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備賽工作。一個月后,千年古都將再次迎來奧運盛會,圓夢冰雪。歷經7年精心籌辦,這座“雙奧之城”會交出怎樣的答卷?
場館建設、科技應用、經驗傳承、賽會保障、社會動員……盛會背后,是一座城市“硬核”實力的全面展現。天下大事,必作于細,經過多年認真籌辦,北京已經準備好了。
“硬核”設施:場館“雙向轉換” 展現綜合實力
場館——舉辦奧運會的基礎條件。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共使用39個場館,其中10個利用既有場館。北京冬奧會場館建設工作從自身特點出發,把近期和遠期、現狀和新建結合考慮,最大限度利用既有場館和設施。
2008年8月,“鳥巢”上空的璀璨煙花點亮了千年古都的奧運夢想;2022年2月,作為北京賽區標志性場館和唯一新建的冰上競賽場館——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將舞動神州,成為千年古都的新地標。直線距離僅3.5公里的兩座奧運地標場館,見證雙奧之城的“硬核”實力。
除了“冰絲帶”,在北京賽區,國家游泳中心、國家體育館、五棵松體育中心、首都體育館等一批夏奧場館在冬奧籌辦的近7年間改造創新、重新上陣,具備了冬夏項目場地雙向轉換能力,成為名副其實的“雙奧場館”——
北京奧運會時,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見證了眾多游泳健兒的英姿,北京冬奧會時,這里將成為冰壺運動員“智斗”的舞臺;
2021年4月4日,五棵松體育中心,運動員在冰球項目測試活動中。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 攝
姚明、詹姆斯都曾在五棵松體育中心上演過籃球盛宴,而在6小時以內,經過制冰和除濕系統改造,籃球巨星“戰斗”的地方就能被轉換成一座冰場,承接冰球項目賽事;
……
見證過北京夏奧會的絢爛,今年,它們將再一次見證北京冬奧會的無與倫比。
在北京西部,百年首鋼完成了從山到海、從火到冰、從廠到城的華麗轉身。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成功后,為了兌現綠色北京、綠色奧運的莊嚴承諾,首鋼的鋼鐵主業向沿海發展,搬遷至河北曹妃甸;北京申辦2022年冬奧會成功后,北京冬奧組委辦公區、國家體育總局冬訓中心“短道速滑”“花樣滑冰”“冰壺”“冰球”四個冰上訓練場館、冬奧場館滑雪大跳臺等項目相繼落戶首鋼園區。
奧運場館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從“鳥巢”到“冰絲帶”,從“水立方”到“冰立方”,從夏奧到冬奧,“雙奧之城”的日新月異,是偉大民族的逐夢之旅。
“硬核”科技:為場館注入生機與活力
除了擁有世界一流的場館硬件設施之外,北京冬奧會對場館規劃、建設和使用工程中的高新技術應用也十分重視。
從夏到冬,奧運精神傳承之余,新科技助力“雙奧場館”完成華麗轉身,實現了科學、藝術和文化的完美融合。
如今的“鳥巢”,通過應用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已成為數字、低碳、智能的體育場館。“鳥巢”的好鄰居——國家游泳中心由“水立方”變身為“冰立方”,應用裝配式快速拆裝和調平動態監測技術,在20天內完成水冰場地轉換。
這是2021年5月8日拍攝的國家速滑館冰面。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國家速滑館“冰絲帶”首次采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其賽道被運動員稱為“最快冰面”;五棵松體育中心等場館冰面溫差可控制在0.5攝氏度以內,碳排量接近于零……
對于室外舉行的項目來說,對天氣條件的要求更加苛刻。針對多重預報難題,氣象部門用數年時間以冬奧賽場為核心,在北京城區、延慶和河北張家口及周邊地區建設冬奧氣象綜合監測網絡,布設了441套各類探測設施,可實現“百米級”“分鐘級”精細化氣象預報。
5G“加持”,為冬奧會增添新動力。所有場館和連接場館的道路,包括高速行駛的京張高鐵,都有穩定、連續的5G信號覆蓋。受疫情影響,現場觀賽受到很大限制,新聞傳播比往屆更加重要。云轉播技術、云轉播5G背包、8K高清轉播車等技術和設備將助力為全球觀眾呈現一場場精彩賽事。
在“一起向未來”的路上,科技是不可或缺的助力。
“硬核”組織:高效安全 精彩體驗不打折
抵離,關系各方對賽事舉辦地的第一印象和最終回憶。在疫情防控背景下,首都國際機場將設置專門入出境通道和冬奧保障專區,有序安排人流、物流、車流,閉環轉運至指定住宿地,確保涉奧人員安全抵離。
在閉環內,及時高效的醫療保障為防疫和賽事保駕護航。在北京和延慶賽區,就有88個醫療站、18家定點醫院負責現場醫療救治、實施精準分類收治等工作。針對每個場館比賽運動損傷特點,還專門配置了包括骨科、口腔科等醫務人員。
以賽事為核心,以運動員為中心。疫情之下雖是閉環運行,但是奧運體驗并不會因此打折扣。注冊人員可以通過專用交通工具在駐地與場館、場館與場館之間、三個賽區之間自由流動。不僅可以乘坐京張高鐵跨賽區看比賽,還有24小時班車服務、閉環內出租車服務。
2021年7月15日,無障礙專家在北京延慶賽區冬奧村與施工方聯合檢查無障礙設施建設情況。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兩個奧運,同樣精彩。早在冬殘奧會開幕倒計時100天之際,各場館的無障礙設施建設就已全部完成,涉及道路、停車位、出入口、電梯、坡道、衛生間、更衣間、低位服務臺、語音提示系統和無障礙標識系統等。
“冰立方”看臺無障礙座席及衛生間均比原來增加了一倍,將作為永久設施保留,并把最佳觀賽座席留給殘障人群。除運動員、裁判組擁有專用坡道外,組委會也為媒體看臺設置了坡道,方便殘疾人記者參加報道。在充滿人文關懷的“無障礙”細節里,我們看到北京正向世界殘奧運動員張開熱情懷抱。
賽事、交通、保障……各方面工作千頭萬緒,被稱為“冬奧大腦”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運行指揮部調度中心則是保證奧運有序開展的關鍵。在這里,共30余米長的四塊大屏幕依次排開,分別展現賽時場館運行實時畫面,事件跟蹤、競賽成績和住宿抵離等多項內容,如同重大戰役的參謀指揮部,負責聯通各方、匯總信息、發出指令、跟蹤和解決問題等工作。
“硬核”熱情:奧運之火燃遍賽場內外
“我們說過會再見,揮手間就祈了愿,滿滿期待的心跳,總能聽見……”從2008年唱遍大街小巷的《北京歡迎你》,到不久前推出的冬奧歌曲《我們北京見》,人們對奧運的熱情從未消減。
2021年12月31日,志愿者代表參加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誓師動員大會。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2008年北京奧運會給我們留下的成功經驗和豐厚遺產讓我們更加從容。那時,志愿者們的微笑成為了人們難忘的記憶,他們也被評為“中國最好的大使”。14年后,上萬名優秀的賽會志愿者將再次展現熱情、活力、開放的中國。
作為歷史悠久的老城,北京也通過建筑降層、文物恢復性修建、加速中軸線申遺進程等,還原老城歷史原貌,讓千年古都與冬奧盛會交相輝映。
冬奧會開幕恰逢春節假期,世界各地的朋友將有機會品嘗到烤鴨、春卷、元宵等特色美食。冬奧會賽時接待飯店將在大堂、餐廳等公共區域設置屏幕,提供賽事直播服務,并增設冬奧特許商品等展賣服務。延慶冬奧村還在徽章交換區設置了活字印刷可移動模塊背景墻,讓運動員在互動體驗中感受中華民族古老的文明。
賽場外,群眾也在享受冰雪運動的樂趣。未來隨著奧運場館賽后可持續利用,將會有越來越多人踏上雪場、走進冰場。
奧運會雖只有短短幾十天,但中國人民一直在為奧林匹克運動做貢獻。一座城市,兩屆奧運,覆蓋冬夏,創造歷史!
冬奧開幕在即,這不僅是中國人民的熱情相邀,更是各方面實力的集中展現和檢驗。
“世界期待中國,中國做好了準備。”屬于北京、屬于中國的高光時刻就要到來:中國準備好了,讓我們一起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