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記者 吳昌勇 通訊員 李清泉) 白河縣財政局的一組數據顯示:從2013年至2017年,該縣民生領域財政支出60多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0%以上。對于一個年財政收入只有2億多元的山區小縣而言,用“小財政”托起“大民生”的實踐探索,彰顯的是一種滾燙的民本情懷和民生熱度。
“近五年,各級醫院通過爭取項目支持和業務收入結余部分資金,讓過億資金用于改善醫院就醫環境,縣上為農村參合群眾報銷醫療費用4億多元。”在經該縣衛計局副局長郭猛初步匡算后,這樣的民生賬單很快得到回應。
小區樓下有工廠,安居樂業有指望
家住白河縣西營鎮雙埡村的張昌梅一家,從去年臘月到今年春天,好事接踵而至。先是從老家的土坯房搬進位于集鎮康欣花園的集中安置點,一家人在新房子里喜氣洋洋過春節。緊接著,今年3月3日,她又在小區樓下的白河縣嘉藝毛絨玩具廠找到了一份工作。
“住在5樓,上班在2樓,上下班方便,還能照看家里的老人和娃子。”張昌梅說:“就好像做夢一樣,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事。”兩個月的試用期還沒過,玩具廠每月發給她1500元的試用金。老公陳宗金在山東金礦務工,如今家里三口人每個月的生活費大致需要1000元,每個月還有500元的結余。“過了試用期多勞多得,興許還能多掙一點。”張昌梅邊忙活邊和記者拉家常。
一樣面露喜色的,還有家住西營鎮高橋村的余金鳳。前年年底,余金鳳一家人從山上搬到集鎮云逸小區安置點。4月24日,她和張昌梅一樣成了玩具廠的一名縫口工。“在家里沒事干,急得慌,到這兒來掙點生活費。”余金鳳樸實的言語里滿是知足。
這個注冊資金500萬元的毛絨玩具廠,廠區面積1600多平方米,共3層,今年3月3日開始投產,生產kitty貓毛絨玩具,提供就業崗位62個。“待滿負荷運轉,需要200多個人。”老板張鳳明是江西贛州人,他樂觀地告訴記者,再過幾個月,企業運轉正常了,這些工人每月工資2000元以上不是大問題。
離康欣花園不遠的白河縣恒元玩具廠也在今年3月初投產,老板聞恒元介紹,企業提供就業崗位90多個,專門生產出口歐美的卡通小馬玩具。根據他的經驗判斷,未來幾年,企業會提供不少于100個就業崗位。
“政府為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是我們的誠意打動了他們。”西營鎮鎮長胡奎算了一筆賬,僅為兩家毛絨玩具廠提供消防、電力、公廁、場地硬化美化等基礎配套設施,政府就投資了500多萬元。“如今,鎮上共有4家社區工廠,很多安置點的居民真正實現了樓上安居,樓下就業。”胡奎說,很多其他鎮上的村民也爭著到這里落戶,其中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想安居之后能就業。
近年來,通過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吸引返鄉人員在安置社區創業興辦工廠,白河縣打造出農村居民脫貧致富的“社區+工廠”就業新模式,幫助廣大貧困勞動力實現就近就地轉移,有效解決了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問題,初步實現了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經濟發展“三贏”目標。自2012年創辦第一家社區工廠以來,全縣已興辦社區工廠35家,其中3家被市人社局認定為市級就業扶貧基地;吸納群眾就近就地就業2000余人,其中貧困勞動力就業225人。
同時,縣上對社區工廠每吸納一個貧困勞動力就業且簽訂不低于一年期限勞動合同的,給予1000元的一次性崗位補貼。社區工廠吸納貧困勞動力人數超過其員工總數三分之一的,對其生產經營場地租賃費、水電費,按不超過實際支出額50%的標準給予補貼,補貼期限2年,資金從就業資金中列支。近三年,縣上為社區工廠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00余萬元,兌付了首次創業獎補和商標發展獎補資金10余萬元。
好大一個“家”,安度晚年不孤單
4月27日,下午兩點多,中廠鎮石梯社區農村互助幸福院2樓,社區里的老人紀宏洹、徐尤根、曹學軍和陳知心正在玩撲克。“在家沒事,悶得慌,老哥們幾個到這兒來耍幾牌。”
這個占地300多平方米的兩層小樓,是社區老人們經常來的地方。“餓了可以在這兒吃飯,累了困了可以在這兒休息,看書、下棋、打牌都可以。”紀宏洹笑瞇瞇地說。隨行的白河縣民政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從2013年啟動農村互助幸福院建設以來,該縣已建成運營農村互助幸福院 57個。“幸福院把農村留守老人聚在一起,既讓他們便捷地享受就餐、醫療、娛樂、休息、互助等服務,也讓他們老來有伴、老有所樂。”
和農村互助幸福院相比,白河縣中心敬老院的老人們更熱鬧自在。72歲的陳明輝老人在敬老院里已經度過了7個年頭,在他眼里,“這兒有吃有喝,沒事了老人們湊在一起找樂子,有個頭疼感冒敬老院還給買藥吃。”最讓他滿意的是敬老院“啥都發”,不僅發日常生活用品,一年還發好幾套衣服,就連皮鞋、襪子都發。
五保老人陳明輝是幸運的。和他一起住在這兒的柯遵喜、余自榮老倆口讓院里的工作人員心疼。管理員宋時青介紹,老倆口家住中廠鎮馬鞍山村3組,幾十年前,自3歲的女兒患病夭折后,余自榮就變得神志不清,時常胡言亂語、亂發脾氣。作為失獨計生特困家庭,他們在這兒一住就是上十年,余自榮每天緊握著柯遵喜的胳膊,一刻也不松開。“若是幾分鐘見不到老伴兒,她就急得哇哇叫。”
“敬老院就是他們的家,管理員像兒女一樣孝敬老倆口。”提起余自榮,副院長段敬濤眼圈泛紅,“老人在這兒享福呢,人心都是肉長的,我們盡可能地照顧好和他們一樣的老人。”
在敬老院后面,一塊8畝多的坡地,既是敬老院的菜園和莊稼地,也是老人們的墓地。“我們給他們養老送終,讓他們走完人生最后一程。”站在墓地前,段敬濤說:“這些年先后有40多個老人下葬在這兒,離敬老院不遠,他們不孤單。”
在和段敬濤的交談中得知,白河縣中心敬老院于2011年建成投入使用,代管白河縣光榮院、白河縣殘疾人托養服務中心、白河縣計生特殊家庭養老中心。敬老院現有床位200余張,供養老人150人,其中失能半失能五保老人50人、計生特殊家庭老人5人,全年分期接收療養優撫軍人110人。
根據白河縣民政局統計,該縣現有五保4843人,其中分散供養3676人,集中供養1167人,季度發放五保供養金694萬元。全縣共有敬老院19所,床位1468張,入住率達80%。近年來,該縣持續加強敬老院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升敬老院管理服務質量,讓每一個五保老人帶著政府的民生溫度安享晚年。去年,在全縣敬老院實施了冬季取暖和消防報警裝置安裝工程,解決了在院五保老人的冬季取暖和安全生活問題;對縣中心敬老院護理設施進一步改造升級,提高了失能半失能老人的護理水平。同時,根據規劃今年還將在構朳鎮、倉上鎮、宋家鎮新建三所區域性敬老院,并對卡子、雙豐、西營三所區域敬老院進行改擴建,新增床位600余張,撤并一些陳舊的小敬老院,進一步改善五保集中供養水平,讓敬老院真正成為五保老人安享晚年的“福地”。
就近就醫少花錢,健康送到家門口
4月28日一大早,卡子鎮陳莊村衛生室村醫張友順像往常一樣,起身去后山隨訪一位高血壓患者。這樣的下村隨訪,已經成為衛生室一項重要工作。這個占地70多平方米的村衛生室,是鎮上8個標準化衛生室之一。如今,分布在全縣各鎮村(社區)的124個衛生室全部達到規范化標準,這也是該縣連續兩年獲得“全省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先進縣”榮譽的一個支撐,讓山區百姓就近就醫,實現了“小病不出村”的目標。
“近些年,縣上投入大量精力和財力,強化村級衛生室的標準化建設,變化和改觀顯而易見。”在有著20多年基層工作經驗的卡子鎮中心衛生院院長程儉林的記憶中,“之前,村衛生室只有血壓計、聽診器和體溫計老三樣。這些年通過標準化建設,無論是環境和設施設備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白河縣中醫醫院副院長錢煒和程儉林一樣感同身受。2012年,白河縣中醫醫院大樓建成后,只有20多名職工5名醫生,僅開設了中醫科,只能開展基本的門診服務,無住院病人,人才短板突出,?埔黄瞻,診療設備低質缺失,運行十分艱難。
“一切改變始于2012年10月!”錢煒告訴記者,2012年初,為了讓更多優質醫藥資源下沉,在縣委、縣政府和衛生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十堰市人民醫院攜手白河縣中醫醫院,組建白河縣秦楚醫療聯合體。
對口支援一年的時間里,醫院發展漸有起色。錢煒坦言,秦楚醫療聯合體組建以來,發展變化有目共睹:科室從僅有中醫科發展到兒科、內科、外科、骨傷科、針灸理療科、皮膚科、婦科等15個臨床醫技科室;診療技術從僅可治常見病多發病到開展技術含量高的手術;業務收入從2012年的600多萬元到2017年的2500多萬元。
醫院所能夠承擔的責任,也從最基本的“治病救人”外,發展成為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機構、白河縣醫學繼續教育培訓基地、白河縣職工醫療保險、居民醫療保險、白河縣健康體檢、殘疾人康復、農村“五保”和城市“三無”對象醫療救治定點醫療機構為一體的綜合性醫院。醫院規模從最初的35張床位發展到現今的120張;人才隊伍從最初的40人壯大到130余人;醫療設備從低質短缺到優質完備……醫院實現了從無等級到二級甲等中醫醫院的跨越。
這一切改變,受惠的依然是百姓。迅速提升的服務能力、技術實力和救治能力,從根本上緩解了群眾“看病遠、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讓山區百姓不再為看病來回奔波。
根據白河縣中醫院財務負責人陳巍測算,秦楚醫療聯合體組建4年來,已為群眾節省包括交通費、餐飲費、住宿費等在內的就醫綜合費用達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