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世虎
初夏時節,雨后的柳林村蔥蔥郁郁,生機盎然。沿河川道,300畝的稻谷種植示范基地里,一片忙碌。不僅村民們正搶抓農時,忙著插秧,就連中國聯通安康分公司的駐村工作隊、神河鎮的鎮村干部也都來給幫忙。
柳林村的周禮娟夫婦兩人也在自家稻田里忙著,但周禮娟會時不時地拿出手機看看。“杰杰,就在院子里玩兒,別跑遠了。”周禮娟打開手機上“數字鄉村”應用里的監控,看到小兒子黃紀杰正在自家院子玩耍。
“媽,你啥時候回來?”黃紀杰抬頭望著院子墻上的攝像頭,清脆地應聲。“我一會就回來了,你把作業快寫完。”周禮娟把手機揣進口袋,安心地把剩下的秧苗插完。
“以前走哪都要帶上孩子,現在可以安心地放在家里,房前屋后隨時都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很安全很踏實。”周禮娟說,自從家里安裝“數字鄉村”平臺后,給她家和村民們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周禮娟所說的“數字鄉村”平臺是一套數字化網絡系統和設施,由幫扶包抓柳林村的中國聯通安康分公司部署實施。柳林村,這個位于旬陽市神河鎮南部約10公里處的小村子,正悄悄地發生著一場鄉村“數字化”變革。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數字鄉村建設,以數字技術賦能鄉村公共服務,持續開展數字鄉村試點……神河鎮積極探索推進“數字鄉村”建設,持續改善鄉村面貌,全面助力鄉村振興。
“數字鄉村”工程實施以來,柳林村最高興的人莫過于黨支部書記王銀漢。雖然這個小村子有近400戶人家1200來人,雖然村上也成立了合作社,但這幾年來,王銀漢卻很無奈,常皺眉頭,村集體沒有經濟收入,合作社是個空殼子,村委會的辦公費用支出都很困難。
轉機出現在2021年11月份,中國聯通安康分公司依托行業優勢,在神河鎮黨委、政府的支持配合下,結合柳林村實際,建成啟用了柳林村“數字鄉村”平臺。從此,這個山溝溝里的小村子,插上了“數字化”的翅膀,踏上了“高速”發展之路。
“去年短短7天時間,我們村上發展了60多戶‘數字鄉村’平臺用戶,為村集體帶來26400元純收入。”王銀漢說,“這在以前是絕對不敢想的,這在以前是絕無僅有的。”截至目前,王銀漢介紹,柳林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已有3萬余元。
村民安裝使用“數字鄉村”平臺,村集體經濟有收入。中國聯通安康分公司幫扶柳林村以來,創造性地推出“村企聯營”合作模式發展村級寬帶用戶。這個模式的最大特點在于,企業把平臺收入一半的費用留給了村集體,而且每年如此。也就是說,正常情況下,村集體每年都會有一筆幾萬元穩定的收入。
為什么村民會選擇使用“數字鄉村”平臺?“關鍵是實惠,一戶三張卡,一年話費不到1000塊,幾乎用不完。”柳林村村民王剛說,“還有,通過攝像頭,在外打工的人,還可以隨時查看關注家里老人情況,外出也安心。就連電視信號也都附帶寬帶一起贈送。”
柳林村二組的村民黃國安,同樣是“數字鄉村”平臺的受益者。過去,他經營著一家小賣部,傳統的經銷模式只能勉強維持生計。于是他嘗試著做電商,但一開始,黃國安的“電商之路”并不暢通,原來的網速慢、資費高、不會用,讓他望“電商”興嘆。
“數字鄉村”平臺啟用后,黃國安遇到的問題迎刃而解,他享受到了“數字鄉村”平臺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去年,我收購的各類農副產品在網上賣了有三四萬塊錢。有了‘數字鄉村’平臺,網銷更順暢了。”
而今年,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黃國安正在嘗試直播帶貨,準備打造柳林村第一個電商直播間。“我想利用‘數字鄉村’直播平臺,把我們這兒的農副產品銷得更遠,讓自己和鄉親們的口袋更鼓一些。”黃國安說。
“數字鄉村”柳林樣板成功推出后,神河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立即在全鎮進行推廣。目前,“數字鄉村”寬帶已在神河各村、社區陸續開通,已發展用戶100余戶。王義溝社區黨支部書記陳彥坤說:“我也是其中一名用戶,‘數字鄉村’平臺對我們老百姓來說,確實實惠便民。”
不止以上功能,在“數字鄉村”平臺中,還配置了基層黨建、政務服務、生活服務、智慧后扶等豐富的子模塊,各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配置。中國聯通安康分公司駐神河鎮柳林村第一書記張世安介紹:“柳林村將借助‘數字鄉村’平臺,以數字技術賦能鄉村公共服務,推進智慧黨建、智慧農業和數字化政務發展,助力鄉村振興開新局。”
眼下的柳林村,山上正在建設玉米大豆套種示范基地,川道300畝的稻田里,秧苗正在使勁地生長。與此同時,神河鎮的項目建設,烤煙、香菇、藏香豬等種養殖產業都在蓬勃發展。神河鎮已在全鎮的10個村、社區全面推廣“數字鄉村”平臺,并協助企業新增擴建7個通信基站。
“我們以‘兩強一好’示范體系建設為抓手,積極在全鎮推進‘數字鄉村’建設,計劃今年每個村達到5萬元收入。”神河鎮黨委書記華開軍介紹,“預計通過2到3年的努力,全面拓展“數字鄉村”應用場景,每個村收入達到10萬元左右,實現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