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丁關軍 賀澤德 馬艷)一場整縣摘帽的脫貧攻堅戰,讓鎮坪2018年的工作亮人眼目。
這是一段激情燃燒的特殊歲月。鎮坪廣大干部群眾以久久為功的韌勁、背水一戰的決心、抓鐵有痕的作風,在鏖戰貧困的主戰場上演繹思干、思進、思發展的新時期鎮坪創優精神和脫貧故事。
這是一份舍我其誰的特殊擔當。從縣級領導到鄉村干部,人人種好“責任田”,不脫貧不脫鉤。廣大黨員干部加壓奮進,在脫貧一線,當好標桿作好示范,用辛苦指數換來了群眾的幸福指數!
三年來,鎮坪舉全縣之力,以推進村級組織、基礎設施、產業就業、人居環境、新民風建設、干部作風“六大提升工程” 為主線、以“一村一企一產業”“我在鎮坪有塊田社會扶貧項目”“健康扶貧三快三早機制”等系列創新做法為抓手,共同匯聚形成“1+N”的“鎮坪脫貧模式”, 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脫貧“摘帽”、同奔小康的決勝之戰。
突出黨建引領,實施“村級組織提升工程”
鎮坪堅持以“自然國心黨旗紅、干部群眾心連心”的鎮坪特色黨建品牌為引領,把脫貧攻堅作為檢驗基層組織凝聚力、戰斗力的主戰場,創新開展以“六個一”為核心的村級黨組織標準化建設,累計配套2400萬元為29個村(社區)活動場所進行新建、改造、提檔,實現了所有村級陣地標準化建設全覆蓋。投入資金6380萬元,按照每村110萬元的股本資金扶持措施,在全縣所有村全部實現集體經濟組織、一村一企一產業、互助資金協會“三位一體”全覆蓋。通過“三位一體”的扶貧機制,實現了104家市場主體與3110戶貧困戶締結了穩定的利益關系,每村年均可支配收益2萬元以上,其中先導示范村年收益超過20萬元/年。同時不斷深化“支部+X+貧困戶”模式,創新實施爭創“脫貧攻堅紅旗村”“標準化建設紅旗村”“產業發展紅旗村”“美麗村莊紅旗村”的“四面紅旗”創樹活動,每季度各評選5個“紅旗村”。
還以推進“雙培雙帶”示范點建設為抓手,通過在政策、人才、培訓等方面開展致富助力和帶富助力活動,農村黨員、農村能人帶頭發展特色產業項目800多個、創辦龍頭企業20余個、成立電商平臺10余個。全面推行農村黨員“三卡”制一體化管理,對黨員參加組織生活、履行義務、服務群眾和發揮作用進行量化考核,有能力的農村黨員已與貧困戶結對子1200余對,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傳授實用技術、帶領發展產業、銷售農副產品,有力增強了群眾脫貧致富能力。
突出基礎先行,實施“基礎設施提升工程”
鎮坪以“打造全市脫貧攻堅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試點示范縣”為目標,2018年共實施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項目370個,各項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項目全部達標,“路網、電網、水網、信息網、醫聯網”已經覆蓋所有貧困群眾。
2018年實施交通項目136個,其中通村公路“油返砂”項目65個,處治特壞路段65.2公里,全縣公路總里程達到780.3公里,硬化里程622.3公里。農村公路日常養護全面納入了財政預算和年度目標考核,在全省率先推行農村公路災毀保險工作,建管并重、養運協調的管養運格局基本形成,“縣通二級路、鎮通柏油路、村通水泥路、戶通連戶路、村村通客運”目標全面實現。
全縣累計改造10KV高壓線路54.67公里、低壓線路149.18公里,安裝配電變壓器64臺,高標準完成了全縣所有行政村、所有農村居民戶的“兩個百分之百”目標。
按照“多渠道引水,一個龍頭放水”的方式,鎮坪整合涉農資金3421.62萬元用于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全縣共建成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116個,鋪設輸配管道339公里,新修蓄水池116座,全縣43個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659戶15749人飲水安全全面達標,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9.73%。
充分發揮互聯網在助推脫貧攻堅中的重要作用,累計投資近6000萬元,建成各類通訊基站227個,鋪設光纜228公里,實現了全縣所有村4G網絡全覆蓋、光纖網絡到戶、有線電視到戶。全縣已建成扶貧空間、京東館、硒有鎮坪等鎮坪特色農產品網絡展覽館, 建成鎮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7個,村級服務點32個,“硒有鎮坪”電商平臺年銷售額300萬元,帶動22個貧困村、貧困戶戶均增收1500元以上。
鎮坪還建立了市、縣、鎮、村四級緊密型醫共體,掛牌成立了市中心醫院鎮坪縣分院,市中心醫院選派19名專家醫師常駐鎮坪縣醫院坐診,常州市鐘樓區衛計系統定點幫扶5家鎮衛生院,并派駐專家醫師定期幫扶。全面完成43個脫貧村標準化衛生室建設任務。堅持對每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分級簽約落實一名免費家庭醫生。三年來,縣財政資助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加新農合資金350.26萬元,實現參合率、參保率和資助率100%,共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住院報銷2448.12萬元,報銷5600人次,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達到80%以上。全面推行住院“先診療后結算”制度,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的39名大病患者開展集中救治,對1452名慢病患者全部發放慢病癥按病種分色管理簽約服務,并將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患慢性病報銷封頂線提高20%,打通了群眾高效便捷的就醫通道。
突出兩業并重,實施“產業就業提升工程”
產業、就業是保障貧困群眾穩定脫貧、不返貧的根本,是決勝脫貧攻堅任務的重中之重。鎮坪圍繞戶戶有增收產業項目、人人有就業門路的“兩業”目標,創新推行“一村一企一產業”脫貧模式,落實“一村一企一產業”、產業到戶獎補、集體合作社建設、互助資金協會、漁業養殖、三變改革試點等六類產業項目164個資金總額8859萬元,以“支部+X+貧困戶”脫貧模式在鎮坪的深化拓展為目標,采取“兩租”、“兩單”、“兩股”三種方式,帶動引導貧困村、貧困戶參與產業建設,形成利益共同體,探索出了一條具有鎮坪特色的“一村一企一產業”脫貧模式,實現全縣產業脫貧戶長中短相結合的產業項目全覆蓋、產業扶持措施全覆蓋、產業利益帶動機制全覆蓋、產業技能技術培訓全覆蓋。在“一村一企一產業”脫貧模式的帶動下,全縣以普欣藥業、振興藥業和安德藥業為龍頭,累計發展黃連、玄參、白芨、重樓等中藥材6.65萬畝;以永康公司、江源省級園區為龍頭,聯合各規模養殖場和專業合作社的產業化示范聯合體,累計出欄豬牛羊62.32萬頭(只)、烏(土)雞123.5萬羽;以全省唯一一個縣級農科所為龍頭,生產脫毒洋芋瓶苗30萬株,原種網棚基地50畝,原種良繁基地1000畝,富硒洋芋播種面積達6.17萬畝;以鎮坪盛達魔芋加工廠為龍頭,發展林下魔芋和魔芋種源基地1.65萬畝;以欣陜公司為龍頭,組建鎮坪茶葉產業化示范聯合體,建設高山富硒標準化茶園1.7萬畝;以騰展公司為龍頭,建成烏雞專業村6個,帶動養殖大戶500戶;以津元春食品有限公司為龍頭,建成中蜂養殖基地300余處,養蜂1.7萬箱。全縣在產業扶貧領域呈現出布局合理、特色鮮明、企業帶動、群眾增收、集體經濟壯大的良好態勢。
鎮坪全面開展技能培訓、建好信息發布平臺和創業就業轉移扶持等就業服務工作,2018年有組織輸出到江蘇地區務工勞動力300余人。通過支持藥材、烤煙、茶葉種植和烏雞、中蜂、生豬養殖等一批特色產業發展,就地就近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300余人。同時重點圍繞貧困戶集中的移民搬遷安置小區,扶持建設新社區工廠9個,帶動貧困勞動力就業200余人,解決搬遷貧困勞動力的后顧之憂。并依靠園區、平鎮高速、曙河經濟帶等項目建設,加大項目建設用工對接,優先使用本縣貧困勞動力,全縣解決貧困勞動力就業近2000人。每村還開發2-3個公益性崗位,每個崗位每月補貼600元,現已針對貧困勞動力開發使用的公益性崗位441人,解決了“三無”人員、轉移困難人員實現家門口就業,讓貧困勞動者由“選擇性”就業向 “托底化”就業轉變。
突出生態宜居,實施“人居環境提升工程”
鎮坪把生態宜民作為提升脫貧質量、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堅持以“中國長壽文化之鄉”品牌為依托,以創建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和“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為抓手,大力實施“生態立縣”發展戰略,扎實開展污染防治攻堅戰,有效鞏固和提升了縣域環境質量。良好的生態環境已經成為鎮坪群眾脫貧致富的核心競爭力,綠水青山、藍天白云的良好生態環境,不僅成為了全縣大眾享有的公共產品,更成為了對外宣傳、吸引投資、提高人氣的金字招牌。
同時以安居宜居為重點,緊扣中省市易地搬遷脫貧政策落實,把生態建設與廣大群眾脫貧致富緊密結合起來,大力實施生態移民搬遷工程,把群眾從危險地段搬出來,擺脫長期以來“受災--重建--再受災--再重建”的惡性循環。目前,全縣共累計實施易地扶貧搬遷1643戶4997人,其中2016年實施968戶2781人,2017年實施403戶1291人,2018年實施272戶925人,全縣貧困戶安全住房保障率達到100%。
鎮坪致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了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目前,全縣累計發展市級林業園區9個,縣級林業園區12個,貧困戶發展林業產業741戶,直接收入333.9萬元。累計發展各類林業經營主體、大戶35個,帶動貧困戶1097戶3164人。以飛渡峽國家AAAA級景區和國家水利風景區、臘味小鎮為重點的曙河旅游經濟示范帶建設步伐加快,485戶群眾實現在飛渡峽景區務工或股份分紅,42戶群眾建成特色民居并開始獲得營業收入。全縣在貧困人口中聘用生態護林員200名,兌付工資100萬元,聘用公益性崗位護河員157名,兌付工資74萬元。生態效益補償涉及1219戶貧困戶,兌現生態補償金95.5萬元,退耕還林涉及2003戶貧困戶,兌現補償金157.5萬元。發展生態經濟已成為保障全縣貧困群眾持續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
突出扶志為本,實施“新民風建設提升工程”
鎮坪著力深耕厚植新民風建設,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補齊了貧困群眾的精神短板,以全縣43個貧困村第一書記為主力,帶領脫貧致富能手、老黨員、大學生村官巡回在鎮、村、組建立政策宣講小分隊和技術服務小分隊,通過小組會、院壩課堂、地頭討論等形式,深入開展脫貧攻堅政策宣講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進一步扭轉了部分貧困群眾“等、靠、要”思想。
著力打造一牌一墻一長廊,在縣內主干道路安裝大型宣傳牌,各村打造一塊新民風內涵墻,在集鎮設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化長廊,逐戶張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民風宣傳海報,形成隨處可見可讀的“新風教材”。深入推進“美麗鄉村·文明家園”民風建設“十個一”和十星級文明戶等各類創評活動。堅持每季度開展一次“說論亮”道德評議會,大張旗鼓褒揚善行義舉、貶斥失德失范,引導群眾形成自強自立改善生活的自覺,遵守傳統文化的自律。鎮坪的“扶志”經驗做法已在全省第二次脫貧攻堅扶貧扶志宣傳工作推進會上進行了交流發言。
突出擔當實干,實施“作風建設提升工程”
脫貧攻堅是一場硬仗,是對各級干部作風建設的一次“大考”。三年來,全縣上下持續把“用心抓落實、奮力創一流”“把忠誠融入工作、用業績構筑尊嚴”的工作理念、工作標準融入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全局,以全縣干部作風攻堅促脫貧摘帽,強力推動各項工作任務落實。實行集團式作戰,將全縣劃分“兩大戰區”,縣委書記和縣長分別牽頭負責一個戰區,每名縣級領導至少包抓1個貧困村,每名縣級領導每周至少要攻克本鎮、本村1個以上的難點問題,形成了黨政同責、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全面推行縣委常委聯鎮、縣級領導和縣級部門聯村、干部聯戶包抓的“三聯全覆蓋包抓”工作機制,明確10名縣委常委聯鎮指揮、25名縣級領導駐村幫扶,落實67個部門組建58支駐村工作隊,抽調62名第一書記與單位脫鉤駐村開展工作,安排1645名干部結對幫扶6601戶貧困戶。
創新推行脫貧攻堅工作“三單制”,即月初曬單、月中跟單、月底兌單,每周對重點工作進行梳理,清單式交辦,臺賬銷號管理。依托微信快報平臺,每天發布各鎮、各行業部門、各村“四支隊伍”及第一書記脫貧攻堅工作動態,確保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同時在脫貧攻堅領域啟動最嚴格的問責程序,對工作不力、完不成任務、拖了全縣后腿的單位、部門和鎮村,嚴格實施“一案六查”,從嚴追究包聯縣級領導、各鎮一把手、責任部門、駐村隊長、第一書記和村支書的責任。同時堅持把脫貧攻堅一線搭建成干事成事舞臺,創新出臺了《鎮坪縣脫貧攻堅鼓勵激勵辦法(試行)》,分別設置脫貧攻堅貢獻獎、優秀獎、鼓勵獎三個獎項,按全縣參加脫貧攻堅總干部數的10%、10%、5%比例予以評選,并從三個方面、五種類型分別給予干部職務晉升、精神激勵和物質獎勵。創新實施了《脫貧攻堅工作實績檔案管理制度》,每季度對參與脫貧攻堅的干部建立《干部實績檔案》和《問題痕跡檔案》。2017年以來,從脫貧攻堅一線提拔重用、交流任用干部48名,占提拔重用、交流任用干部總數的80%。僅2018年,就有13名“第一書記”、7名鎮黨委班子成員、10名包村部門領導、21名幫扶工作隊員、49名幫扶干部受到省、市、縣表彰。
通過縣級的自查自評和市級核查,對標縣退出的七項標準,全縣2018年計劃脫貧的已有2366戶5649人全面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目標,43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發生率下降為1.25%。
涉灘試水,鎮坪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攻堅中,用開拓創新的勇氣和智慧寫就精準脫貧的“1+N”鎮坪扶貧模式。走進鎮坪,一條條大道四通八達,一幢幢新居掩映在青山綠水間,一片片產業園點綴其中……廣袤農村舊貌換新顏,貧困村美麗“蝶變”,一幅全面小康的美好生活畫卷在巴山腹地徐徐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