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記者 潘潤生 實習生 叢雪婷)我國已步入人口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這支消費大軍,讓無數商家垂涎欲滴。在各種老年產品開發中,有一部分商家卻沒有走正道,他們利用老人肌體漸衰恐懼死亡、子女忙于生計對老人缺乏關愛這一矛盾,大打“親情牌”,以免費、贈送、體驗等各種噱頭博得老年人的信任,從而不經意間掏空了老人的錢袋子。更可怕的是這些保健品經營靈活,高利潤、低風險,且具有迷惑性、隱蔽性、流動性大等特點,也給執法部門管理、取證、打擊帶來難度。老年用品到底有何“秘密”?近日,記者進行了探訪!
老年人對所謂的理療儀愛不釋手
安康城區老年體驗購物火爆
“我是一普通市民,現有一事相求,靜寧路菜市場內開有一家治療機免費體驗場所,據說可以治療神經衰弱、失眠、便秘、慢性疲勞綜合癥、高血壓、糖尿病。每天聚集幾百位老年人免費體驗,中途進行該公司的產品宣傳,價格在一萬元左右……”
這是一位讀者給本刊發來的一封反映信節選。同時,記者在安康幾大論壇網站上,也看到了類似的反映。有網友質疑:該治療機真的就值一萬元嗎?如果效果好,就應加大宣傳,讓更多的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受益,如果是虛吹、神吹,就應該早日取締,以免更多的老年人上當受騙。張嶺一位老人也反映:他在張嶺公園附近一輛小貨車上花了800多元買了一臺按摩器,回家用了不到一個星期就壞了,去找他們時,小貨車已經不見了……
接著,記者對信中提到的治療機體驗場所進行了實地走訪。該經營點設在安康城區靜寧路一巷內民房里,從外面看頗具規模,門口有導診臺,側屋放滿了塑料椅子像是一個宣講場所?匆娪腥俗呓,就有兩名穿統一制服的中年人立即來到了門口迎接。走進,房子里擺著很多機械,幾位老人正在體驗,見有人進來,就問給誰買等等問題。
隨后,記者又來到世紀新村外的一類似專賣店,當日下著雨,但這家專賣店里依然坐著兩位老人在體驗所謂的按摩儀,見有年輕人進入,一位40歲左右的工作人員立即詢問來意。當得知記者是想給母親買一臺時,正在按摩的兩位老人立即說,這機子效果好,你媽是不是姓陳,她老早就想買一臺了……工作人員立即說,7980元一臺的治療儀能治療、能預防各種中老年疾病。繼續往進走,看見里屋放著兩臺大型的治療床,一位老人正躺在上面?匆娪浾吲恼,工作人員立即轉變了態度:“你有什么就明說,拍什么?你拍什么我們也不怕!”
經調查,這些體驗店專盯老年人錢袋子,除了各種醫療器械外,還有很多賣保健品的商家,他們打著各種新名詞和噱頭,多數在背街小巷宣傳能治各種慢性疾病,讓很多老年人花數千數萬元買回大包小包的“保健品”、“治療儀”。不僅在上述地區,在興安菜市場、駱家莊以及江北的偏僻街巷也有多家免費健康體驗中心,可見老年體驗購物的火爆。
對老年用品,老人們既“愛”又“怕” 吳定國 攝
兒女缺位讓老人“錯愛”銷售員
“我家老人明明知道賣保健品的是騙子,卻心甘情愿上當受騙。”提及針對老年人的保健品,市民王先生很氣憤。據王先生介紹,他在外做生意,老人一個人在家很寂寞,曾遇到一位熱心的銷售員,給他小禮品,還很親熱地把他叫叔,后來,讓他父親花幾千塊錢買保健品,他知道后說保健品不是藥品,是騙人的,要報案,但老人知道后堅決制止說:“我了解了,好多國家退休領導都在喝這種產品呢,我哪怕上當,我愿意,你們不要管了!”最終王先生只能無奈地放棄報警。
無獨有偶,李爺爺是個80多歲老人,在體驗保健床時,熱心的銷售員在得知李爺爺的老伴已去世多年后,立馬對老人進行安慰:“李爺爺您別傷心,我們這兒最不缺這種好看性格又好的老太太啦,您老要是愿意,常來這里坐坐,我給您介紹一個,怎么樣?”李爺爺聽了心里很是高興,于是買了許多高額的保健產品。
記者的父母也曾“上鉤”。一次,父母拿著一雙明顯做工粗劣的按摩拖鞋說有很多神奇的療效,998元一雙,非要一人買一雙,而且無論怎樣勸說都不奏效。最后老人說:“錢是我賺的,我想咋花就咋花。”無奈下,記者同意先買一雙試試,最終這雙千元拖鞋穿了不到一個月就壞掉了……
為什么老人成了破財吃虧、受騙上當的主體呢?采訪中,有市民認為:步入老年后,人的心智水平有所弱化,對事物的判斷力和自我保護能力逐步下降,缺乏識別騙局的能力。加之個別老人“貪小便宜”以及“希望被重視”等心理,會出現固執地瞞著家人、自作主張不計后果進行消費的情況。
也有市民認為:被騙老年人大多未與子女共同居住,有的還是喪偶后獨居,缺乏家庭關心照料。同時,在社會中,老年人沒有可以信賴的排解情緒的場所;在家中,由于中國人內斂迂回的情感表達方式,加之傳統文化中長者一向以淡泊、睿智、悠然的態度示人,導致老年人及其子女都會覺得,將自己內心孤獨、多愁善感和焦慮等心態向子女袒露,是一種沒有尊嚴的表現。騙子正是利用老年人的這種心態,和他們進行更加舒服自在的交流,讓他們感受到了被傾聽的尊嚴,伺機行騙也就變得更加容易。同時,相關部門針對老年人的防騙宣傳工作較薄弱,老年人的投資理財渠道匱乏,看病就醫和養生保健問題缺少科學指導,輕信所謂特效藥、神藥、進口藥。
老年用品監管急需法律保障
安康城區老年用品的火爆,從一個側面說明,人口的老齡化也正在“逼”進安康。一些商家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將保健品當做藥品賣,廉價的電子產品當做高價的“稀缺貨”,用打“親情牌”的方式,巧妙地賣給了老人。殊不知,這些老年產品因專業化程度不高、質量良莠不齊等,常常讓老年人“投訴無門”。
那么,如何監管老年用品市場呢?記者聯系了工商管理部門,據有關負責人介紹:靜寧路的那家頗具規模的保健品體驗場所,其實早已被市民通過市長信箱舉報,執法人員也已先后3次對其進行檢查。原來,這家店辦理了營業手續,而市民在信中聲稱的鼓動、宣傳、推銷昂貴治療機的情況,也因難以取證使執法部門無法處理。同時,針對保健品,2009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51條規定:對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實行嚴格監管。有關監管部門應當依法履職承擔責任。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規定。然而,新的《保健食品監督管理條例》始終未出臺,導致作為監管部門無法為經營者發放許可證的職能。由于保健食品監督管理辦法尚未出臺,導致對無證保健品經營者缺乏必要罰則。通過講座方式,虛假宣傳售賣保健品,如果老年人不能提供現場視頻、宣傳單、發票等,執法部門也難以取證處罰。
盡管管理部門針對老年用品的監管存在很多困難,但是工作人員還是給出了一些應對辦法:通過報紙、電視、廣播電臺、網絡等媒介進行廣泛宣傳,提醒老年消費者不要輕信推銷人員的花言巧語,不要貪圖“義診”、免費“講座”、免費“治療”、免費“禮品”等,以免掉入消費陷阱;要認清保健品不等同于藥品,不具有治療作用,不要盲目相信保健品廣告的宣傳效果;在參加各類保健知識講座時,不可輕信經銷商夸大宣傳保健品療效;購買保健品最好到直銷店或信譽較好、證照齊全、有固定經營場所的銷售店購買。
相關鏈接:
為什么老年人總是沉迷保健品無法自拔?記者通過業內人士和網上有關保險品的銷售,了解了一些“保健品推銷套路”,或許能幫助老年人“擦亮眼睛”。
在老年用品銷售中,銷售者一是夸大其詞,哪怕是里面只放了1克海參,也可以把所有海參的功效都加上;二是“臉皮厚銷售”,看到老年人走過來,叫叔叔阿姨都顯得生分,直接叫爸,媽!只要錢給得足,跪下來都可以;三是為了讓保健品顯得正規,名字起成XXX中心,名字取的跟國家開的一樣;四是針對空巢老人,沒事就打電話讓老人過來聊天做游戲,送點小禮物,突破老人們的心理防線;五是如果光送點小禮物還不夠, “醫生”上場了——免費體檢。心、肝、脾、肺、腎,總有一個能查出問題。這時候,給你推薦的就不是銷售員了,而變成了“醫生”;六是送免費旅游,帶老人參觀所謂工廠,還請專家過來開大會,吃住都是別人出的錢,目的就在于,讓這些老年人遠離兒女,可以更徹底的洗腦;七是在老人里面插一兩個老年人“內鬼”,什么保健被、紅外線枕頭、按摩床、電離子飲水機……讓老年人“現身說法”講給老年人;八是目的達到后,如果家屬們報警,最后都變成了孩子不讓買,老人哭著喊著要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