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著好一顆子 帶活一盤棋
—— 紫陽縣城關鎮青中村嬗變解讀
安康新聞網訊(記者 璩勇 孫妙鴻 周健 通訊員 余興福) 8月清晨八點左右,太陽已經很是烤人。陜南紫陽縣城,濕熱的感覺一大早就很明顯。人們盡可能選擇呆在有空調的室內。一江之隔,對岸文筆山公園背靠的城關鎮青中村郭家梁上,卻是空氣清新、溫度宜人。城里面煩人膩味的潮氣,在這里變為若有若無的霧氣,變成星星點點細如牛毛的雨絲,有點涼、有些調皮。
這是可以俯瞰紫陽縣城全貌的地方,海拔高出縣城600米左右的城關鎮青中村,是紫陽距離城區最近、最適宜避暑的桃源仙境。
這是過去一年來紫陽悄然出現的新景點。美,美得耐人尋味。
從赤貧到脫貧——五個親兄弟的辛酸家史
9點剛過,周顯寶已經賣完菜回到郭家梁。過去到次縣城,步行要走兩個半小時,想舒服想速度快可以打摩的——四十分鐘一個單趟20元。那時候村里人很少有專門進城賣菜的,運費太貴。不過這些對今天的周顯寶來講就是小事情了,他今天下山進城后分分鐘就把一三輪車黃瓜倒給菜販子,這比平時至少少掙七八十元。他要趕時間急著回家與兄弟弟媳討要說法,兩家鬧矛盾,水被住在上隔壁的三兄弟斷了。
兩家的矛盾,又好解決又不好解決,原因都在兩家關系太特殊,兩親兄弟找了兩親姊妹。還是上個世紀90年代,周顯寶到麻柳水泥廠打工,找了姐姐作媳婦。結婚后妹妹到青中來看姐姐,又和周顯寶的三兄弟好上。這種關系,真是自己捏不攏外人掇不破。我們聽周顯寶嘴上說起來事情要緊,但是看他神色一點沒事,反倒從容陪我們說家常。
周顯寶兄弟五人,說來也辛酸。老大算是結婚早的,找的是個“二婚”,女方娃子歸了前門子,兩口子自己沒有生孩子,門下過繼了個女子也長大后在外。周顯寶還算是運氣,快四十找了媳婦,現在兒子十九歲;老四周顯國跟他沾光,也娶了媳婦不提。
老三周顯華就很悲催,中間出門打工十多年沒有音訊,前幾年回家,錢沒有賺到,惹上一身病痛,先是塵肺病,后來又發現還有其他病,不久就癱瘓在床,去年因病去世。老三住的房屋還在,是過去用了水泥砂漿蓋了預制板的磚混結構房屋。紫陽縣委辦在青中村擔任第一書記的曾順寶介紹,這樣的房屋,在2015年全村只有17戶。因此在青中村還有一個傳說,說老三當年為了有三間好房子找個媳婦,辛辛苦苦勞作自己從山下搬運砂石料,結果房子修好,人也累垮。
房子其實是老幺周顯德修的,周顯寶說。勤勞的老幺修好房子也依然沒有把媳婦娶上山,最后外出他鄉,作了個上門女婿。
娶二門子、當上門女婿,在過去農村都是被村民瞧不起的。但就是這樣,小小一個青中村有46個村民到最后也沒有找到媳婦,鰥寡孤獨,成為孤寡老人。曾順寶介紹,比例占到全村的5%,這種情況在整個紫陽縣都十分罕見。
周顯寶過去與老大老四三兄弟住在同一個屋檐下,農村老式土房,一個大門進去,中間是堂屋兩邊稱歇房。當年,最早成家的三兄弟各占一間,先結婚的住堂屋,后結婚的住歇房,歇房另外破墻開門,一直住到2016年搬進新居。
新居什么樣?連體小別墅。家家一個小院子、戶戶一棟小樓房。周顯寶兩口子在這新家開起了農家樂,生意咋樣?基本每天都有,一般都提前電話預約好。兒子現在在外面一個酒樓打工,暫時沒有打算回來,撂了句話給家里:啥時忙不過來了再給他打電話!找不找得到兒媳婦,周顯寶根本沒有覺得這還是問題。
從麻木到挑剔——三個脫貧項目的發展前景
幾年前還被人嫌棄的地方,現在已經成為紫陽縣城居民有車一族的后花園。周末去、節假日去,清早去、下午去,天熱納涼去,冬天也去,去看雪景!公路暢通了,過去遙不可及的青中,現在就是一腳油的事情。
還是因為公路,貧困戶張顯維則記憶猶新、疼痛難忘。2009年青中村借鄰村修路機會修了一條毛坯公路,他拿出全部積蓄另外又找親戚支援湊錢買了輛面包車,不料山路陡峭,轉彎處翻了車。借親戚的錢還沒有還上,又添了給村民看病的巨額債務。要是路早點修好,該多好?好在,人還算年輕,趕上這個好時候,抓緊這幾年機會在工作隊幫扶下把雞場照料好,翻身不是很難的事。
張顯維現在重新買了摩托,平時運送雞飼料,有電話購買土雞的抽空送貨。還是下山的路,路好了,小張依然很謹慎。現在禁不起折騰了。
養雞是青中村脫貧攻堅幫扶工作隊最早確立的脫貧項目。圍繞養殖的還有養羊,青中村有上萬畝山林適合放養。現在科梅養羊場加上農戶散養的,才發展到千余只。養雞還能夠發展,今后消耗需要還大。羊就不一定適合了,今后旅游發展起來,養羊對往來車輛有影響,加上羊糞對旅游環境的影響,就要考慮控制范圍了。
茶葉項目還可以再抓,青中村一線過去本來就是優質紫陽茶產地,老地名叫皇茶園。過去沒有加工廠、鮮葉銷售不便,沒有形成氣候。現在不但有了加工廠還有了自己的品牌,前途好得很!現在的問題反倒是,村民現在可供選擇的路子多了,吸引力不強的項目,未必有人愿意干。
村民們現在都盯著旅游。
在村支部書記張顯華即將前往梁家河參觀學習前,青中村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長、城關鎮紀委書記楊維軍帶我們逐一游覽青中村各個景點。
郭家梁是青中村景點最集中的一個地方。俯瞰縣城的玻璃平臺上,村民呂龍芝在這里擺上了小茶幾開起了小賣部,她告訴我們,這里現在一年四季都有游客來,夏季傍晚最多?抠u茶水飲料小吃,輕輕松松,平均每天收入接近200元。平臺右下方,是在原來老路路基上改造搭建的木板露臺,一溜10個露臺,是自助燒烤和露營的好地方。亭臺樓榭,花草樹木、小石子鋪就的林間小路給山水最亮麗處恰到好處打上標記。因為過去交通落后民居以土墻房為主的狀態現在則成為構成自然民宿景區的優勢。如今,公路邊觸目可見的土墻房現在大多已經被集體協商征收,即將包裝改造,這些本來與自然和諧一致的老屋在綠樹環合間或藏或露格外誘人。楊維軍介紹,與緊鄰的文筆山公園一道,青中村硬件設施已經達到相當標準。目前,市縣都在積極爭取,想盡快把青中村和文筆山公園打捆申報為4A級景區。
2015年召開村民動員會時大家那種麻木呆滯的眼神張顯華記憶猶新,短短兩年過去,青中村缺的已經不再是來錢路子,而是缺勞動力了。
郭家梁上,提前搬進新居的13戶已經開始感受旅游的味道,其中有4家開農家餐飲的,已經從綠水青山中直接獲得收益。旅游以及圍繞旅游衍生的各種服務,正在越來越多影響青中村村民的生活。
從村落到縣域——一個地方干群觀念的轉變
青中村的變化喜人、村民生活從谷糠糠跳進了米缸缸;青中村的變化驚人,從貧困村一步踏入美麗鄉村。有人說,這是搭上高枝吃了偏碗的緣故。青中人包括駐村單位干部都毫不隱晦承認,沒有難得好機遇,沒有資金政策傾斜,青中要發生變化,即使有,也不可能這么快、這么大。
不過,走進這里、了解這里,誰都會發現青中有今天的巨變絕對不僅僅是幸福從天而降、變化因僥幸而生。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青中人最知道這個道理。
張顯華回憶村民從1988年集資拉電、1998年集資改電、到2008年爭取項目修毛坯路,青中人一直在努力改變面貌。但就是因為道路不暢,直到2015年,青中村村民還抱著金碗要不上飯。一旦得到援手,青中村干群的創業激情立即被點燃。長期在外搞茶葉經營的青中村村民周顯勤被幫扶工作隊隊員找到后,幾乎沒有過多周折,兩方一拍即合,周顯勤毅然決然回鄉辦茶葉加工廠。周顯勤回憶,從浙江把機器拉回紫陽才花了三四萬運費,到青中村短短十幾公里,轉運費反倒用了五萬多。但是為家鄉發展盡力,多掏一點錢、多費一點神,不在話下。一些當年含淚外出打工的年輕人也紛紛返回家鄉。青中村的變化,離不開青中村村民這個主體。
最讓各級領導放心不下、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最核心問題則是青中村會不會成為一個盆景,變味為簡單的政績工程。紫陽縣城關鎮干部介紹,青中村的確變成了一個盆景、一個非常美麗迷人的景區。但是這個景區不是擺在青中村走不出去、只能夠孤芳自賞顧影自憐的擺飾子。青中村的建設,改變了紫陽縣旅游景點單薄的狀態,讓游客在紫陽縣城附近區域范圍逗留時間得到有效延長,青中村為紫陽縣城增加了縱深與回旋余地、增加了新的旅游品種。過去外來游客總覺得不到紫陽遺憾,到紫陽看看北五省會館之后,又幾乎找不到什么去處,總之不過癮。現在青中村不僅可以觀景,夏日避暑、冬日賞雪,還能夠安心住下來。這樣,紫陽縣城漢江南岸旅游就從文筆山公園向后大幅延伸,未來,還可以經過全安村進一步向葫蘆頸水庫連片開發。我們在采訪期間連日聽林間蟬噪蛙鳴,卻無絲毫煩躁之感,一是這里寧靜的環境讓人平和安定,二是這里整體氣溫比城區要低上五六度。群山之中俯視縣城,的確覺得說法可信。
現在,一家旅游公司已經進入青中村著手民宿開發,青中村的未來旅游產業空間將越來越有利于助推全縣縣域旅游的發展。
在青中村采訪,城關鎮一位主要領導告訴記者,這兩年平均一年干的工作,是過去兩三年的工作量。城關鎮領導班子成員幾乎每人隨身一個文件包,傳閱處理文件在辦公室已經不可能。經常是白天在村上、在面上抓具體事情,晚上又趕回鎮上閱文件、開會定事情,半夜三更才下班已成為家常便飯。
普通干部亦然,一位女干部去年夏天曾經駐村連續七天,傳聞因為山上缺水無法洗澡換衣急得大哭。這位女干部解釋,哪是這個原因。我還負責鎮上一大堆統計數據上報的事情,在村上把村上的事情弄好,鎮上業務上的事情沒有時間回去做,著急咋交待呀!
鎮領導說,青中村情況稍微特殊點,別的村別的干部也累。但是青中村是省市縣各級都特別支持特別關注的地方,要政策給政策、要資金給資金,不干出名堂來,如何說地起話?
過去兩年,這里的干部最忙碌時候,村里34個大小項目同時開工,所有駐村干部與工程隊一樣三班倒,人輪換休息,項目24小時不停歇。工程項目經理都受不了,有什么問題,干部當場協調解決,現場督促工程進度,就是一條,工程不能停。
2018年6月14日,省委書記胡和平第三次來到青中村調研,看到曾經破舊的山村煥然一新,胡和平十分高興。
這個高興也許有三點原因:第一,貧困戶越來越有信心、有干勁依靠雙手創造更加幸福的新生活。第二,這個村已經由昔日的貧困村嬗變為美麗鄉村,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排頭兵、成為生態發展的生力軍。第三,這里把各級支持實實在在利用整合,把一個村放在一個鎮、一個縣、一個縣域產業的發展思考、布局、落筆,培育了龍頭、鍛煉了干部、凈化了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