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劉東 賀珍珍
近年來,漢陰縣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位置,通過構建“1522”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獲得更好的醫療服務。
“服務很周到,我這腿腳又不好,電話隨打隨來,給我們量血壓、檢查身體,給我們說藥怎么喝,很方便。”漢陰縣漩渦鎮三塘村村民黃金貴激動地說。黃金貴是漢陰縣漩渦鎮三塘村村民,70歲的她有10年高血壓慢性病病史,需要規律服藥、定期復診檢查,通過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黃金貴在家就可以享受村醫上門慢病簽約隨訪服務。
縣、鎮、村三級聯合組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責任醫師團隊,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增強群眾健康管理質效,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隨著緊密型醫共體建設的不斷深入推進,鎮村的醫療條件和服務水平得到顯著改善提升。
如今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這樣的變化在漢陰縣鄉鎮衛生院看病的群眾感受更為明顯。“花費也小了,也節省了時間,對我們群眾來說看病相當方便。”患者張世保說道。漢陰縣漩渦鎮的張世保最近肺部不適,到鎮衛生院一拍片,不到15分鐘,來自縣城的專家診斷結果就傳回來了。
2021年起,漢陰縣推動醫共體轉型升級,整合3所縣級公立醫院、疾控中心及14所鄉鎮衛生院,建立縣域醫療健康共同體總院,均衡布局縣域醫療衛生資源,由總院牽頭在全縣建立遠程醫療、影像、心電、病理、檢驗、資源共享五大中心,大力實行“縣級診斷,基層診療”服務模式,推行醫共體內檢查結果互認,不斷提高資源使用效率,避免重復建設,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高效、便捷的醫療健康服務。
“自2022年漢陰縣‘1522’緊密性醫共體建設以來,全縣建立一個醫共體總院,猶如把分散的手指頭捏成拳頭,讓有限資源高度集約節約化,縣級醫院各專其長,避免盲目擴張,由競爭關系變為協作關系;鎮級醫院根據其功能定位實行梯次差異化發展,通過醫共體內的需求對接、人才下沉、技術貫通、信息共享、目標考核五項機制,夯實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舉措,實現了‘大病不出縣、常見病在基層’的分級診療的新格局,全面推動基層服務能力的提升。”漢陰縣醫共體總院院長連榮濤介紹道。
漢陰縣影像診斷中心的成立只是當地推進緊密型醫共體的一個縮影。在漩渦鎮衛生院聯建血液透析中心,主治醫生謝密正在查房,詢問患者恢復狀況,囑咐飲食禁忌。謝密是漢陰縣醫院的腎病內分泌科的主治醫生,通過科室共建、技術下沉機制,派駐到鎮衛生院,每周要接診透析患者50多人次。
家住漩渦鎮的陳某某,全家4口人,丈夫、女兒長期在外務工,34歲的他和母親均確診為腎衰竭,2022年以前,只能在縣人民醫院透析治療,每周至少2至3次翻山越嶺到縣城透析治療,耗時又費力。“我和我媽媽兩人都是常年透析,到縣城往返路遠,身體不好,經不起折騰,需要在縣城租房住,一年得一萬多元租房費用,現在在鎮上做透析,省了很多錢,也很方便。”漢陰縣漩渦鎮田堰村患者陳某某說道。
2022年,由縣醫共體總院(縣人民醫院)牽頭,通過科室共建、技術下沉的形式與漩渦鎮衛生院聯建血液透析中心并投入運行。
“派駐到漩渦衛生院以來,有效地解決了南部片區近20名患者血透遠、血透難的問題;同時,在縣醫共體總院的幫扶下,還建立了中醫康復科、疼痛、口腔科、婦科等科室,顯著提升了就診人次。”漢陰縣人民醫院血液透析中心主任謝密說道。截至目前,漢陰縣提供遠程診療服務8萬多人次,鎮村基層診療占比超過60%。
自漢陰縣推進“1522”縣域醫共體建設模式以來,累計幫扶基層分院開展新技術20余項、建立特色科室10余個,提供遠程診療服務8萬余人次,縣域內就診率連續三年達到92%以上,鎮村基層診療占比達到60.1%;全縣醫;饛2019年的虧空3000余萬元到實現連續2年結余1200余萬元;全縣衛生服務能力得到較大提升,基本實現了醫院有發展、醫生有激情、群眾得實惠改革目標。
“下一步,漢陰縣將持續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統籌提升醫共體“緊密型、同質化、控費用、促分工、保健康”水平,全面構建公平可及、系統連續、優質高效的縣域醫療健康服務新體系,不斷增強群眾看病就醫獲得感。”漢陰縣衛健局局長姚兆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