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的出臺,調正了學校的辦學方向,強化了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作用,是推進學校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推力和制度保障。從學校層面,我們要深刻領悟“雙減”政策對學校提出的具體要求和給予學校發展的政策空間,從而科學優化學校辦學方向,系統布局學校辦學行為,實現既高效落實“雙減”,又依托“雙減”推進學校的高質量發展。樹人景瑞小學充分運用校本網絡學習空間開展智慧學習,設計智慧作業,進行智慧評價,引導學生在高質量的教育體系中習得關鍵能力,形成強大的教育引領力,消除家長和學生對校外學科類培訓機構的依賴。
隨著2017年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正式提出,以素養目標為指向的大單元教學漸成熱潮。在辦學實踐中,我們積極推動網絡學習空間與大單元教學的融合應用,一是創建“線上+線下”“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的泛在學習環境;二是基于大概念、大任務和大情境,確定學科內、跨學科、超學科三類跨界學習主題,設計學習任務群,營造融合實體環境與虛擬環境的學習場,為學生核心素養發展提供了更高質量的學習支持。
減輕作業負擔并不意味著單純減少作業的量,而是升級作業的教育功能,提升作業的質,科學研制作業內容和預留空間,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為此,學校以網絡學習空間和“每日微教研”為兩大抓手,研制智慧作業:一方面,網絡學習空間記錄的學習軌跡和生成的學情數據,為教師布置作業提供了真實依據,讓作業從學生中來;另一方面,“每日微教研”將集合教研組的智慧,共同設計分層作業并上傳作業資源庫,學生借助移動終端接受個性化的作業練習,增強了作業的實效性,讓作業真正成為提高學生能力,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主要手段。
教育是一項長遠的事業,切不可著眼于當下的考試成績而忽略了對學生長遠發展的價值引領,應凸顯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觀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也是“雙減”政策的意義所在。學校圍繞“靈動、善德、慧思、雅美”的育人目標,建立了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蘭韻”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以教師、學生、家長為三大評價主體,聚焦學生學習過程、校園活動、家庭生活、社會參與等方面,進行伴隨式數據采集,從“我的課堂我做主”“我的小組我參與”“我的習慣我養成” “我的行為我展示”“我的成果我分享”五個維度進行實時記錄和分析反饋,關注學生的過程性發展和持續性發展,以數據呈現、量化行為引導學生反思與總結,有效發揮評價對學生的診斷、甄別、導向、激勵等作用。
作為基礎教育學校,我們承擔著培養未來人才的責任。為此,樹人景瑞小學開設面向全體學生的源代碼編程和STEAM課程,培養未來人才所需的科學探究能力、信息技術能力、創新意識。與此同時,學校還開設了包括編程機器人、FEG智能車、動畫制作、VR應用等課程的“SMAC智能課程”56門,涵蓋吟誦、古箏、舞龍、刺繡等課程的“傳統文化課程”62門。學生可根據興趣愛好,從中各選一門,進行全校走班上課。每周四和周五下午,學生奔赴于各個教室,發展自己的興趣點,體驗著不同課程帶來的學習樂趣。
“雙減”之后,學生在家庭和社會中的時間如何高質量度過?樹人景瑞小學正在探索的家校社協同育人課后服務模式很大程度上加強了對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引領。學校從體育、藝術、閱讀、勞動等視角發布智慧打卡活動:運動打卡指向花樣跳繩、炫酷籃球、指尖微運動等,強健體魄,培養拼搏精神;藝術打卡包括樂器演奏、藝術欣賞、作品創作等,修身養性,提升藝術修養;閱讀打卡包括繪本故事、經典名著、朗讀展示等,對話經典,提升文化修養;勞動打卡包括整理掃地、燒菜洗碗等,自主自立,弘揚勞動精神。打卡活動既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也引領家庭和社會走向高質量的育人觀念與方式,讓立德樹人延伸到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