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魯保國
仲夏時節,正是蜂糖李采摘旺季,省級農村助殘增收基地——石泉縣秦牧果業公司李子園內碩果盈枝,30多名殘疾人和工友一道配合默契,分揀裝箱忙個不停。以前足不出戶的他們,有了基地的幫扶,實現了就近就地就業,既增加了家庭收入,也實現了人生價值。
在安康,類似這樣的助殘增收機構還有很多。近年來,安康市殘聯全面落實促進殘疾人就業政策措施,積極探索“X+殘疾人+就業”模式,持續完善殘疾人就業支持體系,持續促進殘疾人就業增收,切實讓殘疾人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園區+殘疾人”擴就業。依托各級各類農業園區、林業園區等,相繼投入資金300余萬元,培育打造殘疾人產業就業示范園區40余個,為700余名困難殘疾人及其家庭成員提供就近就地就業機會,有效解決了易地搬遷殘疾人就業難的問題,真正實現脫貧殘疾人 “搬得出、穩得住、有收入”的目標,鞏固拓展了殘疾人脫貧攻堅成果。寧陜縣城關鎮青龍埡村食用菌產業園區采用“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將食用菌大棚免費承包給種植戶,農戶“零租金”種植,44戶殘疾人年戶均增收1萬余元。獅子壩村肢體殘疾人李德順2023年在園區租種食用菌3萬袋,收入9萬元;與此同時,園區先后吸納50余名殘疾人在園區務工。
“基地+殘疾人”帶就業。在積極爭取省級資金扶持的同時,我市持續加大市級資金投入力度,著力打造具有安康特色的助殘增收基地,通過就業、技術指導、農用物資供應、土地流轉、農副產品收購銷售等方式,讓殘疾群眾更多地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投入資金1900余萬元,建立農村助殘增收基地100余個,共安置或輻射帶動2500余人次殘疾人及其家庭成員就近就業或發展產業增加收入。漢濱區甲升合作社助殘增收基地,安排殘疾人就業2人,免費為104戶殘疾人家庭發放生產物資和種苗,帶動殘疾人戶均增收9000多元。
“輔助機構+殘疾人”穩就業。大力支持社會力量建立殘疾人輔助性就業機構。依托安康慈幼殘疾人康復托養中心,打造具有安康特色的殘疾人輔助性就業機構“阿甘洗鞋微工廠”,安置13人次智力殘疾人就業。依托安康市康復托養中心,通過“農療+工療+康復+培訓+就業+回歸社會”的模式,安置20余人次精神殘疾人就業。推動盲人按摩行業規范化發展,累計對100余家符合條件的盲人保健按摩機構、盲人醫療按摩機構給予經營扶持,穩定和促進160余名盲人就業。
“新業態+殘疾人”拓就業。依托“千萬工程”,聚合殘疾人陽光增收、自主創業、鄉村振興等項目要素資源,鼓勵和引導殘疾農戶發展“庭院經濟”,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拓展增收來源,增加殘疾人家庭收入。實現鄉村資源有效利用、特色產業發展壯大、鄉村環境秀美宜居、殘疾群眾持續增收的多贏目標,探索出既有“顏值”、又有“價值”的庭院經濟路徑。投入資金1500余萬元,幫助6000余名殘疾人發展“八小經濟”增收致富,讓殘疾人看到了美麗鄉村的光明“錢”景。
“技能培訓+殘疾人”促就業。開展技術培訓是提升殘疾人就業能力、實現自我“造血”的重要途徑。市殘聯精心組織開展數據標注、網絡營銷培訓,指導縣(市、區)利用各類培訓資源,創新培訓方式,對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開展職業技能和實用技術培訓。漢濱區發揮基層殘聯組織作用,千方百計引導視力殘疾人走出家門參加技能培訓,推進困難殘疾人“技能培訓+就業”一體化服務,組織開展盲人保健按摩培訓2期33人,32人走上了就業崗位。平利縣開展殘疾人技能培訓隨機抽查,有效保障培訓質量。全市先后培訓殘疾人及其家屬1.3萬余人次,大大提高了殘疾人自我發展能力,為殘疾人家庭發展產業注入了不竭動力。
市殘聯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全市各級殘聯組織將認真貫徹落實促進殘疾人就業優惠政策,更好為殘疾人提供優質高效服務,助推殘疾人實現就業增收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