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建霞 劉東
近日,走進漢陰縣聚智漁盛水產科技有限公司的魚光互補養殖基地,放眼望去,200余個高位陸基魚池整齊排列,10余名工人正在忙著撈魚、稱重、裝車作業,現場呈現出一片忙而有序的場景。
“我們基地是‘公司+村集體合作社+村民’的合作模式,總共占地面積是60畝,建設陸基高位池236個,養殖的品種有鱸魚、錦鯉、匙吻鱘、鱈魚、牛蛙等品種,年產魚20余萬斤、產值300余萬元。今天我們這批銷售是5000斤、產值10萬余元。”該公司負責人陳小松介紹。
據了解,該基地于2023年7月開工建設,同年10月份建成投用,12月份銷售商品魚10萬余斤,實現產值110余萬元,并按照“127”的分紅模式,為村集體和群眾分紅13.8萬元。
漢陰縣聚智漁盛水產科技有限公司除發展高位陸基魚池養殖外,還同步發展池塘養殖、水庫大水面養殖及魚苗繁育銷售,年產商品魚20余萬斤,繁育鱸魚、鴨嘴魚等名特優魚苗200余萬尾,公司全年綜合產值700余萬元。企業在發展中,長期穩定用工17人,每年季節性用工300余人次,給周邊村民提供了大量務工就業機會,讓他們在家門口就可以務工增收,今年68歲的新華村村民石德貴就是其中之一。
“在這里主要就是喂魚,平時也干點雜活和日常對基地巡邏、管理等。公司每天管兩頓飯,一年能掙3萬來塊錢,我在這里做了3年了,挺滿足的。”石德貴笑著說。
近年來,漢陰縣不斷優化全縣水產養殖業高質量發展的空間布局和生產方式,促進全縣生態漁業全產業鏈發展,實現“綠水生金”。在傳統漁業養殖高速發展的同時,漢陰縣農業部門積極引進經濟價值高、市場前景好的南美白對蝦、澳洲淡水龍蝦、桃花魚等名特優品種,大力發展生態漁業,將優質水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
日前,城關鎮中堰村澳洲淡水龍蝦養殖基地完成第一批次20萬尾蝦苗投放工作。“我們第一批次投放的蝦苗身體長5至8厘米,2個月可以長到100克到150克之間,成為商品蝦。我們今年計劃總共投放澳洲淡水龍蝦苗240萬尾,預計產值1000余萬元。”該基地負責人邱冠嘉介紹。
截至目前,漢陰縣共有水產養殖面積12420畝、水產品產量7245噸,實現生態漁業年產值1.3億元。為進一步促進生態漁業“三產”融合,加速生態漁業全產業鏈發展,現已培育小龍蝦及預制菜深加工企業1家,年水產品加工量達1700噸。目前,全縣生態漁業全產業鏈總產值達到3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