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王吉勇)近年來,白河立足山區實際,堅持黨建統領,以醫共體建設為抓手,啟動實施急診急救服務能力提升行動,圍繞高效提升搶救成功率這一核心環節,健全急救體系、提升急救能力、整合急救資源、迭代數字賦能,構建“醫共體牽頭醫院+醫共體分院+基層片區醫療次中心+村衛生室網底”的縣、鎮、村三級山區急診急救服務模式。
統籌資源讓急救體系“全起來”。在醫共體總院建成獨立的縣120急救指揮中心,在人口較大及偏遠鎮建立區域醫療服務次中心,設置基層急救服務站。全縣先后配備23輛救護車,達到每萬人1.43輛,織密基層急救網絡。在偏遠山區、自然災害多發和景區鎮建設應急直升機停機坪,搭建陸空一體的醫療急救網絡,為急救提供更高效率的調度、轉送方案。全縣平均急救服務半徑由26公里縮小至13公里,平均急救反應時間由40分鐘減少至25分鐘。2024年,全縣共完成空中醫療救援3例。
數字賦能讓急救體系“動起來”。全面發揮信息技術對急診急救體系的支撐作用,啟動白河縣區域協同醫療服務平臺上云,建成以醫共體總院為中心、各鎮分院為節點、村衛生室為終端的三級縣域醫療協作急救網絡,形成預約治療、雙向轉診、遠程會診、遠程閱片、區域心電等協同服務,基層醫生遇到急救病人,第一時間就能得到上級的指導和會診,尤其是村衛生室都可以直接呼叫醫共體總院急診科會診指導,真正實現“基層檢查、上級診斷和區域互幫”。2024年,縣域心電、影像中心為患者出具診斷1.8萬人次,累計為群眾節省費用48.97萬元,真正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圍繞關鍵讓急救體系“強起來”。2024年,白河全面啟動胸痛救治體系建設工作,以醫共體總院胸痛中心為主體,以醫共體分院胸痛單元為觸手,以村衛生室胸痛救治點為網底,構建胸痛急救體系。全縣12家鎮分院通過胸痛救治單元驗收,并且有5家醫共體分院獲中國胸痛中心總部授予胸痛救治單元;113個村衛生室通過胸痛救治點驗收,實現胸痛救治全域覆蓋,打造急性胸痛分級診療體系,群眾在“家門口”做心電圖,縣級醫院“秒”出報告,發現危情立即轉診,搭建縣域“救心”高速通道,最大限度提高心梗救治率。
通過多維度、立體化,打破地域、體制、模式、學科、專業等限制,白河構建全方位、全過程、高效率、高水平的急診急救體系,推動急診急救一體化建設高質量發展,旨在更好地為患者服務,保障群眾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