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孫妙鴻 陳楚珺
已經70多歲的石老漢,這幾年反而忙了起來。
石老漢全名叫石業登,是漢陰縣蒲溪鎮原響洞河村人,2018年9月搬遷到溪畔社區豪庭小區。“我原來在村上是組長,有群眾工作的經驗,到新社區后就成為了一名調解員。”石業登說,也正是因為這份工作,面對近年來社區的變化自己也更有成就感。
因為是公認的明事理,有德行,石老漢的調解工作越做越好,名氣也越來越大,直至今年,社區成立了“石老漢調解室”,將其作為品牌打造。在蒲溪矛盾調解工作中,石業登這樣的基層調解員每個社區都有,類似的創新探索隨處可見,如今的蒲溪,群眾訴求有處說,想法有人聽,難處有人幫,糾紛有人調。
群眾訴求有處說
石業登還有另外的身份——社區的一名中心戶長,同時也是一名“網格長”。
在社區,群眾不僅可以通過中心戶長向村委會反映訴求,還可以通過人大代表和黨員反映訴求,居民門上的聯系卡更是讓責任落實到人,“三線式聯系”所帶來的網格化管理和精細化服務,讓群眾訴求有處說。
前段時間,社區的李仁梅騎電動車誤傷了小街村一位村民,造成對方腿部軟組織嚴重挫傷。但李仁梅和老伴兒年歲已高,家里條件困難,根本無力賠付。李仁梅第一時間想到了社區的“石老漢”。石業登耐心詢問事情原委,李仁梅便將一肚子的悔恨和害怕道了出來。思忖再三,石業登最終帶著李仁梅主動來到對方的家中賠禮道歉。在了解到李仁梅家中的情況后,對方被李仁梅和石業登的誠懇態度所打動,表示諒解,最終收下了李仁梅帶來的200元“營養費。”
“還有社區的一些小矛盾,當場發現,就當場化解。話明氣散最重要。”說起自己的調解心得,石業登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要讓鄉親們的煩心事兒有處說,說了立馬有人解決。
“兩說一商”議事機制,就保證了這一點。蒲溪鎮矛盾糾紛調解中心在按流程開展工作過程中,創新推行首先干部說,針對群眾的訴求和需求,干部對來訪群眾宣講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其次群眾說,建立說事室,不是標新立異,而是和群眾在一個溫馨和諧平等的氛圍下,讓群眾敞開心懷、訴說心聲。最后大事要事民主協商,對重大的疑難糾紛,采取民主協商的議事方法,根據需要組織評議會等,邀請村“兩委”成員、“三線”人員、群眾代表、鄉賢代表和經濟組織、社會組織代表、家族能人共同參與。
為了最大限度激發機制活力,蒲溪抽調專兼職調解員,保證隊伍相對穩定。制定了調解員管理考核辦法,對在工作中突出的調解員予以獎勵,召開表彰大會,分享調解的成功案例,使調解員增加獲得感。用好“一案一補”,對能享受補貼的案件及時審核并將資金兌付到調解員,2020年,該鎮共兌付獎補資金23600元。
確保“說了不白說”
讓群眾訴求有處說,更要通過強化服務流程,實現運行規范化,確保群眾說了不白說。
“調解陳詩余和王翠榮的矛盾時,我們前前后后跑了十來次,從梳理案件到組織調解,再到按時回訪,真正做到了案結事了。”在小街村村委會,支部副書記曹鵬對前段時間的一起案例印象尤深,既是因為調解過程的艱辛,也因為規范化的服務流程確實保證了調解成效。
“王榮翠去陳詩余家油坊榨油,不慎在返程途中從陳詩余的三輪貨車上摔落。雙方就賠償事宜無法達成一致,最終找到了我們。通過我們全面梳理案件,確定了陳詩余有一定責任,但也是考慮王榮翠年紀大了,好心送她回家,并無主觀過錯。”在審核登記后,曹鵬和同事們制定了調解方案,一面動員陳詩余的愛人去醫院照顧王榮翠,一面打電話給王榮翠的子女說明情況,發動其子女對王榮翠進行勸慰。
最終,兩家人達成了賠償協議,再回訪時,兩家人也盡是感謝的話語。
在蒲溪鎮矛盾糾紛調解中心,規范化服務流程對調解時效的保證則體現得更加明顯。
在寬敞明亮的蒲溪鎮矛盾糾紛調解中心接待大廳,一進門就有工作人員上前詢問,根據訴求性質將來訪人員分流引導至群眾說事室、關愛工作室、心理咨詢室等功能室。工作人員全面梳理案件,從來信來訪來電、到村入戶摸排、12345熱線、321民情在線、網上信訪系統、網格員在綜治APP上報等線索中梳理出矛盾糾紛。對梳理出的矛盾糾紛及時完整登記后按糾紛類別和發生地精準指派,執行“中心吹哨、站所報到”的機制,按照婚姻家庭類、人身損害賠償類、鄰里糾紛等類別分別指派專人牽頭負責調解。
通過制定調解方案,對能當場調解的當場調解,對復雜糾紛提前制定調解方案。如有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邀請村“兩委”成員、三線人員、家族長輩、鄉賢能人等參與調解。在調節過程中,通過對雙方當事人普法、心理疏導等,依法依理依情調解,制作好調解協議書,完善好調解檔案,對暫時化解不成功的進一步了解糾紛經過,雙方有二次調解意愿的組織二次調解,沒有二次調解意愿的引導至訴訟渠道,符合法律援助的積極提供法律援助。在調解結束后,還要對當事人的履行協議情況、事后相處情況進行回訪,確保案結事了。
通過建立接待引導、審核登記、精準指派、分流辦理、督察督辦、穩控回訪制度,矛盾糾紛調解中心實現了矛盾糾紛多元化導入、一體受理、聯動調處。整個流程以百姓發生糾紛開始、至百姓滿意結束,做到多維度、智能化閉環運轉,實現了調解實效化。
把最大的方便留給群眾
“有事兒您說話”,這是蒲溪鎮公星村的群眾說事室里最顯眼的一句標語。在公星村黨支部副書記李杰看來,這簡單的一句話包含了眾多要求,總的來說就是要把矛盾調解工作細化,把最大的方便留給群眾。
11月9日,蒲溪鎮舉行“一村一法律顧問”簽約儀式,簽約儀式后,法律顧問在公星村進行了法治講座。據悉,一年內法律顧問將為蒲溪鎮各村(社區)的經濟發展和民主管理提供法律咨詢,并參與處理法律案件、調處各類糾紛,做好普法宣傳等工作,實實在在地為村級組織及村民解決法律問題,使矛盾在村中化解,讓群眾少跑路,信息多跑路。
近年來,漢陰縣蒲溪鎮不斷探索新形勢下矛盾糾紛化解的新路子,搭建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平臺,健全多元化解決矛盾糾紛的工作格局。
年初,蒲溪鎮進一步推進綜治中心實體化運行,依托綜治中心建設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對原有的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及婚姻家庭等專業性調解組織進行整合,組織本轄區內的公安干警、司法干警和聯片的法官、檢察官、律師入駐鎮矛盾糾紛調解中心。各村(社區)均建成標準化調解中心,結合村“兩委”換屆,選優配齊調解員。截至目前,該鎮調解中心共有專業性調解人員7人,兼職調解人員14人,各村(社區)分別有3至5名調解員,均具有豐富的法律知識和調解經驗,為做好調解工作打下堅實的人力基礎,確保了多方參與、上下聯動、協同處理,實現了鎮村調解中心工作一體化,使矛盾糾紛“最多跑一地,最多跑一次”。
蒲溪鎮矛盾糾紛調解中心通過強化四項措施,運用“兩說一商”議事機制,集民意、凝民智、聚民力、解民憂,成為踐行“楓橋經驗”的具體實踐。截至目前,2021年該鎮村中心共排查化解矛盾糾紛124起,其中重大矛盾糾紛14起,成功率98%,切實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群眾對矛盾糾紛調解工作滿意度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