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維安) 脫貧攻堅,從來不是單兵作戰。2016年初,漢濱區民營經濟助力脫貧攻堅動員大會上,區委書記王孝成強調,要“攜起手來戰貧困,同心攻堅奔小康。”民營經濟助力脫貧攻堅的戰斗正式打響。
自漢濱區民營經濟助力脫貧攻堅行動開展以來,為一改以往簡單慰問、送錢送米的“輸血”式扶貧模式,實現從“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在長效扶貧、“造血”扶貧上取得實效,漢濱區積極探索民營經濟發展新模式,引導民營經濟投身深度貧困地區精準脫貧攻堅主戰場,通過推進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吸納貧困人口就業,提升貧困人口素質,捐資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教育發展等方式參與扶貧,趟出了一條民營經濟助力脫貧攻堅的漢濱答卷。
“社區工廠”解決群眾就業難
在譚壩鎮松壩社區,走進潤恒電子組裝廠,寬敞明亮的車間內,展臺上擺滿了各式電子元器件,工人們正在忙碌地工作。
李建軍是這家社區工廠的法人代表,在外打工10多年,2016年底回家,發現社區剩余勞動力較多,便有了回家創業的念頭。2017年2月25日工廠正式投產,今年6月他又在譚壩社區建立了分廠,兩個廠共解決就業100余人,人均年增收達2萬余元。此舉不僅保障了群眾就地就業,還解決了“三留守”問題,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工廠建在家門口,上班顧家兩不誤。”貧困戶李建蘭從建廠就在電子廠上班,她對自己的工作十分滿意。因老公在外務工時受傷干不了重活,家里孩子年幼,夫妻二人只能在周邊打點零工補貼家用,如今在社區工廠上班后,一個月有近2000元的收入,大大改善了家庭境況。
近年來,漢濱區搶抓機遇,圍繞“政府引導、能人引領,以廠興社、廠社融合,基地孵化、連鎖推進”的思路,千方百計創辦社區工廠,為群眾穩定就業增收搭建平臺。對入駐企業實行配套廠房、減免三年廠房租金和水電費,給予技能培訓補貼和產業獎補等政策措施,讓企業真正能夠扎根當地生產經營,有效破解了搬遷后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實現貧困戶“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目標。
為實現由農民到工人的徹底轉變,漢濱區組織開展精準培訓工程,在摸清貧困對象年齡結構、文化程度、就業技能、就業愿望等基本情況后,圍繞用工需求和產業特色,為貧困群體量身選定培訓項目,精細開展月嫂、電子裝配工、縫紉工、維修電工等職業技能培訓,大大提高了扶貧對象就業率。培訓結束后,給合格人員頒發職業資格證書,并輸送到園區企業就業。
截至目前,漢濱區已在譚壩、大竹園、縣河、沈壩等鎮建成社區工廠31家,涉及電子、服裝、鞋業、毛絨玩具等行業,輻射全區17個鎮20個社區,吸納就業2100人,其中貧困戶560人,使社區居民成為“產業工人”,讓“小工廠”成為“大產業”。
電商扶貧打通農產品銷售渠道
漢濱區把電商產業作為重要的突破口積極探索,吸引和培養電商人才,在激活農村商品市場的同時,也讓豐富優質的農產品走出大山,實現群眾穩步增收。
位于漢濱區互聯網產業園的好又多電子商務公司,是線上線下同時擁有安康本地土特產品最多最全的本地商貿流通企業。企業充分發揮在“電商領域”的平臺優勢,與人社、技術院校、鎮辦單位等攜手創建“好又多電商創業示范基地”,積極參與鎮辦電商服務站點建設,幫扶40余返鄉青年實現自主創業。
為解決電商專業人才缺乏瓶頸,漢濱區不間斷舉行電商培訓,積極培養電商人才,擴大農村電商隊伍。該區共開展電商創業培訓9期,培訓專業電商人才385人,一大批建檔立卡貧困戶和殘疾人員通過電商培訓找到了致富路。
為做到農村商品和電商企業有效對接,漢濱區通過招商一批、培育一批、成立一批的工作思路,共發展了85戶電商企業,積極引導深入到貧困村開展產銷對接活動,并組織巴山硒谷、淘天下等43家電商企業與貧困戶簽訂購銷協議,將農特產品統一策劃、統一包裝、集中銷售。
漢濱區運用區位優勢,構建“互聯網+”的新格局,真正實現鄉村振興,F如今,已建成互聯網產業園1個、區級電商運營服務中心2個、鎮級服務站16個,村級服務點63個,通過電商平臺搭建和物流體系打造,構建了漢濱區“線下生產、農產品培育、線上銷售”三產深度融合的新型電商業態。
“百企幫萬村”啃下脫貧攻堅“硬骨頭”
整潔的街道、時尚的民居……這是安康天寶實業公司結對幫扶的茨溝鎮西溝村。“住的條件好了,周圍環境美了,我們的收入也提高了。”村民感慨。
“萬企幫萬村”行動啟動后,安康天寶實業公司成了西溝村的定點幫扶企業。該公司幫助村上建立了核桃烤煙種植合作社和生態旅游合作社,組織貧困戶發展核桃、烤煙、旅游產業。幾年來,公司累計投入50多萬元,幫助西溝村修建“柿園基地”農家旅游景點。該村在幫扶企業和包聯部門的支持下,累計投資400余萬元,改造民居49戶、建31盞太陽能路燈;建設核桃園2800畝、發展烤煙398畝、勞務輸出60余人。如今,西溝村已經變成一步一景、一戶一特色、產業明顯的脫貧樣板村。
作為深度貧困縣區的漢濱區,有貧困村231個,貧困戶38572戶116251人,占全區人口的 11.51% 。全區有規上工業企業145家,有19個基層商會, 1個行業商會,會員人數達 4500人;有非公企業4642個,個體工商戶40144戶,非公經濟實現增加值151.78億元,非公經濟占據了全區經濟總量的 52.2%,成為建設美麗富裕新漢濱的重要力量。
如何將這支力量號召起來助力脫貧攻堅,激活農村經濟,引領貧困戶永久脫貧?為了激發民營經濟的幫扶熱情,區上對積極參與扶貧開發、符合信貸條件的各類企業給予貼息信貸支持,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自主設立扶貧公益基金,用于開展扶貧幫扶工作;支持廣大企業發揮自身優勢,開展助教支醫、文化下鄉、科技推廣、創業引領、愛心捐贈、志愿服務等扶貧活動,實現帶強一批產業、帶優一批項目、帶活一批商貿、帶建一批基礎設施、帶動一批就業、帶來一批捐贈。
2016年組織45家企業承擔幫扶45個貧困村、6722戶貧困戶、20666個貧困人口的脫貧任務;2017年組織36家企業承擔幫扶36個貧困村、5986戶貧困戶,17532個貧困人口的脫貧任務;2018年對剩余150個貧困村全部安排企業對接,實現了全區231個貧困村結對幫扶工作的全覆蓋。
通過讓先富起來的民營企業與滯后的貧困村“結對子”,發展特色鄉村產業,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使全區231個貧困村在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夙愿,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