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1日,田榮榮在派出所接受訊問。華商報記者 陳團結 攝
得知被告人田榮榮并無賠償能力,拿著判決書的受害人之母宋念仁萬分失望。華商報記者 潘京 攝
案件回顧:
因瑣事當街殺人
2012年6月21日下午,老家在彬縣的24歲犯罪嫌疑人田榮榮拉著拾荒的架子車,在經過西安市東大街某烤鴨店門口時,與迎面走來的21歲女子陳進芳(安康人)磕碰后發生爭執。犯罪嫌疑人田榮榮遂從架子車上抽出一把菜刀,在被害人陳進芳的頭面部、頸肩部連砍數刀,致被害人雙側頸總動脈斷裂、肌肉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并當場死亡。案發后,民警在目擊群眾的協助下,于西華門東南角花園將犯罪嫌疑人田榮榮抓獲。
行兇者因患有間歇性精神病被免除刑罰,受害人家屬的巨額索賠卻由于被告人無力給付而無奈落空。12月19日,面對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的一紙判決,受害人家屬欲哭無淚。
兇手兩次被鑒定為精神分裂
去年夏天發生在西安東大街的血腥一幕,許多人至今還記憶猶新。2012年6月21日下午5時40分左右,來自安康的受害人陳進芳在途經東大街與案板街轉彎處時,因與拉著平板車的拾荒者田榮榮發生磕碰,遭田用菜刀砍殺。
案發后,西安市警方以涉嫌故意殺人將田榮榮刑拘,后由西安市人民檢察院于當年12月19日提起公訴。針對田的精神狀態,經西安安康法醫精神病司法鑒定所鑒定,認定被告人患有青春型精神分裂癥,認為其在行兇時,正處于精神分裂癥發病期,“由于受精神病理的影響,使其喪失了對其行為的辨認和控制能力”,故無責任能力。
對此鑒定結果,受害人家屬不服。遂又由上海司法鑒定科學技術研究所司法鑒定中心再做鑒定。鑒定稱,被告人患精神分裂癥,案發時處于發病期,應評定為“無刑事責任能力”。
今年11月28日上午,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就此案公開開庭。庭上,檢方指控被告人田榮榮為泄私憤,殺害無辜,情節惡劣,應以故意殺人罪追究其刑事責任。而被告人田榮榮則否認了故意殺人的事實。不過,其辯護人認為,檢方指控的犯罪事實成立,只是田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經審理,法院日前作出判決,判被告人不負刑事責任,但給予“強制治療”;此外,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田付絨(田榮榮之父)須賠償受害人38248元。
據了解,案件被公訴后,陳進芳的父母也附帶民事訴訟,索賠包括被撫養人生活費等4項共計125萬元。而一審判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賠償的數額,幾乎不到索賠金額的零頭。但即使是這一部分錢,對于靠拾荒為生的田榮榮和家人,也是難以賠付。
被害人家屬索賠成空
得知判決結果,昨日,從安康趕來的受害人之母宋念仁無比失望。
“她(被害人)常年在外打工,這幾年家里全靠她,她一走,日子簡直沒法過了……”拿到判決書后,得知田榮榮及其家人無力賠償,宋念仁一籌莫展。
據陪宋念仁一起去法院領判決書的侄女陳牡丹說,陳進芳的父母早年在外打工,家里就靠她一人照顧3個弟妹,既要給他們做飯、洗衣服,還要送他們上學,而那時,她也才只有8歲,后來母親患病回到家,父親則靠在煤礦打小工,支撐一家人生活,但外債依然很多。無奈之下,陳進芳16歲時便輟學打工,期間,曾因一次被小偷偷了剛領的工資,傷心過好久。
2011年,遠在南方打工的陳進芳終于攢夠2萬元給家里寄來還外債;由于擔心父親身體,她不斷勸他不要再去礦上干活了,她在短信中說:“爸爸,您別在那里做了,礦上太危險,你回去行不行,你出事了,媽媽她怎么辦?你回去吧,現在我每個月能掙3000元了,家里賬我來還吧!!”這條短信至今還存在她父親的手機里。
慘案發生后,一家人陷入巨大悲痛中,陳進芳的父親因患風濕病,只好回家養病,而母親拖著病體,一邊為丈夫籌錢買藥,一邊來往于西安、安康之間為女兒討公道。艱難度日中,陳進芳最小的妹妹,也不得不輟學……
“對這樣的結果,我想任何一個受害者和他們的家屬都是無法接受的,她并沒有任何過錯,卻被一個精神病人奪走了生命,這是多么的不公平!”陳牡丹說,每次悲劇發生,人們都只一味去關注案件發生的過程,卻沒有想過受害人一家的日子該怎么繼續,這讓她感到心情沉重。
華商報記者 潘京
律師呼吁:
應設“無主傷害受害人救濟基金”
近年來,精神病人行兇事件屢屢發生,因精神病人及其家庭無力賠償受害人家屬而造成的事實上的“無主傷害”,也成了法律界頗具爭議的話題。如2007年5月,安徽一位女工下班途中被精神病患者殺害;2008年3月,北京豐臺一位騎車女子遭精神病人殺害,受害人的民事賠償都得到了法院的判決支持,但由于行兇者無力賠償,最終成了一紙空文。
對這樣的情形,陜西省律師協會民商事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陜西融德律師事務所律師陳川指出,現實中,我國對于此類事件的處理存在“有救助,無救濟”的法律盲區,我國關于司法救助的法律依據,來源于2000年7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124次會議通過、2005年4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347次會議通過修訂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對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規定》,但該規定僅僅是在法院審理期間對經濟困難的當事人,在訴訟費、鑒定費等方面的減、免、緩,針對面非常狹窄,并不能真正解決當事人的實際困難,尤其是對精神病人造成傷害后,對受害人無力賠償的事實上的“無主傷害”,更是杯水車薪。
“同見義勇為一樣,無辜的受害者的生命權和健康權一樣需要國家來保護,他們的生命權和健康權不能白白受到傷害。因此,應建議國家效仿見義勇為救濟基金制度,以民政部門牽頭,聯合紅十字會等慈善部門,設立‘無主傷害受害人救濟基金’,將此類性質案件的受害人納入到救濟基金的救濟體系中去。”陳川律師稱,在法院有明確判決賠償數額而被告人無法賠償的情況下,由國家將該筆費用先行支付給受害人,一旦被告人有財產可供賠償,則國家對其進行求償。這樣的好處在于,國家優先解決了受害人無法受償的難題,及時化解了社會矛盾,同時又由國家的強制力來保證對被告人賠償能力的監督,使其無法逃脫法律制裁,震懾犯罪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