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18個委員小組分為5個聯組進行專題討論。圍繞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陜西新篇章,與會人員結合各自工作實際踴躍發言,積極為我省譜寫陜西新篇、爭做西部示范獻計出力。
強化科技創新引領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科技創新是產業創新的原動力,是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基礎支撐。
祁志峰表示,科技成果轉化是加強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的關鍵環節,是催生新引擎、激發新動能、提高生產力水平的關鍵一步。建議加快技術經理人隊伍建設,助力陜西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成立中國技術經理人協會并落地西安,加大技術經理人培養力度,建立開放共享的人才協作網絡,優化人才供給結構,著力挖掘和培養一大批復合型高素質人才。同時,發揮技術經理人在農業科技創新領域中的作用,引導科技資源更多賦能農業領域。
馬曉華建議,立足我省實際加強全產業鏈建設,完善資源分配,助力各板塊均衡發展;強化上下游聯動,推動區域協同發展;深化產教融合,加快高端人才培養和引進;加大對重點企業的扶持力度,做大做強我省集成電路產業。
王曉馳建議,強化科技創新引領,縱深推進“三項改革”,打通從技術到市場的“最后一公里”。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緊抓“雙中心”建設戰略機遇,以產業聚集、政策聚力、要素聚合、項目聚焦為抓手,采取多方共建、平臺共用等模式,集聚整合各類創新資源,加快培育更多新質生產力。促進“四鏈”深度融合,深化推廣“院—所—校—港—企”模式,瞄準產業最急需的重大技術需求,一體化配置項目、平臺、人才、金融等創新資源,推動科技成果與企業需求精準對接。
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如何以城鄉融合發展引領鄉村全面振興?
孔慶學建議,地方政府應發揮產業、旅游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服務區經濟,在服務區開發生態康養、貨運中轉、配送服務等新業態,助力當地產業升級、產品輸出、特色推廣。同時,應支持和引導旅游部門、景區、旅行社和演藝企業,在服務區設立游客接待中心,開展旅游線路推介、導游服務、景點票務代銷等旅游關聯業務,聯合舉辦主題文化節,帶動鄉村旅游,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何瑛建議,應結合我省縣域特色產業,培育“小精尖”科技企業,完善專家咨詢制度,做好科技服務工作,鼓勵縣域科技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合作實驗室、產業技術服務中心、人才實踐基地,實現人才共享、技術共享與成果共享的共贏局面,形成縣域互助、引智增效的良性循環,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馮艷莉建議,應統籌推進楊凌示范區旱區農業技術創新中心建設,搭建人才大數據平臺,聚焦人才服務、人才引進、人才住房建設與管理、人才創業載體開發與運營、人才項目的孵化與投資、人才培訓與技能提升等方面,打造全鏈條、一站式綜合服務,發揮農業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提升農業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效率,讓科技成果更好造福農民。
深化對內對外開放
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
陜西堅持對內對外開放并舉,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內暢外聯的開放環境加速拓展,為經濟發展不斷注入新動力。
楊鵬輝建議,搭建政策速遞平臺,運用“陜企通”等助企服務數字化平臺宣傳和推送政策,發揮各級工商聯橋梁紐帶作用;民企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加快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改造,向強鏈補鏈延鏈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轉型升級;拓寬融資渠道,開發覆蓋科創企業全生命周期的間接融資產品,推廣科技成果轉化相關保險產品。
孫武斌建議,加快制定《促進新生代民營企業家健康成長的指導意見》,高度重視新生代民營企業家培養;構建科學的新生代企業家培養機制,通過進修、考察、掛職鍛煉等方式,全面提升新生代企業家綜合能力;加大宣傳表彰,培養和樹立先進典型,營造尊重企業家價值、鼓勵企業家創新發展的輿論氛圍;優化服務引導機制,開展交流座談會、創投活動等,繼續加快推進“放管服”改革,增強新生代民營企業家的政策獲得感。
魚向東建議,做大做強陜西股權交易中心,以省內國資為主對陜股交進行增資擴股;加快構建政策支持體系,整合政策資源,引導更多優質企業、私募機構參與區域性股權市場,逐漸優化掛牌展示企業結構;拓展普惠金融深度和廣度,推動陜股交發揮“扶早”“扶小”功能,為企業提供規范培育、融資對接等金融服務。
擔當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加快文化強省建設
我省不斷加快構建支撐有力的文化建設體系,扎實推進文化強省建設,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斷迸發新活力。
李莉建議,在省級層面成立旅游統籌協調議事機構,從宏觀上對我省入境旅游發展工作進行系統把握、整體部署,統籌推進入境旅游工作。要多措并舉提升服務質量,優化游客旅游體驗。創新開發優質產品,打造國際旅游品牌。深化旅游形象宣傳,做好旅游市場營銷。
王志斌表示,近年來,在省政府大力支持下,西安、渭南兩市就西渭文旅融合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為西渭融合發展先行先試作出了貢獻。他建議,做好頂層設計,打造西渭文旅融合“大通道”,建立西渭文旅融合大聯盟,推動西渭文旅產業大協同。
楊東明表示,漢中、安康、商洛三市應協同聯動,立足綠水青山資源稟賦,深入挖掘漢江流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用好山(秦巴山)、水(漢江水)、茶(富硒茶)、康(新康養),打造“詩畫漢江、古韻陜南”旅游品牌,推進漢江流域現代化文旅產業融合發展。
楊超建議,建立西安文化城市美術館集群,鼓勵民營企業和熱愛藝術的個體投資美術館,并給予政策優惠,有效發揮民營美術館在城市文化建設中的功能作用。深入挖掘我省現有美術館資源,通過國際策展人市場化機制,著力打造陜西國際藝術雙年展,積極開展藝術交流、文化互鑒,推動陜西文化藝術走向世界。
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
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
拓耀飛建議,加強基層醫療機構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健全基層醫務人員繼續教育體系,強化交流培訓;改善基層醫療設施,提升人民群眾的就醫體驗,加強基層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為遠程醫療等信息化服務提供有效支撐;進一步明確各級醫療機構的職能,確保轉診工作有序開展;建立健全利益共享機制、合理轉診補償機制與分級診療考核機制。
蔣彬鳳建議,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學生心理健康素養。各級學校要加強教師培訓,確保其專業素質達到標準,推進心理健康篩查普及工作有序開展;建立系統性的學生心理危機干預處理預案,在開學前后、重大考試前后等特殊時期,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動態,建立學生心理健康臺賬。對已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要做到重點關注,及時開展干預,通過家庭主導和學校引導相結合,確保及時就醫。
王爭光建議,穩定居民工資性收入預期,拓展財產性收入渠道,保障居民收入,優化消費環境;改善消費環境,鼓勵不同經營主體參與新型消費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新型消費領域的信用體系建設,引導優質服務資源下沉縣域,更好滿足城鄉居民需求;強化市場監管部門主體責任,建立更有效的網絡消費者投訴和預警機制,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避免落入消費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