這四個關系特殊的人走到了一起,組成了一個特殊的家。2010年,借助陜南移民搬遷政策機遇,鄧詞珍和丈夫一咬牙,從親戚朋友手中借來十幾萬元,從偏遠的洪山鎮天池村搬到交通便利的大同鎮東紅社區,并蓋起了新樓房。2011年,一直害怕要了孩子而分心照顧公公的鄧詞珍,在公公和親戚們的勸導下,與羅顯橋有了愛情的結晶,一個5口之家開始了新的航程。
鄧詞珍的公公汪全興今年72歲。隨著年紀增大,患有高血壓、腦梗疾病,經常需要吃藥、住院。生病期間,鄧詞珍總是不辭勞苦,喂藥、送飯、熬藥,從沒半句怨言。看到這些點點滴滴,汪全興說:“我這兒媳真是比親閨女還要親!這么多年,詞珍為了這個家,最好的時間都用在照顧我們老小上了。我曾提出要到敬老院去住,兒媳每次都強烈反對。”為了減輕家里負擔,老人則利用閑暇之余,幫助兒媳做些殯葬用的紙扎用品補貼家用。
就是這樣一個五口之家,鄧詞珍用她孱弱的肩膀扛起了照顧老人的責任,用愛心撐起幸福的家庭,默默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