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在蘇丹將要面臨的困難,我毫不畏懼,因為祖國是我強大的后盾!我一定不辱使命,完成任務,將心中大愛奉獻給蘇丹人民!”
2013年9月26日,第31批援蘇丹中國醫療隊隊員、咸陽市中心醫院副院長劉強在日記中寫下這樣一段話。
此后的兩年間,劉強忙碌奔波于援蘇丹醫療隊工作的3個醫療點,為當地人民帶去健康和希望。他寫下整整18萬字的援外日記,記錄了那些難忘時光。
位于非洲東北部的蘇丹貧瘠落后,彼時戰火不斷、疾病肆虐。到達蘇丹首都喀土穆后,劉強了解到當地醫療水平落后、醫療人才匱乏,像他這樣的骨科醫生尤為緊缺。
“飛機快降落機場時,我從空中俯瞰,第一次認識這個遙遠陌生的國度。”劉強回憶,還沒來得及適應環境,喀土穆就爆發了騷亂。一天晚上,他所在的恩圖曼友誼醫院接收了3名受槍傷的患者;颊呷渴撬闹炌▊喜㈤_放骨折、神經損傷,傷勢十分嚴重。劉強臨危受命,根據患者情況迅速制定治療方案,并連夜做完3臺急救手術,使患者轉危為安。“中國醫生真棒,能這么快速進入工作狀態!”當地醫生對中國醫療隊隊員敬佩不已。
“這是我第一次處理槍傷,直觀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劉強回憶,當時回到宿舍已經很晚,但他全無困意,心中暗下決心要守護好當地人民的生命健康。
時光荏苒,一襲白衣在戰火與貧窮中頑強堅持著,劉強逐漸成長為一名“全能醫生”。
在達馬津友誼醫院工作時,全院只有劉強一名骨科醫生“獨挑大梁”。每天7時他便趕往醫院查房、上門診,一上午就要接診40多名患者;在阿布歐舍友誼醫院,一天接診近70名患者、完成5臺至6臺手術是他的工作常態。
當地醫療設施落后,為了確保手術盡量在無菌環境下開展,手術室內不能開風扇,劉強只能頂著四五十攝氏度的高溫做手術。即使在這樣醫療設備極度缺乏的情況下,劉強仍然想方設法利用現有條件創新性開展骨科手術。
“在國內骨科器械盒里司空見慣的鋼板、螺釘,在蘇丹都是極其稀缺的資源。購買醫療用品對于患者也是很大的經濟負擔。”劉強回憶,他曾接診過一名患者,僅其足部就有5處骨折。他當時翻遍醫院只找到兩根固定器械,在“精打細算”下,最終把兩根鋼針剪成5段,再小心翼翼地完成了手術。
還有一次,劉強接診了一名有7年骨髓炎病史的男孩;颊弋敃r整個右小腿烏青發黑,全段脛骨有大約8處皮膚潰瘍。因為醫療設備短缺,劉強只能用一把破舊的骨鑿細心清理,再耐心縫合每層組織。在他的治療下,男孩逐步恢復健康。
“幾十年來,前任隊員們也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堅持奮斗的。作為援外醫生,我們絕不能放棄,要盡心盡力幫助患者。”劉強說。
憑借著驚人的毅力和精湛的醫術,援外期間,劉強累計診療門診患者6300余名,開展手術1607臺。在蘇丹局勢動蕩期間,他不顧個人安危緊急救治了76名槍傷患者。
在劉強看來,援外醫生不僅是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還是傳遞知識和情誼的友好使者。擔任分隊長期間,他多次組織醫療隊專家開展學科理論知識講座及培訓,幫助當地醫務人員提高業務能力,受到蘇丹醫務人員和患者的贊譽。如今,他仍時常關注著醫療援助非洲的信息。多年來,他先后獲得“三秦最美醫生”“全國援外醫療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2023年,劉強獲評“時代楷模”中國援外醫療隊群體代表。
2023年是中國援外醫療隊派遣60周年。幾十載春去秋來,無數像劉強一樣的中國援外醫療隊員,前赴后繼奔赴非洲大地,留下了無數感人肺腑的故事,詮釋了“不畏艱苦、甘于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中國醫療隊精神。
“我還記得曾經悉心治療的病患、可愛的蘇丹同事、淳樸善良的百姓,尼羅河邊、芒果樹下薄荷紅茶的清香,恩圖曼、阿布歐舍、達馬津溫馨的駐地,繁星滿天的夜空,樹梢清脆的鳥叫聲……”在劉強的日記里,除了驚心動魄的手術經歷,更多的是中非友誼的美好瞬間。
對未來一代代年輕的援外醫生,劉強深情寄語:“援外醫生是‘穿著白大褂的外交官’,我們要樹立崇高理想和端正的工作態度,樹立中國醫生的良好形象,做傳遞和平、友誼的白衣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