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一個省級部門官員表示:“做官員真的是高危行業。”這名官員說,疑神疑鬼成了一種生活方式,很多同事害怕他們的面孔會出現在網絡上,毀掉他們的職業生涯。(6月20日《瀟湘晨報》)
隨著反腐力度的加大,網絡監督的加強,老百姓法治意識的覺醒,越來越多的官員“明顯感覺到官不好當了”。這位陜西官員的抱怨,我看并不是矯情,也并非危言聳聽,某種程度上反映了部分官員的真實心態。
官員們所言的這種“高危”,恐怕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自覺或不自覺地鉆入“潛規則”的圈套,二是越來越表現出強大“張力”的網絡反腐。
之所以用“鉆入”這個詞,是這些官員并非不知道這些“潛規則”是陷阱、是“糖衣炮彈”、是“不定時炸彈”,但在強大的私欲面前,還是心存僥幸,鋌而走險,不惜跳下去、吃下去。
正如一位相當級別的規劃局落馬官員說的,“在房地產規劃、開發領域中存在的‘潛規則’讓我感到害怕”。即便局外人也可以想象,這種足以讓官員感到害怕的“潛規則”,顯然不是一個人兩個人的利益,而是一個利益鏈條,更不是蠅頭小利,而是暴利。就像一個巨大的黑洞,讓部分官員欲罷不能。
這個腐敗鏈條中,任何一環斷裂或出現紕漏,只要深究下去,這條繩上的螞蚱都可以盡數牽出,對于“心里有鬼”的官員,常常會感到“高危”就顯得不足為奇了。
至于“潛規則”形成的原因,就更復雜了,既有深刻的社會原因,也與現行法律、制度、社會監督體系、社會風氣有很大關系。官員貪污挪用1000元錢,可能不處罰或免于處罰,如果小偷偷1000元,則涉嫌犯罪,將面臨牢獄之災,法律的公正性沒有得到最好地體現,在制度上也讓部分貪腐官員鉆了空子。
對于第二種情況,恐怕有這種心理的官員,不在少數。害怕“一網打盡”,害怕在網絡露面、害怕被抽煙、害怕被寫日記、害怕公布房產和財產、害怕“雷語”、害怕拍照、害怕被PS……這些“前輩”們曾經制造的熱點話題,沒有使他們成為網絡反腐的“先驅”,而成了“先烈”,大多或快速落馬,或鋃鐺入獄。
其實,網絡反腐是社會的巨大進步,但其反腐作用被民間人為地放大了,從中紀委近年來查辦的官員違法違紀的案例來看,從網絡獲取線索固然有所增加,但從數據上看,網絡反腐并不占有絕對優勢,也有很多“默默無聞、寂寂無聲”的潛伏腐敗官員,沒有通過網絡,照樣被掀翻落馬。
最近有報道說,“表哥”楊達才在車禍現場的微笑,并非真笑,如今有人看到他在監獄里也是這副表情,看起來像在微笑。這則有點幽默的新聞要表達什么呢?是他被網民冤枉了?事實上,“微笑”只是個引子,查辦他,最終依據的是大量的法定證據。同樣,查辦周久耕,也不是他桌子上那包天價煙有好大的罪過,而是天價煙背后的違紀違法事實。
當然,部分官員害怕網絡,是怕被網絡“誤傷”,謠言倒逼真相的過程中,這樣誤傷侵權的案例也有。去年8月,網上流傳“廬江縣委書記王民生”不雅照,后經證實屬PS,還了他清白。互聯網因其平等開放,顯得有些魚龍混雜,但只要相關部門或當事人足夠坦誠,處理得及時,也并不難證偽自己是清是濁。
不久前,根據中央部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啟動。要求黨員干部“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官員自身只要堂堂正正,走得正行得端,真心為老百姓服務,又何必疑神疑鬼,何懼職業被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