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陳祖林 黃新皓
秀美安康,人杰地靈,在黃洋河畔,張灘高級中學屹立其間,不斷發展,日益壯大,迄今已經走過了66個春秋。
始建于1956年的張灘高級中學,其前身為安康縣東風中學,是一所縣屬完全中學。學校在悠久的歷史發展中,積累了深厚的底蘊,屢創奇跡。在1977年恢復高考后,張灘高中屢屢跨出農門的學子,無論是質量上還是數量上,在縣域內學校中都首屈一指,各行各業的英才翹楚多不勝數,代表著學校的榮耀和高峰。在那幾屆師生身上形成的嚴謹教風、踏實學風、樸素校風,依然流淌在張灘高中人的血液中并煥發新的生機。惟其如此,不管風吹浪打,張灘高中的美名始終在人們心中占有一席之地。近幾年高考成績更為突出,陸續為國家培養和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陳國庚、孫慶學、張祥俊等多名學生分別考入清華大學、復旦大學、西安交大等名校。2021年高考成績更為驕人,本科上線人數刷新該校歷史記錄,劉娜、王哲等同學被國家重點大學錄取。學校也先后榮獲了全國高中數學聯賽陜西賽區優勝學校、全國體育工作示范校、陜西省武術特色學校、陜西省文明校園、安康市高中教育先進學校、安康市素質教育優秀學校等榮譽稱號。
黃洋河畔文化地標
近年來,學校堅持走以人為本、依法治校、質量立校、文化興校、特色強校之路,以讓學生成才、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為奮斗目標,打造出了諸多亮點,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多情的鄉土 奮進的學校
2021年秋季開學第一天,高一新生如期搬進了新教學樓——尚德樓。這是一幢高標準現代化教學樓,靚麗的外表、寬敞明亮的教室、煥然一新的教學設備、干凈整潔的環境,令高一(8)班的呂蔚然同學興奮不已。他說:“我初中時是在城區學校上的,那時聽說農村的學校條件差、教育教學質量也不好,當初選擇張灘高中也是極不情愿。但當我走進張灘高中時,我對農村學校的認識完全被顛覆了。”學生樸實的話語道出了張灘高中近年來日新月異的發展。
昔日的張灘高中是一所古樸庭院式的學校,林木繁茂,鳥語花香,讓曾經在這里工作過的老師、學習過的學生時常夢寐縈懷!如今的張灘高中校園總面積已達35280平方米,建筑面積17907平方米,綠地面積4126平方米,F有6個年級3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800多人。學校擁有現代化的教學樓、綜合實驗樓、學生公寓、學生餐廳等一流配套設施;建有符合省頒一類標準化的理、化、生實驗室、通用技術實驗室、圖書室、美術室、微機室、音樂室、電子備課室、團隊活動室、榮譽展室等各類部室。建有現代化塑膠運動場,場地設施齊備,能充分滿足師生運動或訓練所需。新的學期,學生公寓不但穿上華麗“外衣”,寢室內設施更是面貌一新,舒適溫馨;師生食堂經改擴建后,不僅環境宜人,而且菜品花樣繁多;走進校園,隨處可以看到以儒家文化、紅色文化為主題的校園文化墻、名人畫像、師生作品、名言警句等,共同營造了優雅、濃郁的校園文化藝術氛圍。教室內外各具特色的班級文化建設,凸顯了師生們的睿智。校園布局雅致,雕塑、綠地、花廊交相輝映,形成了令人賞心悅目的育人環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校努力鍛造高水平的教師隊伍這把利器,把師德與能力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根本。學校著力打造“五自四有”師德師風建設的品牌,即以自重、自勵、自警、自省、自律為教師日常行為規范之基,以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為教師干事業之翼。學校領導班子一貫奉行“奉獻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從一言一行入手,加強對教師師德的培養和引導,讓教師真正做到行為世范。學校極為重視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努力為教師提供大量的學習機會,多次選派教師遠赴河北、浙江、江蘇、廣東等教育發達省份學習先進經驗。學校重視榜樣模范的帶頭作用,激勵教師踴躍參與各類賽教、能手評選等活動,成立了“汪嘉雯名師工作室”等5個在全區較有影響力的教科研團隊,為提升學校、片區教學水平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學校目前有教職工156人,學歷達標率100%,研究生學歷18人,教學能手68人,教師整體教學水平較高,教學方法靈活,深受學生好評,他們已成為學校發展的中堅力量。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張灘高中依托優良的環境、完善的設施、過硬的師資、高昂的士氣,傾力打造一流的農村學校,更是乘著新時代的強勁東風楫槳揚帆,飛速向著省級示范高中的目標挺進。
熱土上的精神 特色中的格局
在來榮平校長看來,張灘高中66年來深植于安康城東這片熱土,助力無數的孩子走出大山,放飛人生夢想,有力推動了當地的文化建設。多年來,張灘高中究竟有什么魅力?讓從這里走出的學子在校園流連忘返,深情回憶過往的歲月,殷殷期盼學校的未來更美好!這背后內涵值得學校認真地挖掘和提煉。
安康教育一道風景
用一種精神作為學校發展之魂,把教育做出溫度。張灘高中基于66年奮斗歷程,提煉出學校“三信三好”精神,即我們有堅定信念,走好自己的路;我們有堅定信心,干好自己的事;不負人民的信任,育好自己的人。學校堅持奉行“三信三好”精神,激勵師生勇于正視困難,平視他人的成績,專注自己的進步和發展。無論何時何地,張灘高中的學子回憶起在母校的歲月,心中總是會涌起無限的溫暖。66年來“三信三好”精神給予了師生精神上極大的激勵以及心靈上的慰藉,確保了學校平穩健康的發展。
用一種氣魄成就學校發展的格局,66年來張灘高中人始終埋頭苦干、勇毅前行,把教育做出厚度。領導班子和廣大教師緊緊抓住課堂教學這個中心,候課、聽課、評課,一起研究教法、學法、用法,共同參與教研活動,使教學各環節落到實處。學校深度推進校本教研活動,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管理制度,著力解決教師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以課程改革為抓手,深化教研教改,建立以教務處、教科室為中心,以年級組為支撐,以學科教研組為單元的教研教改組織網絡體系,充分發揮優秀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骨干教師的中流砥柱作用、學科帶頭人的榜樣帶頭作用,樹立“一年高考,三年備考”的思想,全面提高高考成績和教育教學質量。
用一種眼光定格學校未來的發展,66年來張灘高中人始終用深邃的目光審視學校未來的發展,把教育做出高度。學校工作始終緊扣時代脈搏,矢志不渝地追求有高度的教育。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普遍運用,創新開展系列學科和網絡教研活動,創客課堂建設等都做得風生水起,如今學校正逐步邁進智慧校園示范校的行列。
德智體美勞 全面展風采
張灘高中地處城鄉接合部,隨著新的招生政策的實施,生源質量雖有所提升,但也面臨生源結構多元化、思想行為開放化的挑戰。
面對挑戰,張灘高中人勇于與時俱進,不斷轉變教育理念,調整管理方法,在發揮傳統優勢的同時,又大膽借鑒名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學理念,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勇氣和智慧,探索出了一套適合本校學生特點的特色教育模式,以適應不同學段學生的生理、心理、智力和能力發展需要。在以文化課筑基理念指導下,不斷探索每個學生在特長專業上成長的可能性,用豐富多元的課內外實踐活動,發掘每個學生的特長,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方法放大學生們校本課程之外的優勢,為他們多元化的未來鋪設道路。作為課堂的補充,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國旗護衛隊、文學社、籃球、足球、剪紙、美術、書法、腰鼓、動漫、勞動教育等,給學生學以致用打開了廣闊空間,促進了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2009屆畢業學生胡德乾已在安康獨立開辦書法培訓班,每周到校義務給書法社團授課,由他指導的學生書法作品已在國家級比賽中獲獎;市業余體校教師定期到校指導訓練武術散打隊,有多名學生在省市級散打比賽中獲獎;陜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師、國家一級歌手李亞云老師,多次到校傳授學生聲樂知識,用愛心點燃了學生音樂藝術的夢想。
在連續多年堅持素質教育與“五育并舉”雙向并軌的深度融合下,張灘學子走出了青春激昂的精彩之路,特別是該校的體育教育教學,不僅讓“巴山虎”們陸續邁進了高校的大門,更在省市舉辦的多項體育賽事上頻頻斬獲佳績。在安康市第十七屆運動會上,張灘學子在拳擊比賽中喜獲6枚金牌、5枚銀牌、10枚銅牌的驕人成績,并摘下“安康市第十七屆運動會青少年組拳擊項目團體總分第一名”的桂冠。這些喜人的成績,正是對張灘高中堅持“五育并舉、全面發展”育人理念的生動詮釋。
融合施教育英才 藝教獨放花一枝
一所學校好不好,教育教學質量是關鍵。學校發展的命脈是質量,而質量的核心在于綜合育人。
已經考上陜西師范大學傳媒學院的劉娜同學至今仍感激學校因材施教的培養方式。在她的回憶中,自己原本是沒有機會考上這所學校的,因為文化課基礎較弱,進入高二后,有些知識點學起來很吃力。班主任了解到這一情況后,便主動針對劉娜的情況進行了生涯規劃,為她考上理想的大學拓寬了思路、增添了勝算。“張灘高中的特色教育模式,為我們文化課基礎較差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對我們學生來說,是一種新的可能,在學生根據自身興趣愛好選擇了所要學習的藝術專業后,學校會統一安排時間對學生進行培訓輔導,為學生提供展現才華的平臺。藝術的修養,可使其成為一個更具智慧的人,這種智慧將會催發出更多的可能。而張灘高中這種獨特的教育模式則使這種可能性越來越大。”劉娜回憶道。
張灘高中學生的學習基礎參差不齊,不少學生參加高考的分數卡在專、本科分數線的臨界點,為讓這部分學生能夠考上心儀的高校,張灘高中從學生進校就因人施策、因材施教,在不影響文化課學習的前提下,另開設涵蓋了體育、美術、音樂、書法、傳媒等特色藝教課程,課程編排版塊分明,操作性強。在高考學生走藝術類的這條道路上,張灘高中早在體育訓練上就有獨特的秘訣,訓練最嚴、費用最低,上線率最高、學生自覺吃苦度最高,學校遵循著極大限度讓學生進入理想的高校,極大限度地減輕家長負擔的原則。正因如此,讓原本沒法憑借文化課考入大學的學生有了受高等教育的機會,真正實現了低進高出,張灘高中的藝術培訓贏得了學生家長的好評。該校2013屆畢業生成歡考入河北美院,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其行書和草書作品皆入展第十二屆國展,是陜西唯一同時入展兩件作品的選手。2016屆畢業生張曉東入校成績不足300分,經過三年努力拼搏,順利被西安音樂學院錄取,現在韓國世宗大學深造。諸如此類成功案例不勝枚舉。建校以來,張灘高中累計為社會輸送各類型人才三萬余名,有一萬余名學生進入高等學府,為區域社會的持續進步發展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有圍墻的學校 沒有圍墻的社會
校園文化是學校形象的集中體現,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張灘高中圍繞“知行合一”這一校園文化核心,緊扣“校園建設營造整體美、綠色植物營造環境美、人文景觀營造藝術美、師生和諧營造文明美”的校園文化建設理念,不斷追求“埋頭苦干,追趕超越,打造有聲有色的學校”的發展目標,努力把學校辦成安康城東片區學生向往、家長認可、社會滿意的溫馨港灣。
為把“知行合一”理念內化于師生心中、外化于行動中,張灘高中把“知行合一”的校園文化向校外拓展。
2021年3月12日,學校團委積極開展“慶建黨百年,揚志愿新風,護生態環境”活動,組織師生保護黃洋河生態環境,深入張灘社區,開展普及生態文明知識、宣傳文明消費理念、植樹造林、清除河道垃圾等活動,以實際行動爭做生態文明宣傳員、綠色家園踐行者和守護人。
2021年春季,學校組織學生走出校門,開展“勞動·文化·科技之行”主題課外實踐活動,把課堂搬到了安康科技館、錢學森智庫安康中心、平利縣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和平利華清金源航天農耕園等地,了解航天科技、法治知識,體驗農事活動,接受勞動教育,使同學們在勞動的體驗中,更深刻理解了勞動、科技、文化的“知行合一”。待到四方無虞,祖國的大好河山就是學生踐行“知行合一”的舞臺。
通過校內外“知行合一”實踐平臺的搭建,書本上的知識不再是文字與符號,而是具體形象的勞動技能和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行為禮儀的養成教育,不再是條款式的背誦,而是變成了文明處世的具體指南和自覺行為。思想和道德水平的提升,不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有了言傳身教的示范帶領。以“知行合一”為核心的校園文化建設,為文化興校提供了強大的理論基礎和不竭的動力,為教師建功新時代,提供了行動的指南。用“知行合一”理念指導學生的成長和學習,體現了張灘高中的潤物無聲和高瞻遠矚。
在66年的辦學歷程中,張灘高中始終為培養人才默默踐行著心中的擔當和信念,將“知行合一”的文化理念、扎實穩健的辦學作風、高效規范的管理手段、與時俱進的教學方法滲透到這片土地上,讓夢想的種子在這里生根發芽,青春的腳步在這里揚帆起航,一個個張灘學子在汲取智慧的力量后磨礪成才,實現了人生抱負。
生長在紅旗的指引下,沐浴在改革的春風中,前行在陽光的大道上,張灘高中將繼續譜寫奮進的樂章!
66載歲月,足以讓一個懵懂孩童成為智慧長者!
66載沉淀,足以讓一所學校綻放出永久的光芒!
巍巍巴山孕育出的力度,滔滔漢江哺育出的氣度,面對燦爛的未來,信心百倍的張灘高中人,必將走出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