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劉東 曾瑤
孝老愛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千百年來代代相傳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是家庭美滿幸福、社會發展進步的基石。漢陰縣平梁鎮興隆佳苑社區的居民蔡春霞身體力行,用近二十年的堅守,書寫著她孝老愛親的故事。
每天早晨,她先將公婆臥室里床上散亂的被褥整理好,便又轉身到廚房里忙碌了起來,淘米煮飯、燒水煮面、炒菜,動作干凈利落地為公婆和女兒做起了午飯。公婆連帶著女兒和她自己共四人在家吃飯,蔡春霞卻要做兩種不同的主食。
“我公公平時喜歡吃米飯,婆婆牙齒不好喜歡吃面,只做一種的話,就有一個人吃不好、吃不飽,所以基本上每頓飯我都會根據他們的口味和喜好分開做,雖然麻煩,但只要他們都能吃飽吃好,有個好身體,我就覺得這都是值得的。”蔡春霞笑著說。
細微處見真情,生活中有關于公婆的細枝末節,蔡春霞都熟記于心。據蔡春霞回憶,2005年與丈夫劉先友結婚的時候,公公就一直身體不好,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狀況更是每況愈下,先后患上了重度冠心病、小腦萎縮、慢阻肺等疾病,婆婆也因病癱瘓在床,雙雙失能,生活無法自理。而婚后丈夫劉先友為了一家的生計,常年在外務工,照顧公婆和兒女的重擔就落在了蔡春霞柔弱的雙肩上,這副重擔她一擔就是近二十年時間,這期間蔡春霞鮮有怨言,反而時常樂在其中。
“人都有老的時候,于我們家庭來說,有80多歲的爸爸媽媽,是我們當子女的福氣,能夠孝順他們我也覺得很高興。老公常年在外面打工,我在家照顧好父母,他在外面也能安心工作,雖然有時候苦有時候累,但我覺得只要我們一家人日子過得好,這一切都是值得的。”蔡春霞說。
一個家庭中,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蔡春霞孝老愛親的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她的子女,這一切孩子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放假在家時更是力所能及地幫助蔡春霞照顧老人,分擔著家務活兒,十分乖巧懂事。
“我爸爸平常不在家,媽媽除了要照顧爺爺奶奶,還要照顧我跟哥哥,她總是任勞任怨,默默地為我們付出一切,我覺得媽媽非常辛苦,心里很愛媽媽,也很心疼媽媽,她是我生活中的榜樣,我以后也要向她學習。”女兒劉欣然堅定地說。
蔡春霞近二十年如一日孝敬公婆的行為,不僅為子女樹立了良好的榜樣,也得到了左鄰右舍的稱贊。同時,在照顧好公婆和子女之余,為緩解家庭經濟壓力,蔡春霞還積極主動地爭取社區公益性崗位,掙取報酬補貼家用。如同在家照顧老人一樣,在社區公益性崗位的工作中,蔡春霞也是十分認真負責、勤懇敬業,出色的表現得到了社區居民的好評和認可,并多次獲得社區表彰。
“蔡春霞在孝老愛親方面,是我們社區連續幾年評選的模范,在家中照顧兩個80多歲的老人非常細心,同時家庭衛生做得非常干凈。她不但在孝老愛親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在公益崗這項工作當中,做得也非常出色,還是社區評選的最美公益崗。”興隆佳苑社區黨支部副書記蔡清說。
蔡春霞用二十年的芳華,托起了公婆晚年的幸福生活,哺育了兒女,是家庭中當之無愧的好妻子、好兒媳、好媽媽。她也以樸實的行動,在瑣碎的日常生活中書寫著孝義故事,詮釋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弘揚了社會正能量,樹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好榜樣。