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郭倩
這個春節,除了拜親訪友、熱鬧出游,恐怕難以忽視的還有電影院里天天滿座的人氣爆棚。人們或三倆作伴,或家庭式組團,捧著爆米花桶,全都評說著觀影感受。雖說近年來電影院成了新春新寵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兒,但今年賀歲檔大餐備足了料,可謂老少皆宜,對時空、環境、自然力與科技,以及生存或是生活等等話題的探討,乃至對回憶和懷舊的販售,都戳中文化熱點,對話題認知的期待和參與度引得人們樂意為此買單,電影院里過大年的熱度再攀升,也讓消費文化大餐成為安康新年俗。
趁著春節假正酣,記者走訪了市內多家電影院發現,大小影院基本都是午飯過后便直接開始了消費高峰,持續到晚飯以后七八點鐘,更是人氣爆棚。賀歲檔在各個影院基本都上映6至8部,排片場次根據影廳數量各有不同,大的影院全天排片約40余場。盡管如此,影院工作人員還是反映幾乎場場爆滿的高熱度現象。大年初一、初二賣座率空前,中小影院觀影人次在這兩天可超過2000,其他時間也在1600—1800,而大影院則日均可達6000,這些數字都是平時的倍增數。
移動支付的快捷和網絡售票渠道的便利確實解放了很大部分票務上的勞動力,但影院的工作人員卻一點也沒閑著。“場次排的都很滿,檢票都不夠忙,還別說要制作飲品小食了,晚飯以后到處都排長隊,還得一個人專門負責爆爆米花,否則就跟不上需求啦。”一位影院前臺的工作人員簡單幾句便匆匆離開,并顧不上跟記者多聊。其中一家大影院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過年期間大概只有30%的現場購票,剩余都是來自網絡,但我們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售后服務和環境打造及觀影體驗提升上。”
記者從影院內部人員那里了解到,小影院年頭里一日的賣票額也可以達20多萬。即使是影院內部的人,也在感概一家電影院給安康人帶來的變化。“這個電影院開業至今,春節就從沒有冷清過,來這兒過年的人越來越多。”工作人員打趣道。
初五,劉先生一家三口已是春節第二次來到電影院了,“我們上次看了自己想看的,這次也想陪著孩子看個她想看的,大過年的,一家人總要整整齊齊的才好。”李女士挽著一位年長阿姨的手說:“我在外地,難得回來一趟,我媽也不想跑遠,家附近消閑消閑挺好,搞笑的片兒就適合我倆。”阿姨在一旁也樂得開花。大學還沒畢業的李同學告訴記者,“趁著寒假要把賀歲片掃蕩了才好,回學校同學們之間該比賽寫影評了呢。”
無論是社交需求還是娛樂需要,不得不承認的是,安康人的消費習慣正在悄然地發生著變化。相繼建起的更大更新的電影院就是最好的例證。消費結構改變的背后,我們看到的是安康人在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現代生活中,對娛樂性消費以及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內在需求。無論是享受電影院提供的舒適優雅的環境、震撼的視聽效果、更豐富的優質影片,還是陪伴家人、約會朋友,拉近感情的社交活動,電影消費都在安康人心中占據了一定的地位。即使是傳統意義上的春節,也在悄然發生變化,人們不僅觀影,還要品評、交流甚至掀起各種影評熱潮文化碰撞。下了老傳統的牌桌,走進“新年俗”的影院,豐富精神文化過大年不失為一種接地氣的高雅。
過去安康文化消費不足,影院消費市場也是近兩年才逐步走向發展興旺。如今,包括電影、旅游等文化消費比例的上升,是未來安康經濟文化建設發展的良好契機。文化消費在帶給市民豐富的文化大餐的同時,隨之而來的還有可觀的經濟效益。在大背景下我們看到,走以民生為本的循環發展之路,建設美麗富裕新安康,與其說用一個產業來提升安康人的生活,不如說以我們極大豐富的消費需求和消費觀念的轉變來帶動產業的開發和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