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許兵
石泉縣把產業扶貧作為推進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探索出具有石泉特色的“三帶三扶三長效”產業脫貧新路徑,推動了脫貧攻堅由“輸血”向“造血”改變。
通過實施能人興業、鄉村旅游、產業園區帶動貧困戶,著力扶能人、扶企業、扶貧困戶,構建長效產業、長期就業、長遠增收。2018年,石泉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和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都位居全市循環經濟縣區第一,5389戶貧困戶落實了中長期產業,戶均產業增收2650元。截至2018年底,全縣貧困發生率降至7.3%,產業扶貧讓貧困群眾穩定增收成為全縣脫貧攻堅工作的一大亮點。
“三帶動”強引領
年還沒過完,饒峰鎮勝利村村民楊先飛就到饒峰驛站景區開始上班了。“沒想到在家門口就能就業!”楊先飛高興地說:“這得虧能人楊衛東返鄉創業建景區、建園區,帶動了我們貧困戶穩定增收!”
2015年,從饒峰鎮勝利村走出去的致富能人楊衛東回到家鄉,他依托自己的企業,深入挖掘子午棧道文化價值,圍繞歷史文化打造了饒峰驛站景區,使勝利村成為休閑度假旅游村。在旅游發展的帶動下,如今勝利村村民的年人均收入超過17000元。在楊衛東看來,旅游村不僅帶來了收入、人氣,還帶來和諧穩定。
楊先飛給筆者算了一筆賬:“以前在外面打工,每個月2000多塊錢工資,來回開銷存不上幾個錢,如今回到家鄉在景區打工,每年土地租金是2000元,年底的入股分紅是5000多元,再加上自己每個月有三四千塊錢的工資,收入翻了好幾番,2017年我家就脫貧了。”楊先飛說:“在家就業,既能照顧家庭,又能穩定增收,真可謂是兩全其美!”
石泉是國家級貧困縣,貧困程度深、脫貧任務重。廣大村民特別是貧困戶想要發展,卻沒有帶頭人,這成為制約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的嚴重短板。為破解產業扶貧發展難題,石泉縣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醞釀出臺并實施了“能人興村”戰略,鼓勵能人返鄉創業,做實做大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發展,破解農民持續增收難題,著力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石泉縣在產業扶貧中,通過深入挖掘能人在知識、技術、資金等方面的優勢,積極搭建產業發展平臺,最大限度地把各方產業要素激活起來,大力實施能人興業、鄉村旅游、產業園區帶動工程,通過土地流轉、入園務工、產業托管、訂單回購、利益分紅等方式,把龍頭企業、旅游景區、產業園區等新型經營主體有效地與貧困戶聯結在一起,形成“強帶弱,大帶小,一帶多”的產業帶動模式,對貧困戶發展產業起到了很強的示范引領作用,使貧困群眾真正融入到“三業”富民之中。
截至2018年底,全縣151個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9899戶21000人,其中31個龍頭企業帶動5097戶11215人,全縣從事旅游業人員已超過萬人,旅游景區直接帶動764戶1641人,全縣62個產業園區、110個合作社帶動8691戶19122人,貧困戶“造血”功能顯著增強。
“三扶持”促提升
“我們的豆腐坊、榨油坊、手工糖坊……還有燒烤部落、篝火晚會、民俗演出,每天都會吸引很多游客來體驗和游玩!”石泉縣庖湯會和春節期間,創業能人陳國盛和他的團隊每天都在中壩作坊小鎮忙碌著。“看到游客玩得高興,村民還能賺錢致富,政府的扶持、我和公司的努力也算是值了!”陳國盛欣慰地說。
據陳國勝介紹,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他回到家鄉創建中壩作坊小鎮,目前二期玫瑰莊園共享農莊項目也已啟動,今年將建設房車營位60個、人工智能移動房屋10棟,購置旅居房車10輛,種植玫瑰、月季等花卉景觀20畝,配套建設娛樂、健身等附屬設施,將吸引更多的游客來游玩,同時也會帶動更多貧困戶實現就業增收。
為加快產業脫貧步伐,石泉縣對能人帶動貧困戶脫貧成效好的,達到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標準的,通過整合項目資金給予100萬元的一次性扶持;達到示范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產業大戶標準的,分別給予3萬元、2萬元、0.5萬元的一次性獎補。2018年累計兌付“能人興業”獎補資金180萬元,引導能人創辦 56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領辦88個示范化農業合作社,興辦 162 個家庭農場,擇優選拔114名能人進入村級班子,推薦選舉52名能人擔任縣鎮兩級“兩代一委”,讓能人在脫貧攻堅一線發揮了很好的“頭雁”效應。
為充分激發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的活力,石泉縣對龍頭企業(含旅游景區)采取“企業+合作社+貧困戶”模式發展訂單收購,按產品回收總金額的8%予以獎補;對農業園區、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貧困戶簽訂訂單種養合同,并組織生產的按實際產品回收總金額的10%予以獎補,2018年共為40家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兌付獎補資金300余萬元。一大批與貧困戶聯系緊密、扶貧積極性高的龍頭企業、產業園區、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能人大戶得以鞏固提升。
同時從制度設計上,堅持“大搞大補,小搞小補,不搞不補,獎增量不獎存量”的原則,通過資金扶持、技術幫扶、產業獎補等措施扶持貧困戶發展產業,對自主發展產業的貧困戶每年戶均不超過2萬元的直補獎勵,2018年共兌現產業到戶直補資金1533萬元,累積帶動6700余戶貧困戶發展產業,有效地扭轉了貧困戶“靠在墻邊嗮太陽,伸著雙手要小康”的等靠要思想,大大激發了貧困戶發展產業的積極性,增強了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三長效”防返貧
石泉堅持用系統性、創造性思維持續抓好產業發展,通過精準實施產業扶貧到戶到人,把構建長效產業、長期就業、長效增收作為長效脫貧和防止返貧的有力保障。
石泉專門成立了產業脫貧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縣抓部署謀劃、鎮抓組織推進、村抓具體實施”三級指揮體系,落實了一村派駐一支過硬工作隊、一村捆綁一批精準扶持資金、一戶落實一名干部包抓幫扶、一戶量身定做一套精準脫貧措施、一套嚴格剛性的考核獎懲辦法、一鎮一個督考組常年跟蹤問效的“六個一”工作保障機制,進一步強化力量、整合資源、強化督辦、嚴格考核,統籌推進產業扶貧,努力實現產業扶貧項目對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全覆蓋。
結合縣域實際,制定出臺了《石泉縣產業精準脫貧三年行動方案》,分年度落實好產業精準脫貧任務,注重產業發展長短結合、優勢互補,基本形成了“全域旅游抓龍頭,北桑南茶川道菜,特色種養保增收”的產業總體布局。大力整合扶貧資金,支持扶貧產業發展,2018年全縣整合各類涉農資金28796萬元,其中用于產業21569萬元,占整合資金的74.9%。累計投放小額信貸資金2.32億元、建立村級互助資金協會84個,切實為產業脫貧提供強大的資金保障。
對有產業發展能力的貧困戶,逐戶規劃建立長短結合的特色種養項目臺賬,統一組織種苗(源)調運,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生產管理,統一簽訂2年以上的訂單種養合同,著力構建“中長線產業、技術服務、主體帶動、訂單回收”四個全覆蓋,確保每戶貧困戶有1至2項穩定增收產業、掌握1至2項實用技術,有1至2人穩定就業增收,做到貧困村特色產業全覆蓋,貧困戶中長線產業全覆蓋。
建立健全產業布局、生產技術、農業保險、發展資金、市場銷售等產業風險防控機制。建成縣鎮村三級電子商務平臺,實現縣鎮村電子商務、快遞服務全覆蓋,借助京東、天貓、淘寶等網銷平臺銷售農副產品20余種、銷售金額達8480萬元,直接扶持帶動貧困戶3746戶,實現了本地優質農產品線上線下同步銷售,拓展了產品銷路,有效帶動了貧困戶增收。
針對整縣脫貧摘帽目標,石泉縣還精準實施了脫貧攻堅“1135”穩定增收工程,即通過開發1000個左右村內“居家就業”公益性崗位、1000個左右縣內“穩定用工”崗位、組織實現3000個左右縣外“穩定務工”崗位、組織5000戶左右貧困戶發展特色訂單種養產業。建立了“創業孵化基地、返鄉創業示范園、就業扶貧基地、新社區工廠”四個創業就業平臺,著力推進大眾創業和城鄉勞動力穩定就業,全縣累計注冊企業2129戶、個體工商戶10711個、農民專業合作社296戶,穩定帶動就業近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