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亞君 張敏
身披戎裝,他保家衛國;走出軍營,他開啟新的長征。在創業之路上他頑強拼搏,為鄉村產業發展注入了新動能。他,就是唐小明,一名退役軍人,以實際行動詮釋著“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的精神內涵。
走進漢濱區流水鎮石家河花果山現代產業園區,只見工程車來回穿梭、挖掘機長臂揮舞,焊接聲、切割聲此起彼伏,工人們各司其職,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據唐小明介紹,這里是園區正在建設的包裝飲用水廠,將依托地方優質水資源,做優“水文章”,屆時鳳凰山的山泉富硒水可以走出大山。
1986年,唐小明應征入伍,1992年轉業地方后,當過機關干部,做過記者。2015年,他辭去工作回到家鄉,在漢濱區流水鎮投資建設合作社和農業園區,目前已經初具規模。今年7月,唐小明獲全國模范退役軍人榮譽稱號。
已知天命之年的唐小明出生在安康鳳凰山腳下的一個小山村,自小被青山綠水滋養長大。在外漂泊多年,事業有成的他一直關心著家鄉的建設。2015年11月,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召開,吹響了決戰脫貧的沖鋒號,這讓時常長因思鄉徹夜難眠的唐小明有了回鄉創業的想法。
鳳凰村地處安康市漢濱區流水鎮西部,距離流水集鎮約27公里,屬流水鎮最邊遠的鄉村之一,當地生態環境優良,但同時也是全鎮生產、生活條件最差的村。
面對莽莽群山和新領域的挑戰,從“筆桿子”跨界到“鋤把子”的唐小明沒有退縮,他先后到四川、山東等地學習,確立了“建設旅游名村、打造宜游鳳凰;建設產業強村、塑造宜業鳳凰”的總體建設思路。他決定要依托鳳凰山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打出“綠色產業牌”,以綠色生態產業引領鄉村發展。
創業之初,雖然坎坷,但唐小明迎難而上,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解決了水電設施、果樹管護、資金流轉等問題,并合理科學選品,不斷提高種植效益。
在園區苗木基地,唐小明正在指導村民識別各種病蟲害,組織大家鋤草、修枝。唐小明介紹,他流轉土地3100余畝,種植了既有具備觀賞價值的紅豆杉、雪松等苗木,還有耙耙柑、楊梅、獼猴桃、枇杷等各類極具經濟價值的果樹。
“以前我在外務工,后來母親生病了我回到家鄉,在這個產業園干了五年了,主要做澆水、施肥、鋤草這些農活,一個月能有四五千元的收入。”53歲的村民唐小毛說。
多年來,唐小明整合開發山、水、田、園、林等自然資源,讓沉寂多年的鳳凰山煥發出勃勃生機。目前,園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近3000萬元,累計發放勞務費、材料費近2000萬元,吸納50人長期務工,帶動50戶、100多人脫貧致富,每年為村集體分紅近10萬元。
面朝黃土,腳踏泥濘,無論是酷暑還是寒冬,田間地頭總有唐小明穿梭忙碌的身影。從退伍老兵到新農人,唐小明接受了很多挑戰。“如果沒有當兵的經歷,一般人很難堅持做下來。”唐小明說,部隊的磨煉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讓自己有了一路上披荊斬棘的能力和勇氣,才能夠頑強地堅持下去,帶動更多當地的老百姓一起實實在在地干事創業。
唐小明說,下一步,要著力推動農業與旅游、文化等產業深度融合,積極培育“田園綜合體”,加快推進產業發展,將鳳凰山變成名副其實的“花果山”,帶領村民走出一條特色產業種植、鄉村旅游觀光的農旅融合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