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柯賢會
每月只有千余元退休金,卻懷揣善心施愛人間;沒有一官半職,卻是化解矛盾的高手;文化程度不高,卻是讀書會的骨干成員;普通平凡的婦女,卻頭頂無數耀眼光環,她就是漢濱區江北辦臨江社區的居民柴曉,有著道德模范、人民陪審員、紅十字會志愿者、讀書會志愿者、留守兒童愛心媽媽、義務獻血者、遺體捐獻者、義工聯志愿者、拾金不昧者等諸多榮譽和稱號。
2020年底,瀛湖鎮一位教師突患胰腺癌,危及生命,在西安治療一次就要花費10多萬元,且不在醫保報銷范圍。柴曉得知情況后心急如焚,帶頭捐款1000元,女兒、女婿和姐姐也慷慨解囊。在她的奔走呼號下,市區作協、安康詩詞協會、安康讀書會等紛紛響應,加上她向市區紅十字會、民政等部門和單位爭取資金,募集善款近10萬元,解了患者燃眉之急。像這樣的捐款獻愛心,柴曉已經記不清有多少次了,她說:“只要我的付出可以解決別人困難、拯救生命,我愿意捐出我的全部”。
在她平凡的人生足跡里,她走到哪里就把愛心種子播撒到哪里,這些年來,她把時間和精力都傾注在做社會公益上。單身殘疾作家王庭德生活不便,柴曉長期以長輩的身份給他送飯送菜,關心照顧,在王庭德突患急性胰腺炎搶救期間,她又承擔讀書會近萬元善款的資金收集、賬務管理,讓王庭德感受到了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溫暖和親情。在抗擊新冠疫情、抗洪搶險救災、保護母親河、擦洗街頭巷尾公交車站牌等公益行動中都有她的身影,她還帶著孩子簽署遺體捐獻協議,為社會作出榜樣。
柴曉不但長期救助他人,還多次拾金不昧。2019年正月初八,柴曉在安康城區大橋路撿到一個塑料袋,打開一看,發現里有7000多元現金、銀行卡、身份證、駕駛證和票據,她怕失主著急,按照袋子內身份證信息聯系失主所在社區工作人員,幾經周折終于找到失主,當她原物奉還失主胡先生時,胡先生非常激動,說:“這是我女兒籌備婚禮的錢,我匆匆忙忙張羅女兒婚事,誰知道卻把錢袋子丟失了,您讓我的錢袋子失而復得,我要表達謝意!”說著胡先生要給柴曉掏錢,柴曉謝絕了,她說:“能為你女兒的婚事盡一點力,我就很高興了”。
柴曉不但關心關愛他人,還善于化解糾紛矛盾。有一次,柴曉在陪審一個案子,兩個鄰居之間發生打架糾紛,一位受傷住院兩個多月,醫藥費及各項費達6萬余元,糾紛已經鬧了一年多,雙方當事人互不相讓,只好上法庭,開庭時又扯了3個多小時,聽得柴曉心急如焚。這時她主動向審判長請求,給當事人講述清朝宰相張英六尺巷的故事,她說:“張英家人為房屋地界與鄰居發生糾紛給他寫信,張英勸家人,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對方看到張家寬宏大度的姿態,也讓了三尺地界,形成了今天的六尺巷。”在柴曉動之以情、曉之以禮的勸說下,案件有了戲劇性的轉機,雙方各退一步,和平解決。
“我老家在農村,農村人善良、吃苦、仁慈和厚愛的秉性對我影響很大。后來,我又走進安康市圖書館,坐在書香中,用閱讀打開慧眼、增強自信,讓我更加愿意成為一個快樂、感恩、善良和有愛心的人。”柴曉覺得,自己并不懂得什么大道理,只是看到別人有困難了,就克制不住要伸手幫忙。她說:“他們都是需要幫助的人,雖然我的錢不多,但愛心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