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賀余環
她是安康市五屆人大代表、白河縣宋家鎮第二十屆人大代表、白河縣瑞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盡管擁有多重身份,但張梅始終保持一顆初心,用一份樸實的堅守,在人大代表服務人民的答卷上增添一份鮮艷的“巾幗力量”。
“作為一名基層人大代表,就應該時時想在群眾前面、事事趕在群眾前面、處處走在群眾前面。”張梅是這樣承諾的,也是這樣踐行的。
2017年,國家脫貧攻堅的號角吹響后,當地政府開始大力培訓新型職業農民,鼓勵有情懷、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有闖勁的新農民自主創業,讓農民成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主力軍。
也正是在這樣的契機下,在外闖蕩多年的張梅選擇回到家鄉發展產業,帶領父老鄉親們共同致富增收。在政策幫扶和汗水澆灌下,最終建成了以百畝羊肚菌種植,羊肚菌、糧油加工及銷售為一體的農產品生產經營企業。在了解到農村大量勞動力外出導致土地撂荒后,張梅又流轉了500畝連片荒地,打造了高標準農田和優質糧油示范基地,通過“農戶+公司+集體經濟”的生產經營模式,累計帶動周邊70余戶農戶人均每年增收幾百元到數萬元不等。
在日復一日的堅守和積累中,張梅逐漸成長為群眾心里的“農技土專家”和鄉村振興路上的“致富帶頭人”,她在把羊肚菌基地建成可學習、可復制、可推廣“樣板”工程的同時,將履行社會責任放在重要位置,每年幫帶周邊農戶銷售竹筍、臘肉等各類農副產品數十萬元,讓老百姓看到了“真金白銀”的實際效益。針對外鎮前來取經的種植戶,她堅持在田間地頭辦課堂,帶動縣內新增規;蚨蔷N植企業3家,為120名群眾提供了穩定的就業崗位,激活了鄉村經濟的一池春水。
提起這位人大代表,宋家鎮焦贊村村民無不豎起大拇指。“以前農閑常常出遠門打工,家里老人小孩都照顧不到,多虧了張梅領頭辦產業,不僅讓我們在家門口就能就近務工,還手把手教給我們種植技術。”焦贊村四組村民林周感激地說。
得益于村民的信任和支持,張梅先后當選為宋家鎮、安康市兩級人大代表。她利用自身的“三農情結”和“為民情懷”,將走訪的對象、關注的重點、所提的建議,都聚焦基層、聚焦群眾。她經常走村入戶,與群眾面對面交流,當好涉農政策的宣傳員,同時廣泛收集群眾的“細枝末節”和“急難愁盼”問題,將群眾的心聲和愿望向各部門反映,確保群眾的聲音得到重視和回應。
“我們組的道路凹凸不平,下雨天總是有水坑,出行太不方便了!”“這幾年集鎮變化很快,家里條件好一點的都買了小車,可一到逢年過節,停車就成了難題,啥時候能解決一下?”張梅把村民們的意見都記在心里,在她眼里,人大代表不僅僅是榮譽和職務,還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她充分發揮熟悉村情的優勢,累計走訪、駐站接待選民300余人次,先后參與解決當地綠化用地占地糾紛等矛盾問題12件,收集并反映群眾各類訴求20件,主動化解群眾難題15件,在市鎮兩級人代會上提出“建立原糧回收點和精糧加工廠”“在集鎮區域劃定停車位規范停車”等意見建議10件,切實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一如既往地聽人民心聲、替人民代言、為人民服務,在鄉村振興、社會治理、服務群眾等各項民生事業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為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代表力量。”談及未來的履職方向,張梅堅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