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按照“政府引導、農民自愿、統籌規劃、有序推進”工作思路,圍繞惠利于民、解決后顧之憂、使其安心進城、生活更有尊嚴這個核心,農村居民進城落戶工作有序推進,2013年累計農村居民進城落戶90325人,其中,全市城中村農民落戶11152人,失地農民落戶3522人,農村籍退伍士兵1036人,農村籍大中專和高中畢業生落戶5968人,進城務工經商農民落戶27868人,隨遷投靠農民落戶20851人,取得了階段性工作成效。
完善政策惠利于民。各有關部門和縣區進一步細化配套政策,不斷完善政策體系,對進城落戶的農村居民,按照類別分別辦理進城落戶卡和進城居住卡,憑卡享受對應的就業創業、社會保障、建房住房、子女教育、醫療衛生、計劃生育、稅費減免、資金補助等系列優惠政策。全市已累計兌現1082戶“雙退出”補助資金,積極申報省級獎勵資金1475萬元。享受城鎮住房保障5464人,組織免費技能培訓17140人次,落實進城落戶農村居民平等義務教育12737人,辦理社會保險8867人,在城鎮就業創業11433人,享受計劃生育政策1499人,享受稅費優惠5223人。
突出重點抓好落實。今年我市提出了全年農村居民進城落戶8萬人的目標,及時將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實行工作信息月報制度,進一步規范進城落戶統計制度,加強各類檔案資料和基礎數據信息的管理,建立個人電子名冊,完善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推行“一廳式”辦公、“一站式”服務。公開手續辦理咨詢電話,做好人員變動的業務培訓、基礎資料交接等工作,要求各辦理機構做到“六有”,即有場地、有牌子、有人員、有經費、有設施、有制度。
廣泛調研深入宣傳。今年以來,先后組織開展了《放開落戶限制的難點和步驟推進城鎮化發展》、《推動農村人口轉移》、《加快移民搬遷推進城鎮化建設》、《“六位一體”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等專題調研,梳理當前農村居民進城落戶的困難和問題,破解農村居民進城落戶融入城鎮難題。充分利用報刊、電視、網站等媒體深入開展專題宣傳,將中省、本市出臺的各項政策文件編印成冊,印發至縣區、鎮、村,每季度編印《工作簡報》交流縣區工作經驗,積極開展政策宣傳咨詢服務等活動,極大地提高了社會各界群眾對政策的知曉率和關注度,為工作的深入開展營造了濃厚的工作氛圍。
搶抓機遇合力推進。緊抓秦巴山片區脫貧攻堅、避災扶貧搬遷、農村危房改造、災民建房、保障性住房和重點鎮、新型社區、集鎮新村等項目建設重大機遇,做到“五個結合”:與擴大就業相結合。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擴大就業容量,使轉移落戶農民從種地農民轉變為產業工人,有固定的經濟收入;與統籌城鄉示范點建設相結合。確定了一批市縣級示范點,推進城鄉規劃、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管理體制一體化,統籌城鄉發展;與避災移民搬遷相結合。推行進城居住、集鎮安置、社區安置、產業園區安置、支持外遷和分散安置六種安置方式,建設市、縣(區)、鎮(辦)三級示范小區的移民搬遷示范體系;與住房保障相結合。結合“安居工程”、“生態移民”,統籌規劃配建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和保障性住房,將符合進城落戶條件自愿選擇進城落戶的農村居民,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每年提供不少于2000套保障性住房。使進城農民“買得起房”,使進鎮農民“建得起房”,進集鎮農民“住得起房”。與民生工程相結合。加快基礎建設,完善配套服務,著力解決好進城落戶農村居民關心的社會保障、子女入學、醫療服務等民生工程。
全市各縣區不斷強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均較好完成了農村居民進城落戶年度目標任務。白河等縣區整合統籌城鄉發展、移民搬遷、進城落戶工作力量,互相借力促推工作開展。平利縣出臺十項政策措施,把推進有條件的農村居民進城購房置業作為推動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舉措。旬陽縣探索以資源流轉、產業支撐、園區帶動、項目整合、服務配套為特色的農民進城模式,嚴格目標任務考核管理,設立城鎮化建設和農村居民進城落戶工作單項獎,極大地推動了工作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