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黃偉)今年以來,漢陰縣堅持把黨的力量挺在鄉村振興最前沿,持續深化“支部聯建、產業聯盟、資源聯享”為主要內容的“三聯”工作機制,鞏固前期聯建成果,創新拓展聯建方式,聯建助推鄉村振興。
深化支部聯建,著力打造紅色“新引擎”。做實做細城鄉、村社、村企、內外等基層黨組織聯建,鞏固提升聯建成果,探索推進鎮鎮聯、區域聯、鏈條聯等聯建方式,提升抓黨建促發展的能力水平。鎮鎮聯,圍繞提升黨建水平、“國企帶鎮村”“歸雁經濟”“庭院經濟”“等內容,推進鎮際結對聯建,通過聯席會議、聯動招商、人才共育等方式,組織開展各類活動20場次,商定區域性發展要事30余項,有力推動縣域協調發展。區域聯,發揮中心村(企業)黨組織組織引領和產業輻射帶動作用,與區域相鄰、地域相聯、產業關聯、發展協同的三個及以上的對象開展聯建,共同研究大事要事難事,探索開展區域黨建,推動更大范圍、更大限度、更大效用的聯建發展。鏈條聯,以縣域6大產業鏈為主體,推動村村、村企、區域等領域的橫向聯建,緊密城鄉、園區企業、內外等方式的縱向聯建,增強各方在土地流轉、勞務組織、原料生產、市場營銷、品牌培育等方面的協調性、聯動力、聚合力,助推健全現代產業體系。目前全縣鎮鎮聯5對、村村聯34對、區域聯33對,參與城鄉聯建的機關黨組織94個、企業133家,內外聯14個,組建產業鏈黨組織4個。
深化產業聯盟。著力擦亮振興“新底色”。聚焦產業振興、生態振興,鞏固提升同質聯營、異業聯動、龍頭聯帶發展成果,持續推進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的漢陰實踐。壯大人才隊伍,以聯建主導產業為重點,定期組織產業大戶、技術能手、創業帶頭人等對口交流、技術指導和實地培訓,實施新村民(新鄉賢)、“一村一名大學生”選育,著力培養一支“一懂兩愛”振興人才隊伍,全縣累計培養企業經營管理、高技能、農村實用、社會工作等各類人才1.18萬名,聯系勸募442名新村民(新鄉賢)返鄉就業創業。優化經營方式,充分發揮黨支部政治引領作用,優化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模式,探索推廣以集體經濟組織自主經營型、參股聯合經營型等5種發展模式,切實做到因業拓路、因路致富,同時大力推進“國企帶鎮村”模式,探索實施“1+12”縣屬國有企業帶動鎮、行業領域子公司發展模式,不斷加快產業發展市場化、規范化的前進步伐。探索智慧賦能,著眼數字經濟發展,聯動中國移動等網絡運營商,推動完善農業通信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推進智慧賦能產業發展,初步建成了澗池七葉蓮智慧農業、獼猴桃智慧果業、高密度養殖智慧漁業等示范試點,有力筑牢農業現代化發展基礎,
深化資源聯享,著力構建共富“新格局”。著眼共同富裕目標,步提升聯建各方發展要素聯享聯用質效,健全利益分配機制,帶動聯建各方從中受益、共同富裕。整合發展資源,持續開展以租賃、聯營、參股等方式為主渠道,探索建立資源投入協作化機制和資金有償借貸機制,推動聯建各方土地、林地和信息、人才等生產資源,實現跨地域、跨行業更優整合,累計盤活土地12.7萬畝、資金超過8860萬元,實現資源聯享聯用。培育共富示范,著眼農業農村現代化,提高全體農戶收入,加大對第一批、第二批示范點總結力度,集中推廣一批以興隆佳苑社區“136”聯建利益分配機制為代表的典型示范村43個,著力培育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推動聯建共享,持續深化股份化、多元化、協作化利益鏈接機制,鼓勵以村級集體經濟為主導,吸納市場主體以參股方式參與產業發展經營,保障參股成員發展權益,并加大以三柳田園綜合體、鳳堰露營基地等項目建設,推動構建更加緊密的利益聯結體,帶動群眾實現增收,全縣所有村集體經濟收益均達到5萬元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325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