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記者 劉銳萍 牟慶紅)白河縣依托中國農科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科研單位,開展院企、校企合作,做大做強綠色循環經濟,引進總投資5000萬元的年產3000噸杏鮑菇生產線和總投資1.3億元的年產10萬噸碳基營養肥加工生產線項目。
據了解,白河綠色循環工業項目以黃姜深加工產生的纖維渣為原料生產杏鮑菇,利用杏鮑菇菌渣和黃姜加工過程中產生的污水污泥為主要原料生產碳基營養肥,實現了變廢為寶,既解決了加工業原料問題,又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該項目預計年可實現產值近12億元,解決就業500余人,帶動周邊產業實現產值50億元。同時減少了農業源污染,有效凈化了環境,確保了“天更藍、水更清、人更富、環境更美”,白河縣也被列為全市首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整縣推進試點縣。
今年6月底,記者走進白河縣茅坪鎮,白河縣永春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全縣最大的杏鮑菇養殖基地,依托當地資源發展綠色經濟,實施杏鮑菇工廠化生產項目建設。按照杏鮑菇工廠化生產所需條件及設施,建設年產3000噸標準化生產線一條,以鋸木、玉米芯、麩皮等為原料,年產3000噸杏鮑菇,其中貧困戶勞動力20人,項目總投資4500萬元。該公司幫扶貧困戶20戶。與白河縣紅征村17戶貧困戶簽訂幫扶協議,并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安置貧困戶勞動力就業。春節的時候,公司員工為紅征村33戶五保老人及困難家庭送去了價值6600元的生活用品,以實際行動關愛老人和困難家庭。2016年幫扶貧困大學生一名,幫扶資金5000元。該公司計劃在2017年開始對貧困戶進行技能培訓,動員貧困戶種植苧麻,公司負責收購麻桿,加工后用于杏鮑菇生產原料,幫助貧困戶增加收入。
白河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在國家、省市的大力關心支持下,歷屆縣委、縣政府團結帶領全縣人民,持續向貧困宣戰,經歷了80年代的救濟式扶貧、90年代的近十年的開發式扶貧等階段,扶貧開發已由解決溫飽問題、鞏固溫飽成果,進入到加快脫貧致富、向全面小康邁進的歷史新階段。綠色循環發展作為一種環保型工業發展模式,對白河縣脫貧攻堅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6月28日,副市長何邦軍在白河縣調研指導脫貧攻堅工作。他強調,要以良好的狀態在迎接“國考”的同時,統籌做好其他中心工作,再立白河“三苦精神”,用自力更生、自立自強的精神脫貧引領經濟脫貧。
目前,循環經濟添發展后勁,立足產業資源優勢,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加大科技研發和運用力度,加快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著力構建循環產業新體系。據統計,白河縣預計上半年生產總值增長11.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2%;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10%;非公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5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基本可實現“雙過半”預期目標,特別是新培育申報“四上”企業3戶,打破了全縣連續三年來“四上”企業培育上半年為零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