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實習記者 彭玉革 通訊員 劉繼瑞 王鑫) 全年未發生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農產品質量安全投訴辦結率100%、主要農產品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我市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從田間地頭管到菜籃子和餐桌,最終被農業部授予“全國農業綜合執法示范窗口單位”。
近年來,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堅持以“最嚴謹標準、最嚴格監管、最嚴厲處罰、最嚴肅問責”為要求,用執法促監管,用監管保安全。探索出了“搭建一個平臺、堵住兩個源頭、實施三大檢測、建立四大制度、開展五項活動”的“安康監管模式”。對應這種模式,源頭監管實行“一對一”,生產監管實行“標準化”,農資監管實行“備案制”,質量監管實行“追溯制”,日常監管實行“聯創制”。在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管理工作中,提出了一套基本流程“標準生產、開具證明、市場驗證、聯合巡查”,兩大核心環節“出廠堅持開證明、入市必須查證件”,三大主攻課題“合格證——誠信開具;出和入——無縫對接;建機制——聯合巡查”的合格證管理“安康模式”。
圍繞省市關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安排部署,我市實現了體系建設、投入品監管、四級聯創、質量追溯、合格證管理“五個全覆蓋”。健全市縣兩級監管、檢測和執法機構,鎮監管站全部掛靠鄉鎮農業綜合服務站。對全市所有農資經營品建立監管名錄,實行電子化動態管理。對本市轄區內生產、經營農業投入品企業的經營種類、經營方式、企業件證進行備案。加強對各級園區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及畜禽養殖大場的監管。全市聘請了219名安全監督員,實行一對一監管,全年共檢查農資經營門店1658個,查處各類問題215個,查獲各類假劣農資8216公斤。
我市把四級聯創作為日常監管的主要內容,目前白河縣通過了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認定,旬陽、嵐皋、石泉、漢濱通過了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現場驗收,待省政府認定。為進一步深化和延伸“四級聯創”,市政府授予10個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鎮和20個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園區。啟動縣區追溯分平臺和追溯終端項目建設,對主要農產品基地全面推行質量安全追溯制,建立“生產有記錄、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跟蹤、責任可追溯”的農產品全程質量追溯體系,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市縣兩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全覆蓋。截至目前,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終端達到112家,可追溯產品210個。
在農產品合格證管理工作中,按照“試點先行、典型引路、全面推行”的部署,明確市級以上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明確開具樣式,明確市場管理主體,通過宣傳培訓、生產標準、誠實開具、市場對接、聯合巡查等方法,堅持誰開具誰負責的原則。全市共開具各類合格證23.2萬份,涉及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210家,種類涵蓋蔬菜、瓜果、茶葉、絞股藍、干貨類及初加工農產品等。
我市積極創新,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上不斷有新舉措、新作為,切實維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為進一步推進農資生產經營主體合格、制度健全、經營規范、服務優良、檔案記錄完備,采取“典型引路,以點帶面”的形式,市區聯合打造了陜南首條“標準化農資示范一條街”。方便農民群眾和經營戶的同時,也切實加強了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我市農業部門給全市460萬畝土地聘請了“保潔員”,把散落在田間地頭的農藥瓶子、包裝袋、塑料袋等廢棄物全部回收,集中銷毀,凈化農業生產環境。在投入品的監管過程中,開展“經營約談制”,把所管轄的經營戶分期分批分類別地進行約談,變“管與被管“關系為朋友關系,消除對立情緒,贏得相互尊重。建立農資監管“紅黑榜”,對轄區內連續三年沒有群眾舉報,民意測評好的農資經營戶,進入紅榜管理。對有群眾舉報,民意較差的經營戶,進入黑榜管理,要求停業整頓,加強整改,直至改正為止。
緊盯農產品安全“供給側”,形成從“田間地頭”到 “菜籃子”全程可控的安康經驗和模式,得到了中省相關部門的充分肯定。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農業執法經驗,在全國農業執法總隊長聯系會上進行專題交流。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管理工作經驗,曾兩次在農業部專題會議上進行介紹。
示范園區成為安康特色現代農業發展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