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記者 吳昌勇 田丕)走進漢濱區第一醫院,雖然居于城區一隅,但是大樓彼此映襯,又相互連通。占地有限,方寸間卻條理分明,從容有序,簡潔雅致。尤其是新落成使用的住院綜合樓,以其別致的身姿矗立在漢水之濱。
成立于1939年的漢濱區第一醫院,歷經79載風雨歷程,如今在漢濱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發展成為集醫療、預防、保健、教學為一體的二級甲等公立綜合醫院,承擔著漢濱區100萬人口的醫療服務和康復任務。曾經的低矮房屋變成今天的高樓;曾經的幾個人變成今天的醫療團隊;曾經簡陋的手術包變成今天高端的設備……正是因為有了昨天的磨練、艱辛與痛楚,才有了今天巍然屹立在漢江之畔的璀璨明珠,也才有了著眼于漢濱百萬人口的基本醫療服務和特殊醫療服務,不斷拓展服務半徑的發展自覺。
沒有好環境談何服務
“不斷增強醫院實力,讓醫院真正走進群眾心里。”這是沉淀在漢濱區第一醫院全院上下的發展共識。在他們看來,沒有一個良好的內外環境,何談為老百姓服務。
記者在一份標明為2017年6月27日的漢濱區人民政府專項問題辦公會議紀要上看到:漢濱區第一醫院是安康城區唯一一所區級二級甲等綜合醫院,由于醫院地處老城區,周邊建筑密集陳舊、通道狹窄,無法滿足消防要求,更無場地建設醫院停車場、輔助用房及周邊綠化等配套設施。區級相關部門要形成共識,主動擔當,夯實責任,加快推進漢濱區第一醫院配套設施建設。
來自漢濱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不僅給了醫院莫大的鼓舞和動力,也提振了大刀闊斧改革創新的信心。
“從前出門難,一堵堵半天”,這是漢濱區第一醫院曾經真實的寫照。門前不足七八米寬的巷子,每天都面臨著水泄不通的窘迫,如果有急救病人想要進來,短短十幾米的路還要“艱難跋涉”。
針對這種情況,醫院及時與市區交警部門溝通協調,把所在的金銀巷列入單向行駛管制路段,有效緩解了院外交通無序的狀態。
通過多方努力爭取政策支持,根據市政府專項問題辦公會議紀要精神,將市工信局占地1296.93平方米交由漢濱區政府用于醫院綜合樓項目建設。同時,區政府將該院家屬樓住戶及西城工商所的職工住房納入金州路片區棚戶區改造范圍,并做好征遷安置工作。依托金州北路和棚戶區改造項目,全面對醫院進行整體規劃設計,將醫院家屬樓及市工信局金州北路的辦公用地和住宅用地用于規劃建設綠地廣場及500個地下停車位和多功能廳;將南邊西城工商所、食品公司等占地用于規劃建設文化長廊。
今年5月,新住院綜合樓建成投入使用。這座總建筑面積近3萬平方米、投資1.69億元的大樓,地上21層,地下2層,全部投入使用后病床將擴至801張。新大樓信息化建設按照“智慧醫院”“智能醫院”“云醫院”三大塊模式進行規劃設計,實現無紙化辦公和醫生移動查房,提供機器人導診服務,解決病人就醫排隊難問題,構建醫院人才庫等大數據平臺。
如今,老百姓對漢濱區第一醫院的醫療服務和技術能力逐步認可。畢竟,一所醫院的醫療水平,歸根結底,最有發言權的是來來往往的患者和周邊群眾。
患者的認同,讓院長余祖財和同事們深感欣慰。在漢濱區第一醫院,能真切地領略到這所醫院腳踏實地、大步前行的風采,感受到白衣天使們構建和諧醫院、真情服務患者的情懷。
沒有能力只是“金玉其外”
“醫院想要發展,必須把業務、人才和創新作為核心,不遺余力地促使其成長。”院領導在大會小會上傳遞這樣一個信息:不注重能力提升,業務原地踏步,再好的環境也是“金玉其外”。
在漢濱區第一醫院,記者看到,“大套小、精中專”的發展模式正迸發出無窮的活力。圍繞“1785337”工程搭建的業務平臺,已經成為該院成長的核心動力。
去年11月,三個“院中院”開始運行,成立的微創醫院下設普外科、肝膽腺體外科、泌尿肛腸外科、神經和胸外科;骨科醫院下設關節創傷外科、脊柱科;婦產醫院下設婦科、產科。
對于這個創新,漢濱區衛計局也給予了支持。該局邀請市區相關醫療專家進行了分析和評估,認為這種做法符合國家新醫改“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指導原則,是確保分級診療制度落實的有效措施,也響應了漢濱區委區政府“舞龍頭、走前列”的號召。
醫院開展了腦膜瘤切除術、腦腫瘤切除術、新式非脫垂子宮經陰道切除術、真空輔助乳腺腫物微創旋切術、人工膝關節置換術、胰島素注射泵治療技術等28項新技術新項目。其中超聲聯合神經刺激儀在外周神經阻滯中的應用、Frog磨牙遠移技術等20項技術填補了市區空白;多普勒(TDI)技術評價左室舒張功能等6項技術填補了醫院空白。
這些新技術新項目的研發,得益于漢濱區第一醫院人才引進和培養的力度。以余祖財為首的管理層認為,一個人的能力再強,也只能成就一個人;而一個團隊的強大,能成就一番大事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是醫院核心競爭力的具體體現,也是醫院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能不能吸引和聚集高層次衛生專業技術人才,特別是高素質具有創新才能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醫院發展的前途與命運。
近年來,該院引進骨干人才30余人,專業技術人員139人。在醫聯體單位北京301醫院、省腫瘤醫院、西京醫院等建立培訓基地,15名中層干部帶著“軍令狀”進行?七M修。
申請了2名領軍人才出國進修學習,加強對業務骨干等專業技術人才的省內培訓進修,僅2017年選派人員外出進修學習達290余人次,達到了培訓全覆蓋。
“以前醫院只能做些最基本的手術,想要開展新技術談何容易,現在既有醫院不斷購買設備的支持,也有領導們的時刻鼓勵,從我到醫院的半年時間里,就做了60多例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副主任醫師、骨科醫院副院長徐華,2017年來到漢濱區第一醫院,剛到這里,他就被醫院的人才措施所折服。
漢濱區委區政府對于人才引進提供了最大便利,專門出臺了《漢濱區優秀人才衛生專業人才引進管理辦法》,對于碩士及以上學歷的新引進人員,五年內晉升職務不受單位崗位設置限制;經區衛計局認定的學科帶頭人,引進單位可根據單位經營收益,確定一定數量的專用周轉房,為引進人員無償提供為期10年的家庭住房,并一次性發給10萬元安家費。對經區衛計局認定的學科業務骨干,可一次性發給5萬元安家費。
良好的人才環境,科學的激勵機制,使得一只只“金鳳凰”都沖著這棵“梧桐樹”,飛到了漢濱區第一醫院。
沒有理念內核無法支撐發展
沒有內核價值的理念,無從支撐整個醫院的發展。基于這樣的深刻認識,醫院提出“彎道超車”、“患者優先”、“服務跟進”的發展理念,打造百姓身邊的醫院。以“站得更高、理想更新、視野更寬,措施更硬”的勇氣和魄力,開啟醫院發展的“智慧模式”。于是,“改革、創新、攻堅、發展”的主題思想,“花園式醫院、賓館式服務、讓政府放心、讓百姓滿意”的辦院方針和“醫院得發展、職工得福利、百姓得實惠”的發展目標,一起出現在醫院“十三五”發展規劃里。
彎道超車,重在看準后的加速。
如果想給患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必須是一個有溫度、有擔當、有后勁、可持續發展的醫院,就必須以患者為中心,時時處處彰顯人文情懷,讓患者感受到醫院服務的誠意。對此,漢濱區第一醫院選擇了“彎道超車”,并通過制定具體的21項措施,來推動這個工程。
記者看到,其中有開發溫馨服務50種(每科至少一種);出臺便民服務措施7條(圍繞優化就醫流程、解決病人候診冷熱及飲水問題、提供殘疾人就醫綠色通道和急診服務問題來改善服務措施);把張灘、瀛湖、流水、關廟中心衛生院建成東南西北對口支援四大門戶亮點;打造區鎮一體化“航母戰斗群”等在內的措施清單,無不體現著醫院以人為本,為患者謀慮的關懷。這一切,醫護人員習慣將其稱作“彎道超車”“21條”。
以數據驅動智慧醫院發展,是醫院精細化管理的秘訣。漢濱區第一醫院超前設計了“智慧醫院、”“智能醫院”、“云醫院”。
按照規劃設計的三大模塊,信息化工程分三期建設,目前整個信息化一期工程已完成過半,有望三年內全面完成。屆時,它將是整個西北地區同級行業信息化標志工程。所建的智慧醫院主要功能是解決無紙化辦公和醫生移動查房;智能醫院主要功能是解決病人就醫排隊等繁瑣問題,提供機器人導診服務,打造區域醫療中心和縣鄉村三級醫療網絡工作站;云醫院主要是構建醫院人才庫等大數據平臺,為醫院科學管理提供強大支撐。智慧醫院系統的運行通過大數據分析說話,得出的結論讓醫院多方受益,醫護服務更加方便快捷,同時減少失誤。
2017年,漢濱區第一醫院全年業務收入達1.22億元,同比增長19%;門診患者15萬人次,同比增長11.6%;住院患者1.5萬人次,同比增長11%;開展手術3321例,同比增長5.6%;床位使用率116%,藥品收入占總收入的31%,同比下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