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 趙俊民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一年工作回顧
2018年是安康發展進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圍繞加快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市,團結全市人民扎實奮斗,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重要時間節點上,實現了經濟總量過千億的歷史性跨越,邁出了追趕超越、綠色崛起的新步伐。
一是經濟總量突破千億。堅定以加快發展為第一要務,協同推進生態立市、開放興市和產業強市,經濟運行穩中快進,質量效益同步提升。全市生產總值1133.77億元,增長10.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2%;財政總收入、一般預算收入和支出分別增長21.3%、6.9%和16.1%,金融機構存貸比54.3%;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77元和9504元,分別增長8.3%和9.4%。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穩定保持全省前列,其中生產總值、規模工業增加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二產增加值、農業增加值增速和非公經濟占比7項指標位居全省第一。
二是生態產業擴量提效。突出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把做優做強生態產業放在首位,著力在資源集約、產業集群上下功夫,加快構建以園區承載為支撐、特色農業為基礎、綠色工業為主導的融合發展產業體系。全年新增市場主體3.7萬戶,其中企業7717戶;新增“新四板”掛牌企業23家。全市非公有制經濟占比達到59.3%,高于全省4.8個百分點。安康高新區、恒口示范區、瀛湖旅游區競相發展、增勢良好,安康高新區獲批建設國家創新型特色園區。19個省級縣域工業集中區新建標準化廠房65.8萬平方米,其中8個成功創建為省級示范園。891個現代農業園新增投資36.6億元,實現產值112.8億元。綠色工業快速發展,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13戶,富硒食品、包裝飲用水、裝備制造、紡織絲綢產業分別增長23.4%、33.8%、40.7%、26%。農旅融合等新業態加快呈現,“市場主體+種養基地+職業農民”模式全面拓展,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229家。第三產業健康發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全域覆蓋,全市電商交易額突破35億元?萍紕撔鹿こ倘〉贸尚,4項科技成果獲得省級獎勵,入評國家級科技型企業156戶。全域旅游穩健發展,接待人數和綜合收入分別增長20.9%和28.6%。培育“文化+”新業態示范點5個,新增規上文化企業35家,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14.1%。
三是脫貧攻堅砥礪前行。圍繞“全省一流、全國上游”目標定位,聚力深度貧困村等最難啃的“硬骨頭”,精準施策補短板,著眼長遠強基礎,以“繡花”功夫求實效。產業發展和就業扶貧取得新成果,以現代農業園區為主抓手,“三變”改革累計流轉土地135.7萬畝,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301個,帶動貧困群眾12.6萬人。全年實現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10萬人次、自主創業1134名。新培育新社區工廠215家,吸納貧困群眾就業近4千人。金融精準扶貧示范區建設扎實推進,創新推出“新社區工廠貸”“富硒茶葉貸”“保險+直接融資”等一批金融產品,“雙基聯動工作站”實現行政村全覆蓋;A設施和公共服務“補短板”力度加大,提升改造村組道路6387公里、輸配電網959公里,實施貧困村飲水安全項目596處、教育公共服務項目76個。新建村級標準化衛生室215個,貧困人口新農合與大病保險全覆蓋。完成易地扶貧搬遷4.4萬戶、農村危房改造1.6萬戶。無勞動能力貧困群眾全部納入政策兜底保障。全市18.48萬貧困人口脫貧退出,鎮坪可整縣脫貧摘帽。
四是環境保護基礎增強。初步劃定生態紅線保護面積7877.5平方公里,實施綠化造林63.3萬畝,治理水土流失852平方公里。制定出臺《安康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規劃(2018—2025)》,排查秦嶺點位7082個,整改環境問題464個。聚焦環境污染治理,實施“水氣土”環境綜合整治和10大專項行動,清理瀛湖等水域網箱養殖3.5萬口,查辦環境違法案件419件。中省環保督察“回頭看”反饋的59項問題完成整改,253件環保信訪案件全部辦結,846個環境突出問題得到妥善處置。中心城市空氣優良天數325天,比上年增加6天,環境空氣質量和地表水環境質量排名均居全省第一,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漢江出境斷面水質穩定保持國家Ⅱ類標準。
五是城鄉面貌顏值提升。以打造休閑養生“秦巴明珠”為引領,強化市縣鎮村建設規劃管控,統籌中心城市、縣城、重點鎮、新型社區和美麗鄉村建設。中心城市實施重點項目69個,完成投資28億元,新增綠化40.9萬平方米;巴山路等一批市政路網改造項目建成投用,北環線、新羅公園和東壩、西壩、金川片區棚改等項目加快推進。新安康門戶區建設高點起步,首批開工項目21個、投資126億元。城東新區完成核心區控制性詳規,收儲土地3000畝?h城、縣域副中心、重點鎮建設完成投資74.9億元,省級重點示范鎮、文化旅游名鎮超額完成年度建設任務。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市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九大工程”完成投資15.2億元,試點建設美麗宜居示范鎮村111個,創建省級美麗宜居示范村15個。扎實推進“五城聯創”,城市管理加強,文明程度提升,漢陰、寧陜成功創建為省級文明縣城,旬陽創建省級生態園林縣城通過驗收,白河、平利創建省級森林城市通過綜合評定。
六是改革開放多點突破。市領導帶隊、部門縣區聯動、市場主體參與,先后在北京、南京、哈爾濱、揚州、東莞、青島、香港等重點城市,舉辦招商引資活動20多場次。統籌經貿、文化等多領域對外開放與合作交流,“鎏金銅蠶”與開放發展論壇、樞紐經濟發展交流會、富硒產品博覽會、漢江龍舟節、半程馬拉松等重大活動反響良好。組團參加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中國東盟博覽會等國際性商貿交流活動。全年引進招商項目388個,到位資金689億元;利用外資增長128%,進出口總額增長56.4%。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創新,緊抓“放管服”改革不放松,“互聯網+政務服務”實現三級融合、一網通辦,“12345”便民服務熱線開通運行,企業、群眾辦事更加便捷。實施優化營商環境“十大行動”,在全省考核中穩居第一方陣,代表陜西接受國務院營商環境大督查取得優異成績。 “新社區工廠”“三長治河(湖)”等一批創新成果得到中省肯定,法治政府建設獲評全省示范單位。
七是民生事業全面發展。致力于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完成民生支出263.3億元,增長17%。為民惠民八大行動有力有效。新增城鎮就業2萬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4.62億元,“新社區工廠”吸納就業1.42萬人。堅持教育優先發展,189個教育重點項目完成投資5.67億元,市一小高新校區、職院附小、高新六小、江南幼兒園等建成投用,新增學位6000余個,農村義務教育學校食堂供餐全覆蓋,普惠性幼兒園占比達71.3%。37個衛生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12億元,市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市人民醫院門診綜合樓、漢濱三院等建成投用;新農合參合率99.5%,居民醫保報銷率82%,“五級醫聯體”模式榮獲國際智慧醫療創新獎,連續五屆獲評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市。啟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建成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649個,漢江大劇院、安康美術館建設和縣區“三館一院”改造提升加快推進,“文化小康行動”項目在全國展示推廣,民歌劇《鬧熱村的熱鬧事》入選全省文化精品項目和全國展演劇目、國家藝術基金扶持項目。實施體育惠民工程142個,舉辦各類體育賽事80多場次,十四屆全運會場館建設加快推進,參賽省十六屆運動會取得歷史最好成績。積極推進生態健康養老標準化,建成10個生態健康養老園區和一批居家養老示范社區。全市注冊志愿者突破10萬人。
扎實做好公安司法、安全生產、防汛抗旱、應急管理、信訪維穩等工作,治安防控體系逐步完善,“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深入開展,自然災害應對有力有效,安全生產形勢和社會大局總體穩定,公眾安全感位居全省第一。
過去一年,我們扎實推進政府自身建設。嚴格執行每月一次集中學習制度,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時跟進學習中、省和市委決策部署,推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開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專項整治,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紀委監委監督和社會監督、輿論監督,主動報告、通報重大事項,254件人大代表建議、343件政協委員提案全部辦結。嚴格遵循重大決策法定程序,359件公開承諾事項完成率達95%以上。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認真組織開展“講政治、敢擔當、改作風”專題教育,堅持從嚴治政,狠抓廉政建設,深化簡政放權,政風行風持續向好。
各位代表,2018年工作的成績與進步,是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市各條戰線共同努力的結果。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和各位代表、各位委員,向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安部隊官兵、消防救援人員和政法干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宏觀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環境復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安康不可避免會受到影響,保持穩中快進的壓力加大;支撐高質量發展的要素短缺,民營企業貸款難、融資貴,高端人才留不住,產業強市仍任重道遠;環境資源約束越來越緊,生態環境穩定向好的基礎仍不牢靠;全方位開放還有很大差距,對外大通道尚未形成,現代物流發展不充分,營商環境仍需提升;財政收入增速趨緩,民生剛性支出增加,脫貧攻堅時間緊、任務艱巨;政府工作還有不擔當、不扎實、不落實的問題,一些地方和部門抓工作重形式輕內容,有的干部不敢為不會為不想為,還存在不同程度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面對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決不回避,一定主動作為,既要善于化危為機、變壓力為動力,更需堅定“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保持抓發展的定力和韌勁。
二、今年目標任務與工作重點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安康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小康的關鍵之年。抓實做好各項工作責任重大、影響深遠。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扣“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扎實”要求,創造性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市委四屆七次全會精神,落地落細“五個堅持”和“五新戰略”,大力發展“三個經濟”,堅定踐行“發展為要、生態立市、開放興市、產業強市”,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工作,敢創一流、敢挑重任、敢為人先,擔當作為、攻堅克難、苦干實干,確保實現以高質量發展引領高速度增長,加快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市。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以上,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6%,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8%和9%。完成省定主要污染物減排和節能降耗任務。實現22.9萬貧困人口脫貧、9個貧困縣區全部摘帽。
(一)強化關鍵支撐,夯實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從現階段安康發展實際出發,把保持較快的經濟增速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保障,力促項目投資高增長,培育園區發展新動能,激活民營企業創造力,支撐經濟發展速度質量“雙領跑”。
立足穩中快進抓投資。實施2019“項目攻堅年”行動,聚焦謀劃、引進、落地、建設四大關鍵環節,切實提高項目工作質量。抓實200個市級重點項目,完成年度投資490億元。統籌推進安康機場建設和航線布局工作,確保年內首飛。開工建設西康高鐵。加快陽安鐵路復線和平鎮、安嵐、石寧高速公路建設以及漢王至洞河、石梯至張灘、安康至旬陽、旬陽至小河等干線公路改造提升。力推桐旬高速、月河快速干道、通用機場群前期工作。持續實施“四好農村路”建設,新改建整治通村組公路5662公里。支持800千伏特高壓、月河、濱江輸變電等16個電力項目加快建設,扎實推進關中至安康750千伏輸變電通道前期工作。創新項目策劃運作機制,精準把握中省政策和投資走向,圍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生態環保、社會民生等領域,高質量謀劃一批利當前、管長遠的重大項目,確保項目投資接續有力。
聚力園區做強增長極。始終把園區作為承載發展、集聚要素、壯大產業的動力引擎,加快構建園區發展為引領的核心增長極。安康國家高新區,要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主線,聚焦新安康門戶區建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打造自主創新高地和最具活力增長極;加快金融聚集區建設,支持駐安金融機構總部北遷;強化項目支撐,建成秦嶺大道和高新大道Ⅲ標段,加快推進醫療器械產業園、總部經濟與科技金融聚集區、鋰電新能源關鍵正極材料等重大產業項目建設,確保康匯智能手機、陸華智能終端、量子康養機器人、艾麗斯娜化妝品等項目建成投產,確保經濟增速持續高于全市10個百分點以上。瀛湖生態旅游區,要緊扣“湖城一體”發展目標,致力于加快創建5A景區,深化與陜文投合作,積極再招商引資,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服務水平;建成瀛湖漁港碼頭、漁文化旅游村和流水一號街區改造工程;實施蓮花島主題公園、流水生態農業采摘園、織女石景點改造提升;啟動醫養基地、航運文化體驗街區和玉興島綜合改造等項目;對標一流改進旅游服務,推動瀛湖國家級旅游服務業標準化由試點向示范轉化。恒口試驗區,要圍繞打造安康城市副中心,深化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與城鄉一體化發展;突出抓好安貝斯毛絨玩具、星和宅配物流、宏鑫建工環保建材等產業項目,加快實施恒河水庫建設、月河綜治工程和“兩館一院”等項目,輻射帶動月河、恒河片區加快發展。“飛地經濟”園區,要加大市域層面統籌發展力度,不斷增強園區間、產業間的互補性,促進差異化發展,避免同質化競爭,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獨具優勢的產業集群。旬陽省級高新區,要突出做大總量、提升質量,大力發展生物制品、新型材料、先進制造、現代物流等綠色循環產業;加快推進富硒食藥品產業園、智能(毛絨)玩具產業園、綠色植物提取循環產業園和領盛科技功能新材料產業基地等項目建設,全面對標和積極爭創一流省級高新區,為旬陽加快撤縣設市夯實基礎。
激發民營企業創造力。安康由滯后發展到追趕超越,民營企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環境復雜、困難加大的當前形勢下,更要加大支持力度、創造更好環境,推動民營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全面落實中省減稅降費政策,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繼續增資擴股財信擔保公司,適當降低財信擔保費率。切實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強化正向激勵和公平競爭,破除要素流動壁壘,暢通經濟循環渠道,形成企業、市場、金融、就業等有效循環通路,讓市場活力與社會創造力競相迸發。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模式創新和業態創新能力,加快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步伐,帶動和培育發展新的產業集群。深化銀政企合作機制,創新金融服務方式,大力支持有條件企業掛牌上市。圍繞貫徹落實促進民營經濟加快發展系列政策措施,組織開展“政企連心橋”活動,市級領導主抓產業,市直部門幫聯企業,縣區直接服務企業,市縣聯動,部門協同,精準施策,確保實效。建立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融合發展機制,強化在產業發展、項目合作、科技創新等方面的互惠互利關系,吸引民間資本更多地投向基礎設施、循環產業、城市開發、社會事業等領域,加快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發展一批外向度高、關聯性強的龍頭企業,培育一批特色鮮明、運行高效的中小微企業。全年新增市場主體3萬戶、總量突破20萬戶,確保非公經濟占比達60%以上。
強力啟動新安康門戶區建設。把規劃建設新安康門戶區作為關乎當前和長遠發展的百年大計、安康大事,聚力打造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極。統籌新經濟引領區、空港經濟區、新行政中心區、現代服務聚集區、秦巴特色產業區“五大板塊”發展定位和功能布局,按照“多規合一”要求,高質量編制新安康門戶區建設性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各類專項規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對新安康門戶區建設實行項目、用地、投資單列,配套金融、科技、人才、招商等保障措施,完善“1+X”系列支持政策。強化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生態等公共服務能力,引導各類生產生活要素和優質資源向新安康門戶區快速聚集。強力啟動一批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產業項目,建設新時代大道、新安康大道等7條骨干路網,實施高鐵站前廣場、新經濟產業用房、傅家河生態環境整治等重點項目和“智慧城市”“海綿城市”配套項目;加大開放招商工作力度,推動中央商務區、中央創新區重大產業項目落地,力促三航納米材料、柔性顯示屏、金富康智能電子、眾聯國創電器、吉速電纜制造等產業早日建成投產。
(二)擴大有效供給,構建綠色循環產業體系
深化綠色循環發展戰略,充分發揮生態比較優勢,統籌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著力擴大有效供給和高品質供給,加快構建以生態產業為支撐的綠色循環產業體系。
做優特色農業。堅定富硒特色農業發展方向,堅持以現代農業園區為集聚平臺,推動三次產業融合發展,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組織抓好富硒資源普查,發揮富硒產業研究院等科研平臺作用,扎實推進富硒產品研發、標準制定、企業培育和品牌建設,今年“硒博會”期間集中發布一批科研新成果。堅定發展生豬、茶葉、魔芋、核桃、生態漁業五大特色產業,因地制宜做優富硒糧油、蔬菜、鮮果、中藥材、蠶桑等產業。推進“豬沼園”產業聯盟標準示范區建設,穩定生豬出欄規模。加大富硒茶品牌整合力度,鞏固提升20個良種茶葉繁育圃,新建改建優質茶園11萬畝。推行魔芋標準化種植,建成全市種源基地和42個種芋繁育示范園,新增魔芋種植面積5萬畝。創建核桃地方品種繁育示范園30個,新建核桃產業基地10萬畝。狠抓生態漁業轉型升級與品牌創建,積極推廣稻田綜合種養模式,保持水產品產量3.5萬噸以上。持續推進“千村千園”工程,以培育“三產融合園區”為重點,優化生產、加工、流通產業布局,提升20個“航母園區”建設水平,培育認定市級農業園區55個。全力打造科技農業、綠色農業、品牌農業、質量農業,延伸產業鏈,提升附加值,做實鄉村振興的產業基礎。
壯大綠色工業。牢固樹立經濟強必須工業強的意識,圍繞提升綠色工業規模質量,打好招商引資、創業創新、技改擴能、項目帶動、產品促銷“組合拳”,實施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推進富硒產業提質增效,力促將安康富硒產業納入省級發展戰略。突出以裝備制造、新型材料、清潔能源、生物醫藥、紡織絲綢為重點,保持定力、持續用力,下功夫擴充總量、優化存量、提高質量。突出抓好普瑞達電梯、南水汽配、奧邦鍛造、寶通專用車、高性能復合材料、綠色裝配建材、方圓制藥、北醫大制藥和旬陽、白河水電站等重點項目,夯實綠色工業增長點。以包裝飲用水為重點,加強飲用水、茶飲料、酒類產業的深度開發,鞏固富硒飲品高速增長態勢,強化以產業協會為紐帶的合作機制,進一步提升產業規模和產品質量、包裝及營銷水平,引進和培育產業龍頭企業。挖掘安康興桑養蠶繅絲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內涵,運用現代科技、先進設備和創意設計,借助“鎏金銅蠶”的國際影響力,帶動紡織絲綢產業煥發新的活力。加大工業專項支持力度,持續做好企業幫扶工作。縣域工業集中區和300戶以上移民安置社區新建標準化廠房50萬平方米,新增規模工業企業40戶,新增投資千萬元以上入園企業50戶。
提升現代服務業。實施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圍繞促進開放招商和產業強市,壯大研發設計、節能環保、融資租賃、倉儲物流、商貿會展等生產性服務業。適應老百姓消費結構升級新需要,支持開發全生命周期的生活性服務業,提升餐飲住宿、健康醫療、運動康養、批發零售、教育培訓、家居家政、撫幼養老、文化娛樂等產業發展水平,加快萬達商業廣場、天貿城配套功能區和天一城市廣場二期等商業綜合體建設。突出“商貿+物流”“文化+旅游”“醫藥+康養”“品牌+電商”等重點領域,推動產業鏈優化重組,促進服務業內部融合,形成業態多樣、層次豐富的現代服務業體系架構。強力推進全域旅游發展,抓緊實施三年行動計劃,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升重點景區品質和管理服務水平。支持石泉、嵐皋、寧陜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縣,加快南宮山、瀛湖5A景區創建,增強中心城市旅游服務承載能力,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小鎮和示范村。擴大光纖和4G網絡深度覆蓋,積極爭取5G網絡規劃布點和IPV6規模部署,著力推動安康建信智慧治理服務平臺建設。實施重點群體增收計劃,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提高消費能力。
(三)奠基鄉村振興,堅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
堅持從我市“三農”發展的實際出發,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總抓手,把決勝脫貧攻堅作為優先任務,統籌落實“五位一體”總要求,強化規劃引領,突出產業支撐,找準結合點,打好組合拳,確保脫貧攻堅按期達標,奠定鄉村振興堅實基礎。
盡銳出戰決勝脫貧攻堅。把脫貧攻堅作為當前最大政治任務、最大民生工程和最大發展機遇,聚焦貧困縣區全部脫貧摘帽,貫徹精準方略不懈怠,實現高質量脫貧、穩定脫貧,確保脫貧攻堅工作繼續走在“全省一流、全國上游”。突出基礎設施、“兩房”建設、產業就業三大重點,對標主要任務和時間節點,補齊攻堅短板,補強工作弱項,抓牢抓實脫貧攻堅關鍵環節。統籌實施“八辦三組”重點任務攻堅,確保8月底前完成2330個交通項目、717個水利項目、51個電力項目、107個村衛生室建設和易地扶貧搬遷安置、農村危房改造“兩房”保障對象入住任務。夯實產業扶貧關鍵支撐,新建擴建農業園區210個、合作社360個、農業企業200個、工業企業50個、電商服務點10個、互助資金協會80個以上。聘用生態護林員8200人以上,組織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2.1萬人,貧困人口轉移就業4.18萬人。一人不漏地精準落實教育、健康、文化、兜底等扶貧政策。同步推進1萬戶非貧困戶不安全住房搬遷和危改工作,確保安全住房率達標。穩定和加強一線攻堅隊伍,完善國企、高校、醫院“3+X”幫扶機制,深化蘇陜扶貧協作與常州安康對口幫扶,廣泛凝聚各方面力量,完善“專項扶貧主攻、行業扶貧專攻、社會扶貧合攻”的大統籌大扶貧工作格局。突出扶貧扶志,持續深化新民風建設,全面推廣“扶志六法”,大力弘揚自立自強精神,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堅持把加快發展作為脫貧攻堅的長久之策,建立健全促進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和鞏固脫貧成果的長效機制。
扎實推進鄉村振興先導工程。堅持規劃先行,圍繞落實“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依據《城鄉規劃法》等有關法律法規,按照統籌管理和系統銜接要求,加快編制鄉村振興總體規劃、專項規劃和實施方案,推動形成城鄉融合、區域一體、多規合一的規劃體系。統籌非貧困村道路、水利、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有條件村爭創鄉村振興的標桿。實施“十百千萬”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工程,新增職業農民1000人、市級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100個、市級農業龍頭企業30個以上。組織開展農產品加工示范園創建,鞏固提升漢濱、漢陰兩個省級示范園,培育一批規模農產品加工企業。全面落實“新社區工廠”扶持政策,以100戶以上集中安置社區為重點,推動“新社區工廠”與“新社區工廠貸”全覆蓋,力促毛絨玩具文創企業總量突破300家,吸納更多群眾就地就近就業。強化政策扶持和激勵引導,吸引外出人員返鄉創業就業,促進鄉村能人大戶帶頭創業,支持專業技術人員領辦經濟實體,讓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展才華、大顯身手。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強化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建立多渠道支持鄉村振興的資金供給體系。強化科技支撐,依托“院地合作”模式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加強農產品加工利用、儲藏保鮮等關鍵技術攻關;應用先進技術、專業裝備和良種良法,切實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強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突出抓好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積極開展農村衛生廁所改造行動,加快建設美麗宜居村莊。
實施重點領域改革創新。全面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戰略,積極跟進農村改革發展新要求,切實保護和充分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以鞏固提升“三變”改革為突破口,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完成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盤活集體存量資產,完善集體經濟組織,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探索建設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平臺,健全交易、監管、收益分配制度,利用閑置房產設施和集體建設用地,通過自主開發、出租、合作等方式,增加集體和農民收入。加快農業擔保公司和農業特色產業投融資平臺建設,推進扶貧互助資金協會持續發展,鼓勵村集體領辦、創辦合作社及其他各類服務實體。鼓勵經濟實力強的農村集體采取股份合作、產業聯動、定向幫扶等多種形式,輻射帶動周邊農村共同發展。積極推動農業與加工、流通、旅游、教育、文體、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構建農業初級產品到市場終端消費的直通渠道,發展觀光休閑、農事體驗、生態餐飲等農旅融合新模式。
(四)堅持生態立市,建設綠色宜居美麗家園
深入踐行“兩山”理論,堅持以生態為立市之本,全面推進生態保護與生態修復。圍繞建設“秦巴明珠”生態旅游城市,自覺把生態文明理念貫穿城市建設管理全過程,厚植生態優勢,提升城市文明,建設美麗安康。
協同推進生態保護與環境治理。深入推進國家主體功能區、國家低碳城市試點示范建設,積極創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推動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更加相輔相成、更好相得益彰。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打好青山、藍天、碧水、凈土四場保衛戰,全天候、全市域嚴管秸稈禁燃和禁放區內煙花爆竹禁燃,決不允許漢江再出現一口養殖網箱,確保環境空氣質量和地表水環境質量保持全省前列,漢江出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全面完成省定污染物減排和節能降耗任務。堅持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相統一,聚焦中省環保督察“回頭看”反饋問題和秦嶺生態環境整治問題,高質量實施整改,按期完成銷號,同時引以為鑒、舉一反三,進一步完善生態保護與環境治理長效機制。加強生態保護紅線管控,抓好全市污染源普查。扎實推進漢江及其主要支流綜合整治,抓好安康湖等重點區域和“三沿三邊”區域綠化,建設56個鎮污水垃圾處理項目,造林綠化50萬畝,治理水土流失850平方公里。加快實施中心城市水環境PPP項目,建成江南再生水廠,開工建設中心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推動縣區水環境PPP項目落地實施。積極爭取天然氣長輸管線項目,推動“氣化安康”工程向鎮村延伸。
提升城鎮建設管理精細化水平。強化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理念,全面落實“四個更加注重”要求,堅持以中心城市為龍頭引領,抓好規劃建設管理關鍵環節,打造高品質的區域中心城市,建設有特色的小城鎮。深入實施中心城市“湖城一體、疏解老城、重心北移”戰略,統籌不同區域板塊規劃建設,完成中心城市道路系統專項規劃和東南片區、月河口長春片區、火車站北片區、關廟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完成漢江公園三期和黃溝東路、香溪路、白天鵝廣場綜合改造,加快建設北環線、長春路、西壩市政路網、漢江大劇院廣場、鷺灣中央公園和火車站廣場、重點棚戶區改造等項目,扎實推進漢江人行景觀橋建設以及漢江黃洋河大橋、316國道高新區周家溝橋、花園溝橋加寬改造。突出抓好“五城聯創”“四級同創”,堅持以創促建、以創促管,大力提升城市品質內涵和文明程度。堅持把保障公共利益、公共環境、公共秩序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公共設施、違章停車、臨時建筑、門前四包、噪音擾民、施工環境“六個嚴管”,加強城市主干道治堵保暢和背街小巷改造提升。推進漢江沿線、月河川道城鎮帶建設,提升9縣城及縣域副中心建設水平,持續抓好重點鎮、文化旅游名鎮和特色小鎮建設。
(五)壯大發展動能,以全方位開放引領改革創新
堅定以開放促改革、促創新、促發展。緊扣開放招商“第一抓手”,在提高招商質量、優化營商環境上持續用力,在重點領域改革創新上尋求突破,打造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實施全方位開放招商。提升和放大生態、區位、交通及營商環境等比較優勢,全面跟進國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漢江生態經濟帶和西部大開發戰略,敢于直面開放前沿和國際市場,著力在更高層次推動經貿合作,擴大高水平開放,壯大開放型經濟,構建新一輪大開放大發展格局。強化領導招商的關鍵作用,堅持“特色產品展銷+合作項目推介”的招商模式,全年市級組織精準招商活動12次以上。加大以商招商、顧問招商、口碑招商和吸引返鄉創業力度。圍繞構建綠色循環產業體系,致力于長鏈帶動和短鏈互補,積極探索全產業、鏈條式、集群化招商。建立“一個產業門類、一批精品項目、一組招商專班、一套考評辦法”的“四個一”工作機制,提高招商工作專業化水平和精準度、成功率。支持毛絨玩具等產品擴大外貿出口,深入研究解決物流、結算等方面問題,注重發揮鐵路在大宗貨物運輸上成本低的優勢,鞏固外貿快速增長態勢。落實招商引資考核評價和獎勵激勵措施,調動各方面參與、支持招商引資的積極性。力促全年招商到位資金760億元,利用外資4000萬美元以上。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加強宣傳引導、典型示范和專項治理,在全社會營造識商、親商、重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環境,讓“人人都是營商環境”成為廣泛共識和自覺行動。持續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進一步精簡行政審批事項,優化必要審批的辦理流程,推行并聯審批,完善“容缺后補”制度,大幅壓縮企業開辦、不動產登記、施工許可等審批時限。擴大“互聯網+政務服務”和“一網通辦”覆蓋面,提升“12345熱線”服務質量,增加“最多跑一次”和“不見面”辦理事項,做到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70%以上,申辦材料減少60%以上,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壓縮40%以上,高頻事項辦理“最多跑一次”達100項以上,切實提高服務效能和質量。堅持政府及其組成部門主要負責人招商引資“四個親自”要求,真正做到熱情接待、積極促進、支持到位、特事特議、制衡有效。實施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市級領導牽頭,部門縣區聯動,有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哪里問題突出就在哪里行動,依法依規,綜合施策,標本兼治,創造一流營商環境,增強企業發展信心。
深化科技創新工程。持續推進科技“三大創新工程”,培育科技創新示范企業10戶、科技型小巨人企業40戶和小微企業200戶。實施富硒產業共性技術等十大產業(項目)科研課題攻關,支持企業牽頭或聯合高校、科研院所承擔重大科技專項,攻克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用好科技創新基金、產業發展基金,促進科技、金融與產業融合發展。加快縣區科技示范基地、重點科研項目、科技扶貧示范、科技工作亮點“四個一工程”建設。繼續實施“百千萬”創新人才工程,統籌抓好高科技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適用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強化吸引人才人口柔性措施,新引進碩博以上高端人才120名以上。
(六)辦好民生實事,讓人民群眾生活更美好
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集中辦好一批民生實事,確保社會大局安全穩定,努力讓人民群眾有更加充分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深入貫徹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圍繞大力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加大投入完善教育基礎設施,深化改革創新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推動職業教育、高中教育、義務教育、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上水平。高質量實施教育重點項目,確保深度貧困縣區和農村學;巨k學條件達標,確保漢濱區創建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縣(區)順利通過評估驗收。實施高中發展帶動戰略,穩定高中毛入學率92%以上。提高公辦幼兒園資源利用與服務供給能力,提高普惠性幼兒園覆蓋面。推動職業教育擴能提質,職業技能培訓4萬人次。支持安康學院轉型發展,提升服務地方發展能力。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推進人事編制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優秀教師激勵獎勵機制,實施“十百千萬”教師校長培訓工程,培育和選樹一批名師、名校長(園長)。
提高全民健康保障水平。突出抓好市中醫院傳承創新工程、市中心醫院江北院區改擴建等15個衛生重點項目,加快推進國際標準醫養醫院、國際中醫醫院建設。加快縣域醫共體建設,建成市縣鎮村業務專網和分級診療信息系統,三級醫院全面接入預約掛號應用平臺。做實做細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服務人群覆蓋率達35%以上。全面落實計生獎勵扶助政策。扎實推進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和全省生態健康養老試點市建設,培育2個省級醫養結合示范基地和10個市級醫養結合示范點、10個生態健康養老示范園、10個標準化居家養老示范社區。圍繞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抓源頭,深化健康細胞示范建設,打造全民健康“微環境”。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實施110個體育惠民工程,加快安康體育館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大競技體育運動員選拔、培訓力度,積極備戰全國十四運。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高質量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加快實施古西城文化園、漢江大劇院、安康美術館等項目,新建鎮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309個。精心籌辦“鎏金銅蠶”與開放發展論壇、第19屆漢江龍舟節等活動。培育文化企業孵化器,推進“館企對接計劃”,助推文化產業加快發展。聚焦重大題材,打造文藝精品。推動實施“漢水人文生態博物館群”建設和“振興繁榮漢劇”工程,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扶持力度。推動瀛湖“三線”文化小鎮建設,打造文旅融合發展新亮點。
深入推進平安安康建設。堅持把安全穩定放在突出位置,重點做好新中國成立70周年安保維穩工作,強化社會治安和網絡安全防控,大力實施“五大警務”,縱深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和“掃黃打非”專項整治,持續深化“破小案暖民心”行動,加大對黑拐槍、盜搶騙、黃賭毒、食藥環等突出違法犯罪的打擊力度,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調聯動”機制,積極推廣“法治+德治+自治”社會治理創新模式。全面加強信訪法治化建設,堅持推行陽光信訪、責任信訪、法治信訪,嚴格落實訴訪分離制度,提高網上信訪運行效率,深入學習“楓橋經驗”,持續推進信訪“三無”縣區創建,全面提升信訪源頭治理和積案化解水平。強化安全發展理念,夯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統籌推進機制,深入開展隱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動,強化市縣鎮村及企業五級聯動監管,全力防范各類事故發生,確保安全生產形勢穩定。
精準實施“八項民生工程”。圍繞增進民生福祉、共享發展成果,今年重點實施以下工程:
基礎教育普惠工程:組織實施225個教育重點建設項目,進一步提升城鄉辦學條件。持續推進中心城區教育提升工程,全年新增學位6000個,“大班額”占比下降到11%以下,秋季開學前建成投用安康中學高新分校和江北幼兒園。加快發展學前教育,規范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管理,力促普惠性幼兒園占比達80%。
健康細胞示范工程:圍繞建設健康安康,強化源頭健康服務,完善健康細胞示范建設推進機制,深入開展健康教育“六進”活動,建成市級以上健康示范機關100個、健康社區60個、健康村莊400個、健康學校100個、健康醫院25個、健康企業80個、健康家庭5000個,提升全民健康素養。
文化安康創建工程:完善縣區文化館、圖書館、影劇院設施功能。建設村史館(社區博物館)50個、中心城區24小時自助圖書館20個。新創大型劇(節)目3部、小舞臺文藝作品50個。策劃實施全市示范性公共文化服務品牌項目10個。
城市管理提升工程:新建張嶺、黨校路、靜寧南路、黃溝路4個集貿市場,提升改造晏家坡、建民2個集貿市場。組織實施50個社區(城中村)環境提升和200處背街小巷改造整修項目。完成育才西路、中渡路街容街貌提升工程,鞏固提升金州路、大橋路、育才路等8條文明示范街區建設成果。
農村環境整治工程: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百村示范、千村推進”計劃,創建100個示范村,達到垃圾處理率、主干道硬化率90%以上標準,帶動1000個村整體推進。打造10個農村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點。
全民健身促進工程:組織辦好龍舟精英賽、半程馬拉松等群眾性、區域性體育賽事50場次以上。持續推進漢江沿岸全民健身長廊項目,完成114個貧困村體育設施建設。爭創省級全民健身示范縣1個、市級全民健身示范鎮村(社區)15個。加強體醫結合工作,發展社會體育指導員500名。
助殘濟困關愛工程:開展殘疾人技能培訓2000人次、托養服務1000人次。實施貧困殘疾人陽光增收項目1000人次、就業創業800人次、扶殘助學300人次。推進殘疾人家庭無障礙設施改造800戶,確保殘疾兒童救助制度全覆蓋。
廁所革命推進工程:加強中心城市廁所建設管理和服務,新建公廁39座,改造公廁41座;推動有條件的沿街機關單位、商業門店廁所免費開放,力促人員密集區域公廁布點半徑小于500米。規范公廁標識體系和日常維護,做到數量充足、方便易找、干凈衛生、管理有效。
三、弘揚安康創優精神,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重任千鈞惟有擔當。我們必須大力弘揚“安康創優精神”,樹高追趕超越的標桿,讓法治成為為政準則,讓奉獻成為價值追求,讓領先成為工作常態,讓優秀成為行為習慣,切實做到忠誠、干凈、擔當、責任、落實、奉獻,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努力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求真務實,為民秉政。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化宗旨意識,弘揚務實作風,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更大力度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以更好更快的發展增進民生福祉。聚焦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加大民生投入,完善公共服務,打通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堅持求真務實作風,多干順民心、合民意的實事,務求打基礎、利長遠的實績,堅決反對“四風”特別是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堅決不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和表面文章,堅決不做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和急躁冒進,努力讓安康的發展更有溫度,讓群眾的幸福更有質感。
履職盡責,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完善政府學法用法長效機制,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深入推進“七五”普法,增強全民法治意識。依法加強市場監管,完善“雙隨機一公開”機制,規范執法行為,提高執法質量,禁止簡單粗暴“一刀切”。自覺接受人大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既讓權力“進籠子”,更讓權力“曬太陽”,消除權力監督盲區。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加強與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聯系溝通,廣泛凝聚追趕超越的強大合力。
擔當實干,勤勉施政。幸福安康靠奮斗,追趕超越要擔當;低調務實不張揚,埋頭苦干謀發展。困難面前不退縮,矛盾面前不回避,重任面前不懈怠,少講做不了、多想怎么辦。始終保持創先爭優、時不我待的進取意識,始終保持拼搏向上、夙夜在公的精神狀態,始終保持勇涉險灘、搏擊潮頭的奮斗激情,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為干事者撐腰。繼續推行重點工作和民生實事公開承諾,完善責任落實、督查問效、考核激勵機制,把事關安康追趕超越的大事辦好,把事關群眾幸福生活的好事辦實。
狠抓作風,從嚴治政。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精心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扎實開展“講政治、敢擔當、改作風”專題教育,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旗幟鮮明講政治,保持斗爭精神,敢于直面經濟運行、社會穩定等方面的重大風險挑戰,確保改革發展各項事業健康前行。推進行政效能革命,打造一流政務服務,堅決反對一切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下硬茬整治“中梗阻”“慵懶散”“推拖慢”等作風問題,下大力消除“文山會海”、檢查考核名目多頻率高、痕跡管理重“痕”不重“績”、留“跡”不留“心”等頑瘴痼疾。持續加強廉政建設,嚴格執行“八項規定”,自覺履行“一崗雙責”,身體力行廉潔奉公,“零容忍”懲治腐敗,永葆為民務實清廉的公仆本色。
各位代表!新時代肩負新使命,新使命召喚新作為。安康“追趕超越、綠色崛起”邁入新的征程,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為安康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不懈奮斗,以優異成績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