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 牟慶紅 通訊員 杜全福)“民以食為天,食以水為先”,水利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近年來,平利縣水利局堅持“精準扶貧 水利先行”的理念,破解老百姓安全飲水難題,以建設“五美平利”和鄉村振興為抓手,在提升人居環境中實施水源地保護,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發展優勢和特色產業。截至目前,平利縣已實現農村安全飲水的全覆蓋,通過水利項目改善示范園區的灌溉設施,助力生態農業產業發展,為全縣脫貧攻堅戰役勝利打下堅實的基礎。
找致貧原因 開治貧良方
位于陜、鄂、渝三省交界處的平利縣是中國秦巴山連片特困地區,縣水利局定點幫扶的金沙河村,屬于的三山夾兩溝地貌,是典型的“兩差三無”(基礎設施差、產業基礎差、無主導產業、無能人大戶、無集體經濟)深度貧困村之一,貧困發生率高達80%以上,同時也是平利縣水源保護重點區。如何解決水源環境保護又要實現產業脫貧致富這個難題?2015年縣水利局聯村幫扶以來,開出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因地制宜發展綠色生態產業,壯大集體經濟,培育專業技術人員,激發內生動力促進就業,以實現整村脫貧摘帽的治貧良方。
脫貧戶尹維山說:“四年前,我一直在外面打工,沒有技術,收入根本沒保障,自從縣水利局定點幫扶我以來,引導我栽種茶園4.5畝,送餐具設備、協助開辦農家樂,現在一年的收入有6萬多元。”
建六項工程 改人居環境
縣水利局在幫扶的過程中,通過找項目、跑資金,累計投資860余萬元,實現金沙河村人畜安全飲水全覆蓋。先后實施通村水泥路建設工程、環境綜合整治改造工程、縣城供水圍欄工程、污水處理站工程、小流域清潔工程、“水源濕地保護”項目工程,鋪設排污管網7.8公里、建設污水處理站2座,改造圈廁98戶,配置垃圾車,做到垃圾清運集中處理,美化完善六大院落,改造農戶花壇,達到房前屋后庭院化、村落民居整潔化,修建水源保護區濕地公園,完成茶園內栽綠化植500畝,行道樹栽植8700株,以生態農業觀光、民宿旅游發展與一體,著力改善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提升群眾的幸福感。
以產業引領 促脫貧增收
平利縣水利局按照產業“長中短”協同發展,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實現產業發展促增收、技能培訓促增收、壯大集體經濟促增收。在幫扶期間,建成無性系高效茶園600畝,直播茶園200畝,管理改造老劣茶園200畝。完善茶園噴灌設施管網鋪設3公里,覆蓋噴灌茶園300畝。同時跟進發展山林經濟園1000畝,林下種植中藥材、百合、魔芋等1000畝,基本達到“人均三畝園”目標,集體經濟從無到有,協調成立金沙河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對接松坪茶業、友誼魔芋、旭日種植三家專業合作社,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健全股份合作、分紅和運作管理機制,實現市場主體發展、貧困戶增收、集體經濟壯大的“三贏”目標。通過以代種養、提供就業崗位、培訓掌握一項產業發展技能等方式,達到了市場經營主體幫帶貧困戶全覆蓋,實現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切實保證農戶后續穩定增收。
平利縣水利局駐進沙河村第一書記王青山告訴記者:“局里幫扶金沙河村以來,局機關19名干部幫扶金沙河村貧困戶117戶,以結對幫扶和長期駐村幫扶協調共進,精心謀劃、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對派駐的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我們從資格、能力、素質嚴格把關,層層審核遴選,做到優中選精。這樣我們既能做好扶貧工作,又能在幫扶過程中發揮水利部門的行業優勢,落實幫扶責任。”
采訪中,平利縣水利局局長周家鵬說:“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決勝年,我們應該以水利人的責任和擔當,轟足“油門”,加速脫貧“摘帽”,圍繞水利脫貧攻堅年度目標任務,倒排工期,順排工序,對標補短,加快進度,確保早日實現脫貧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