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吳菊花 張輝
提起鄒清華,漢陰縣觀音河鎮進步村的鄰里鄉親都會豎起大拇指,一家人脫貧致富的勵志故事就是當地群眾學習的典范。在扶貧政策的惠及下,通過自身不懈努力,他和妻子經營的標準化的養豬場不僅實現了自家的致富夢,還帶動鄰里鄉親發展養殖一起過上了好日子,2019年10月他被縣委表彰為“漢陰好人”。
鄒清華家住漢陰縣觀音河鎮進步村,幾年前,父母先后病倒花光家里所有積蓄仍然離世,鄒清華本人經歷一場車禍給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恐N地為生的一家三口被接二連三的變故壓得喘不過氣,家里有長期患慢性病的妻子,快到結婚年齡的兒子沒人愿意上門提親,工作也沒著落,原本性格開朗的鄒清華也變得少言寡語不愿與人交流,這個家庭實現脫貧致富似乎遙遙無期。
2016年,鄒清華一家被納入建檔立貧困戶,幫扶干部走進這個家庭結對幫扶,通過幫扶干部與鄒清華促膝長談,得知鄒清華是個性格要強的人,一家三口也比較勤勞,依照“八個一批”扶貧政策為其量身制定了發展產業的脫貧規劃。通過與幫扶干部多次親切交談,鄒清華性格漸漸開朗起來,心中又燃起了脫貧致富的信心。
2016年7月,在與鎮村干部和結對幫扶干部的溝通下,鄒清華發展生豬和土雞養殖,說干就干,擼起袖子加油干。鄒清華申請產業貸款5萬建起了生豬、土雞家庭農場。脫貧不能光靠政府,鄒清華意識到,黨的扶貧政策再好,自己也要有一個脫貧的態度。每天起早貪黑在圈里忙,晚上坐下來學習在村圖書室借閱的《養豬技術大全》。“勤者多助”,親戚朋友見他如此發奮,主動借他10余萬元用于擴大規模,鄒清華的家庭農場也走上了科學管理和運營的正規化路子。
2018年,鄒清華養豬規模達到了100余頭,土雞200余只,成為了村里首屈一指的養殖大戶,為幫助身邊的左鄰右舍增加收入,他放棄外地便宜的玉米、紅薯等豬飼料,高價購買周邊農戶種植的農作物,并帶動沒有就業的貧困群眾到自己的家庭農場務工,每月發放工資2000余元,年底一核算收入,還清了債務,凈掙了6萬多元。2019年,鄒清華累計發放勞務工資4萬余元,購買周邊農戶農產品10萬余元,帶動8戶貧困戶實現了穩定脫貧。
“今年豬肉價格好,前三季度已經賣了20萬多塊錢,年前再出欄7到8頭,估計還能掙個兩三萬,家里的條件好了,上門給我兒子提親的也多了,這都要感謝黨的好政策,讓我脫了貧、致了富。現在國家把我扶起來了,我也應該力所能及的去幫助其他人,今后,我還要帶動更多的鄰里鄉親一起致富。”“漢陰好人”鄒清華看著圈里爭搶進食的肥豬,臉上寫滿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