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石為徑 楊雨莎)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各級黨組織牢固樹立抓好黨建是最大政績的理念,以“秦巴明珠黨旗紅、追趕超越當先鋒”為載體,大力實施基層黨建“六大提升”行動,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過硬,把各級黨組織建設成為“追趕超越、綠色崛起”的中流砥柱,為加快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市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黨建引領,激發脫貧攻堅“新動能”
市委堅持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建立健全黨委統籌、支部引領、群眾主體、干部幫扶的有效機制,推動全市脫貧攻堅考核評估連續位居全省前列,貧困發生率從32.3%下降到17.7%,取得黨建扶貧“雙推進”良好成效。
全面落實“四個凡是”要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黨建,形成市縣鎮村“四級書記”抓脫貧、全黨動員促攻堅的工作格局。建立脫貧攻堅一線考察識別干部機制,選調465名縣科級優秀干部到市縣鎮脫貧攻堅指揮部任職,提拔重用成績突出、表現優秀的干部228名,召回撤換185 名不適應工作要求的第一書記。
整合幫扶干部隊伍。統一選派1083名優秀年輕干部擔任駐村第一書記、4235名熟悉農村工作的干部擔任駐村工作隊員,整合“四支隊伍”組建986支駐村工作隊,實行鎮黨委領導下的工作隊長負責制。大力實施幫扶干部素質提升工程,深入開展“八個一百”遠教扶貧工程,開展“學習《梁家河》,爭做好支書”活動,提升脫貧攻堅戰斗力。
構建黨建引領“三治融合”基層治理模式。全市每個村都由支部牽頭,制定村規民約,建立“一約四會”,開展道德評議、移風易俗、文化傳播、文明創建、誠信建設、依法治理“六大活動”,建立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呈現出“黨風正、民風淳,人心齊、干勁足”的生動局面,激活了脫貧攻堅內生動力。
創新“支部+X+貧困戶”支部引領機制。堅持把黨的力量挺在脫貧攻堅最前沿,建強黨支部、做大“X”、帶動貧困戶。以村黨支部為核心和紐帶,深化“三變”改革,217個社區工廠、580個現代農業園區、192個扶貧龍頭企業、860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26個A級景區、10個旅游扶貧示范村集聚在紅色黨旗下,60余萬貧困群眾從中收益。“支部+X+貧困戶”精準扶貧模式先后在人民日報內參、新華社《國內動態清樣》刊載,得到中省領導重要批示,榮獲陜西省組織工作改革創新獎一等獎,抓黨建促脫貧做法在全國深度貧困地區抓黨建促脫貧會議上作書面交流。
統一規范,各領域基層黨建“齊進步”
堅持全方位對標檢視,下功夫規范提高,以農村、社區、機關、非公經濟、社會組織、國企、學校7個領域的標準化建設為重要舉措,統籌推進各領域基層黨建工作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在農村,在全省率先完成1683個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實現了“四升一降”選配目標。大力實施“雙建雙培”活動、“青苗工程”和“一村一名年輕干部”計劃,招引6000余名外出能人回歸,將5557名致富帶頭人選進村班子,儲備1.2萬余名后備干部。創建示范支部450個,持續整頓372個軟弱渙散黨組織。在城市,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核心,建立了市、縣(區)、街、社區四級縱向聯動的領導體制和駐街(鎮)社區單位橫向共建的工作機制,構建起街道社區黨組織和駐區單位組織共建、活動共聯、資源共享的工作格局。在機關,扎實推進機關黨建工作“五規范”,深入開展黨員“八帶頭”,舉辦機關“千名黨務干部”大培訓,黨組織按期率達100%。“五規范”工作經驗在全省機關黨建理論研討會上交流,被中央國家機關工委組織評為“全國機關黨組織‘兩學一做’優秀案例”。在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投入1000余萬元建成7個縣級非公經濟、社會組織黨群服務中心;開展“黨建引領·助力脫貧”主題活動,提供就業崗位1.4萬多個,帶動1.2萬戶貧困戶增收;創新建立“拓展型”“特設型”黨組織98個,非公企業、社會組織覆蓋率分別達91.75%和89.9%。在國有企業,深入開展“強根鑄魂國企興”主題活動,出臺市屬國有企業黨建責任制等系列制度,完成市屬國企黨組織領導班子配備,全市96個國企全部完成公司章程修訂工作,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兩個覆蓋”達到100%。推出“1+6”扶貧工作方案,組織國有企業聯手中省企業和江蘇、天津幫扶企業合力助推扶貧脫貧攻堅。在學校,將6所院校整合并入安康職業技術學院,及時調整理順黨組織隸屬關系,全面完成80個基層黨組織換屆工作。制定《加強全市中小學校黨建工作的實施意見》,全部落實黨組織書記、黨員校長“一肩挑”,中小學校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實現全覆蓋。
如今,旬陽縣棕溪鎮王院村黨支部、石泉縣城關鎮北街社區黨總支、市中醫醫院兒科黨支部、安康高新區高新中學黨總支、陜西安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黨委等一批全國全省優秀基層黨組織,在各領域各行業發揮著示范引領作用,不斷推動全市各領域基層黨建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真抓嚴管,鍛造綠色崛起“排頭兵”
“打鐵還需自身硬”,堅持把建設過硬的黨員干部隊伍作為關鍵,持續增強黨員隊伍活力,引導廣大黨員成為“追趕超越、綠色崛起”的“頂梁柱”和“排頭兵”。
心正則身正,心明則行篤。全市各級組織部門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扎實推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黨員干部的群眾觀點、群眾立場得到進一步強化,思想、作風、黨性得到進一步提升。出臺了《嚴格規范落實“三會一課”制度的指導意見》《全面推行主題黨日制度的指導意見》等12個制度性文件,嚴格執行“三會一課”、民主評議黨員、組織生活會等基本制度,認真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推動學習教育從“關鍵少數”向全體黨員拓展、由集中性教育向經常性教育延伸,全市黨員干部“四個自信”更加堅定,“四個意識”不斷增強。
嚴格黨員發展質量。按照“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發揮作用”的工作方針,堅持政治標準,嚴把發展黨員關,注重從產業工人、青年農民、高知識群體、非公企業、社會組織、脫貧攻堅一線發展黨員。5年來共發展黨員9452名,其中女性3153名,占33.36%;少數民族黨員76名,占0.8%;35歲以下黨員6979,占73.84%;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黨員2531名,占26.78%,黨員隊伍結構不斷改善。
創新黨員管理方式。全面推行黨員“承諾、踐諾、積分、評議”制度,實行黨員積分制管理,廣泛推行無職黨員設崗定責,14.7萬余名黨員結合自身實際做出承諾,2.4萬名機關黨員幫扶6.3萬戶貧困戶;深入開展“黨員進社區、奉獻雙崗位”活動,全市共有2萬余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開展服務。創新建立流動黨員“八個一”教育管理服務機制,5000名流動黨員納入有效管理,吸引1000余名創業有成的人員反哺家鄉。5665個黨支部全部建立“網絡黨支部”,實行線下線上互聯互動。“支部建在網上、黨員連在線上”創新做法得到了趙樂際、劉云山等中央領導同志的充分肯定。
完善黨內激勵關懷幫扶體系。堅持“七一”、春節期間走訪慰問老黨員和生活困難黨員,深化黨組織、黨員與困難黨員的結對幫扶活動,近五年來,市委先后下撥黨費208萬元慰問生活困難黨員、老黨員和老干部19544人,表彰了154個優秀基層黨組織和優秀163名共產黨員。
隨著黨員隊伍建設的不斷加強,全市先后涌現出了陳分新、張明俊、趙明翠、李德現、劉傳品、陳緒賢、郝宗剛、楊小翠、徐興堂、禹康等一大批優秀共產黨員,樹旗幟、立標桿,全市上下形成了學習先進、崇尚先進、爭當先進的濃厚氛圍,廣大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提升保障,確保黨建工作“后盾強”
創新完善基層黨建責任機制。全面推行基層黨建“三單管理”制度,逐級建立黨組織主體責任、書記第一責任、分管領導直接責任、班子成員“一崗雙責”、黨務干部具體責任的責任清單、任務清單、問題清單,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抓基層黨建責任體系。完善督查考評方式,堅持經常調研暗訪、定期督查通報、半年考核點評、年度述職評議,更多采取不打招呼、隨機抽查等方式真督實查。完善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制度,把述職延伸到各級各部門黨組(黨委)。探索建立(手機+黨支部)安康市基層黨建精準指導平臺,運用手機把全市5665個支部連在APP登錄平臺上,適時對基層黨組織抓學習、抓活動、抓落實的動態把握、工作互動和信息共享,使手機依托互聯網,成為指導督查基層黨建工作的“千里眼”和“指揮棒”。該做法在新華社《國內動態清樣》第3729期上刊載。
加大經費投入保障力度。堅持把真金白銀投向基層、排憂解難關愛基層,按標準落實基層組織辦公經費、服務群眾專項經費和村(社區)干部待遇,建立村級運轉經費和村干部報酬正常增長機制。為農村、社區、非公經濟組織、社會組織每個黨支部每年安排5000元黨建工作經費,為農村、社區、非公經濟組織、社會組織黨組織中的黨員按每人每年100元的標準,預算教育經費。在全省率先為每名村“兩委”主要負責人辦理賠付不低于40萬元的意外傷害保險,讓村黨支部有錢辦事、讓村干部安心干事,基層黨組織的活力進一步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