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陳延安)“等把手頭上的事都理順了,家里搞紅火了,我還想娶個老婆呢!”8月19日,嵐皋縣城關鎮聯春村貧困戶曹禮明有些害羞地道出了自己的“小目標”。
今年47歲的曹禮明,住在半山腰,兩間土墻房子接近垮塌,地面大坑小凼,家里那些原始得不能再原始的農具和家具,一覽無余。20年前,妻子因嫌家里窮離家出走。這對曹禮明打擊很大,開始“破罐子破摔”“火星直冒”。
脫貧攻堅開始后,曹禮明發現周圍在變,到處都能看到“誠、孝、儉、勤、和”的標語,村里每季度評一次“紅黑榜”,村中心建起了“群眾大舞臺”……曹禮明深受感染,逐步走出頹廢狀態,養了70多只羊,種了2畝魔芋、1畝黃姜,還住進了一套75平方米的移民搬遷扶貧安置房。
這是嵐皋縣扶貧扶志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嵐皋縣通過實施“一約四會”革除陋習、設立“道德銀行”獎勵善舉、搭建“群眾大舞臺”鼓舞士氣等一系列措施,激發貧困群眾脫貧斗志,厚植攻堅戰場強勁動力和蓬勃活力。
嵐皋山大溝深,是陜西省11個深度貧困縣之一,2017年脫貧12個村6084人,貧困發生率由2016年的29.8%降至25.5%,今年嵐皋還將減貧33個村5101戶1.8萬人。目前嵐皋正蹄疾步穩、眾志成城決戰深度貧困。
除陋習:一約四會“約”出好風尚
“原來村里有幾難——打牌、鬧仗、扯經絆;橫草不拿,豎草不拈;掃把倒了都不管,屋里窩囊像牛圈;靠在墻角曬太陽,等著政府送溫暖;有事沒事辦喜會,收個三五六八萬。”藺河鎮新建村黨支部書記楊家茂這樣總結農村陋習。
這是一個基層治理必須革除的問題。早在2015年5月,嵐皋縣委辦公室、縣政府辦公室就聯合發文,要求各鎮各部門指導各村各社區立足實際,制定村規民約,成立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紅白理事會,即“一約四會”。
“道德評議一季度一次,通過正反兩方面典型說事、論理、亮德;紅白喜事辦喜會約定僅限于婚喪嫁娶,規定煙酒菜金額。對不聽勸阻違約辦喜會的,采取群眾評議、批評教育、上黑榜等措施幫教。”新建村村主任王安意說。
貧困戶潘光美的“喪事”,給新建村村民帶來了一次強烈的觀念沖擊。80歲的潘光美臨終前告訴家人和鄉鄰:“我死后,不設宴不收禮,直接拉去火葬,省下花費大家都好脫貧。”鄉親們震動了、感動了,自發為她守了兩天的靈,才在陣陣哀樂聲中把她送上去火葬場的靈車。
以前成天睡大覺、聽說打牌一蹦就起來的貧困戶楊修軍、楊修華兄弟被身邊無處不在的上進氛圍所感染,一個種植了20畝瓜蔞,一個在瓜蔞架下養了300多只雞。望著碩果累累的瓜蔞和架下歡實奔跑的雞,兄弟倆道出了共同的感受:“多虧了‘一約四會’帶來的好風氣!”
這樣的故事在嵐皋還有很多。“‘一約四會’推進了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建設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農村工作。”嵐皋縣文明辦副主任楊嵐英認為,“一約四會”已成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有力抓手,“約”出了新風尚。
今年以來,全縣各村“一約四會”共評出先進典型600余人,幫扶教化反面典型100余人,300余戶五保低保兜底脫貧戶自發發展產業脫貧,賭博大為減少,村民“份子錢”也從過去每戶每年一兩萬元降到如今幾千元。
獎善舉:道德銀行“導”出好品行
“原來村里的公共衛生都是村上拿錢來維護。自從‘道德銀行’成立后,村里就再也沒有花過錢,自力更生脫貧也更有勁了。”佐龍鎮蠟燭村黨支部書記李延安說。
嵐皋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縣文明辦主任袁少川介紹,嵐皋縣探索建立的“道德銀行”,是借鑒商業銀行相關理念運行的道德行為激勵機制。由各村各社區成立專門組織機構,將轄區居民所做好人好事評議賦分,“蓄積”在冊,“儲戶”需要時可申請“支取”,按分值獲取志愿服務或兌換物品。
在架構設計上,嵐皋的“道德銀行”聚焦脫貧攻堅,各村各社區開設專門的積分項目,包括勤勞苦干脫貧、和諧互助脫貧、積極參加技能培訓脫貧,采取“實時表揚+一季度一評分”的方式,組織、教育、引導廣大群眾,同時對獲得各級脫貧攻堅類表彰的先進典型按授獎層級賦分。
蠟燭村建起了一個相當于一半村民人數的微信群眾,群員達384人,所有貧困戶都在這個群里。群里最活躍的“新聞”是即拍即發的好人好事,每次都引來一大片圍觀、點贊和討論,這為“道德銀行”賦分提供了原始依據。
羅金財是去年才搬到蠟燭村扶貧搬遷安置小區的貧困戶,這個以前一直很勤勞的老人每天一大早起床,第一件事便是幫大家把小區打掃得干干凈凈,收拾得整整齊齊。
“第二季度我一共積了60分,兌換了一桶洗潔精和一塊香皂消減了10分,還剩50分。”羅金財笑著說。
獎勵的物品都有對應的分值。“這些物品有幫扶部門送的,也有愛心人士捐的。以前擔心這些東西兌現不出去,現在感到是越來越不夠兌。”李延安十分欣慰,兌現的物品價值,直接反映了村上整體道德水平,也體現了脫貧自覺。
和蠟燭村一樣,各村各社區“道德銀行”對轄區良好道德行為進行了賦分并兌現引導。據統計,截至8月底,全縣各村各社區實現道德銀行全覆蓋,輻射貧困戶達90%,賦分積極脫貧類2萬多分,兌現實物價值10余萬元。
鼓士氣:群眾大舞臺“舞”出好日子
今年30歲的大道河鎮月池臺村貧困戶范世俠之前有些郁悶,兩間破房兀立在漢江邊,一下雨就擔驚受怕,她成天圍繞倆孩子轉,感覺走不出困境,也提不起精神,家里的幾畝橘園也漸漸荒棄。今年,政府按照搬遷扶貧政策,為她家在集鎮解決了一套90平方米的房屋,可另一個心結又產生了:身邊大多是陌生人,總感覺住著“不大方”。
一個月前,集鎮新區廣場建起了“群眾大舞臺”,有舞臺、有音響、有燈光,一到傍晚歌飛舞起,范世俠被姐妹們拉了進去,范世俠越跳越高興。心情舒暢了,干活也就有了勁頭,今年她把橘園打理一新,如今青橘掛滿枝頭,范世俠笑容滿面,她說:“現在的日子才叫真的好!”
“‘群眾大舞臺’是我們今年開展‘謳歌新時代·群眾大舞臺’活動的簡稱,就是按照‘政府搭臺、群眾唱戲’的思路,讓群眾在城鎮化的新形勢下有自己的文化陣地、設施、作品和演出,團結引導群眾謳歌新時代、展示新生活,在脫貧攻堅、共建小康征程中綻放新精彩!”嵐皋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縣文聯黨組書記陳洪海表示。
近年來,嵐皋縣持續加大資金投入,已在全縣28處鎮、村文化活動廣場建起戲臺,配備了必要的器樂、服裝、道具,扶持培育了38個文藝班社、50余支文藝小分隊。
“在電視、手機上看慣了高大上節目,總有一種距離感,如今,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原汁原味的民俗表演,備受鼓舞,很長士氣。”月池臺村黨支部書記胡德銀說。
嵐皋縣通過文藝作品征文大賽,對群眾編、群眾演的文藝作品進行獎勵扶持,把遴選出來的優秀作品搬上舞臺,巡回全縣12個鎮和72個貧困村展演。小品《脫貧攻堅把親認》、歌伴舞《幫扶在路上》、詩朗誦《向貧困宣戰》、民俗活動《巴人雄獅》等節目脫穎而出,廣受稱贊。
“我縣一系列扶志舉措,就是要多角度、多渠道把斗志扶起來,把銳氣立起來,激發廣大干部群眾尤其是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嵐皋縣委常委、宣傳部長謝應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