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唐小明
寒露過后,氣溫驟降,在漢陰縣北部山區的鐵佛寺鎮四合村蠶桑產業園,蠶農們正在有序修剪桑枝、深翻土壤、刷白枝條,提早啟動桑園秋冬季管護作業。
鐵佛寺鎮農業綜合服務站站長、四合村黨支部書記鄧澤成告訴筆者,近兩年在蘇陜協作項目資金的支持下,桑園管護、基礎配套和農技補貼都已被納入蘇陜協作與經濟合作的范疇,全鎮蠶桑產業發展迎來了春天。
在與鄧澤成的交談中得知,鐵佛寺鎮作為漢陰縣北部深山中地理位置最遠、平均海拔最高、自然生態最優的一個邊陲小鎮,在發展蠶桑等特色產業方面具有比較優勢。但受制于配套滯后和財力有限,產業規模難以壯大,產業紅利釋放不足,嚴重制約優勢產業提檔升級。好在隨著蘇陜協作項目的深入實施,包括蠶桑產業在內的全鎮五大主導產業均被列為蘇陜協作定點幫扶內容,這一發展困局迎刃而解。
“現如今養蠶形勢一片大好,村上有蠶室,管護給補貼,蠶繭不愁賣,蠶農能賺錢。”高峰村蠶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寶琴滿心歡喜。
這一利好形勢還得從蘇陜協作帶來的顯著變化說起,針對全鎮蠶桑產業發展缺資金保障、缺基礎配套、缺市場支撐的現實困難,該鎮積極搶抓東西部協作政策機遇,通過打捆投入蘇陜協作資金200萬元,先后建成標準化蠶室3700平方米、蠶絲制品展銷中心720平方米,引資落地1家從事蠶絲制品生產加工的民營企業,其生產加工的近5000件蠶絲被產品搭乘“蘇陜快車”進入東南沿海市場,為全鎮蠶桑全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提供了強大外力。截至今年秋蠶季,該鎮蠶桑產業綜合產值達350萬元,同比增長30%以上,蠶桑產業成為富民興村強鎮的首位產業。
在蠶桑首位產業的示范帶動下,鐵佛寺鎮穩步推進蘇陜協作幫扶力量力向其他產業聚集擴散,將蘇陜協作項目資金用于產業發展全領域、全鏈條、全過程,以有限的協作幫扶催生產業發展無限的生機活力。
按照探索形成的“長短結合、種養搭配,一村一品、多點開花”大產業格局,該鎮還著眼獼猴桃、花椒、香椿等產業培育所需,在蘇陜協作框架協議內與江蘇省溧陽市有關部門、企業以及天目湖鎮緊密銜接,謀劃實施了區域性獼猴桃氣調庫、香椿冷藏庫、花椒烘干房和生態水產養殖等一批打基礎、利長遠的產業項目,有力促進全鎮獼猴桃年產量突破50萬斤、香椿種植超1000畝、魚蟹養殖達2萬尾,有效帶動村集體經濟“消薄培強”、農民群眾就近增收、本土企業達產達效,為彰顯產業發展新優勢、塑造項目建設新亮點注入了強勁動能。
為持續豐富產業類型,該鎮立足區位條件和資源稟賦,積極融入江蘇省常州市與安康市的協作幫扶總體布局,于去年底試點引進碧根果種植項目,為蘇陜協作再添舉措。據鐵佛寺鎮項目辦公室干部徐遠輝介紹,在江蘇省溧陽市的大力支持下,碧根果種植項目順利納入全縣蘇陜協作項目規劃盤子,并獲得230萬元的專項幫扶資金。目前全鎮碧根果栽種面積已達200畝,且苗木長勢良好。
借力蘇陜協作,助力項目落地,賦能產業振興。近年來,漢陰縣鐵佛寺鎮以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導向,以蘇陜協作與經濟合作為橋梁紐帶,在落實交流互訪制度、推動兩地干部掛職、拓展協作領域的基礎上,聚焦產品促銷、產值躍升、產業提質,共計招引或爭取蘇陜協作項目21個,投入蘇陜協作資金1830萬元,20余項結對幫扶協議落地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