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十年禁漁工作實施3年來,陜西共開展執法巡查16546次,累計放流經濟魚類2000余萬尾、珍稀瀕危水生動物8萬余尾,共發布典型案例58個。長江十年禁漁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8月6日,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蔡斌以一系列數據說明我省長江十年禁漁工作取得的成績。
經過實地調查,科研人員發現很多可喜現象:我省漢江、嘉陵江、丹江流域水生生物種類增多、個體增重、資源總量明顯增長。2023年監測到的魚類品種比2022年增加了15種。多年來未監測到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川陜哲羅鮭,從2021年開始,被多次監測到一定數量種群。
水生生物資源恢復向好,彰顯了我省長江十年禁漁工作實施3年來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長江十年禁漁是推進長江大保護的戰略性舉措。禁漁3年來,我省建立了政府負責,農業農村部門主抓,公安、市場監管等11個部門共同參與的禁漁工作機制,并配套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夯實政策基礎;聚焦重點水域、重點時段、重點場所,高頻次、高強度開展水陸巡查,圍繞防控薄弱環節加強日常監管,夯實管理基礎;省級財政每年列支4000萬元專項經費,保障長江禁捕工作順利開展,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夯實能力基礎;全方位開展禁漁政策宣傳,強化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夯實社會基礎;加大生態修復力度,一手抓水生生物保護,一手抓水域生態修復,夯實保護基礎。陜西境內長江流域水域生態修復進程不斷加快,生態環境日益改善。
“作為全國最大的大鯢種苗馴養繁殖基地,漢中市2023年繁殖大鯢苗種1002萬尾,較2020年增長17%,苗種繁殖量穩居全國第一。”漢中市水產發展中心產業發展科負責人吳艷告訴記者,近年來,漢中市在珍稀水生生物種質資源保護開發利用方面持續發力,不斷加大長江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
當前,正值長江十年禁漁工作從“三年強基礎”向“十年練內功”轉段推進的關鍵節點。蔡斌表示,下一步,我省將持續加強監管執法,優化完善各項工作機制,抓好水生生物保護和水域生態修復,確保一江清水綿延后世、惠澤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