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南水北調工程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調水工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南水北調工程事關戰略全局、長遠發展和人民福祉”。今年是南水北調全面通水10周年。10年來,南水北調工程優化我國南北方水資源配置,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這一刻,源自湖北十堰丹江口水庫的清澈水源,正沿著南水北調中線長達1432公里的輸水渠道,奔流不息,一路北上,抵達廣袤的華北平原;這一刻,在群山之間,南水北調中線引江補漢工程20多個工作面正在加快施工,工程建成后,三峽水庫將和丹江口水庫連通,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更有保障。
截至目前,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已累計調水超760億立方米,沿線40多座大中城市受益、1.85億人喝上“南水”。
南水北調工程是緩解我國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狀況的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是國家水網的主骨架和大動脈,已建成的東線和中線兩條清水長廊,溝通了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南水北調工程,多次親臨工程視察,他指出“南水北調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把南水北調建設成為優化水資源配置、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復蘇河湖生態環境、暢通南北經濟循環的生命線,讓南水北調永遠造福民族、造福人民。
如今,受水區的一座座水廠、一條條管網正在與南水北調東中線相互交織,受益范圍正由大中城市向農村拓展,這也為全國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九成提供了重要支撐。
如今,南水北調中線水質穩定達Ⅱ類,東線水質穩定達Ⅲ類。“南水”已由原來規劃的補充水源成為多個大中城市的重要水源。在北京城區內,每10杯水里約有8杯來自“南水”,鄭州中心城區90%以上的居民生活用水為“南水”,天津主城區供水幾乎全部為“南水”。
如今,沿線地區地下水水位逐步回升。在河北邢臺,百泉涌動景象再現。斷流百年的京杭大運河連續3年全線水流貫通,永定河斷流26年后再現流動之美。自2017年以來,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向白洋淀實施生態補水,累計補水量達到8.47億立方米,有效改善了白洋淀及其上游河道的生態環境,目前白洋淀記錄到的野生鳥類已達286種,相較于新區建設之初新增了80種。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目前,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正在全力推進數字孿生南水北調建設。12月1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啟動了2024至2025年度冰期輸水工作。借助數字孿生南水北調中線1.0系統,工作人員可以對渠道水溫和冰情開展預測預報,今年新增加的18套氣象水溫監測感知設備實現實時監測,為會商和調度運行決策提供技術支撐。
隨著南水北調后續工程的持續推進,引江補漢工程多個標段全面引進綜合加工廠、智能拌合站、信息化實驗室等智能建造技術,提升工程建設效率。
新時代新征程,奔流不息的千里“南水”,正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上蜿蜒鋪展,勾勒出一幅氣勢恢宏的水網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